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CCNA...OSI modle..
2010/02/24 23:46
瀏覽707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一、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dle
第一層 Physical Layer
定義了電氣、機械、程序、和功能的規格,來啟動、維護、及關閉節點系統間的實體鏈路。
實體層定義:voltage level、timing of voltage changes、physical data rate、maximum transmission distance、physical connector、and other similar attribute。

第二層 Data Link Layer
提供實體連線上可靠的資料傳輸。此層與實體(邏輯的相反)位址的解析(physical addressing)、網路拓僕(network topology)、網路存取(network access)、錯誤通知(error notificaiton)、訊框的傳輸次序(ordered delivery of frames)、以及流量控制(flow control)有關。
第二層範例:Ethernet、Token Ring、ISDN、PPP、Frame Relay。

第三層 Network Layer
網路層與邏輯定址有關,其提供可能位在不同地點網路的兩台主機系統間的連線和路徑選擇。
第三層範例:Internet Protocol(IP)、Internetwork Oacket Exchange(IPX)、AppleTalk。

第四層 Transport Layer
將傳送端主機系統的資料分割、並且在接收端主機系統上重組成data stream。
應用協定(Application protocol)和資料流協定(Data flow protocol)之間的界線可以是Transport layer and Session layer的界線。
Application layer、Presentation layer、Session layer都與應用程式的問題有關,所以最下面的四層都與資料傳輸問題有關。Transport Layer提供資料傳輸的服務,此層所關心的是傳輸可靠性問題。
第四層範例: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Sequenced Packet Exchange(SPX)。

第五層 Session Layer
主要建立、管理、和終止兩台通訊主機間的交談。
也提供有效的資料轉換、服務分類、以及Session layer、Presentation layer、and Application layer之例外通報規定。
第五層的範例:
a.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b. X-Window System
c. AppleTalk Session Protocol(AppleTalk交談協定,ASP)

第六層 Presentation Layer
確保另一系統的應用層可以讀取由此系統的應用層所送出的資訊,如有必要,presentation layer透過使用共同的格式,在多重資料格式之中進行轉換。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發生在此層。
第六層常見的圖形標準:TIFF、PICT、JPEG。
第六層標準的範例:MIDI  and MPEG是操縱聲音和影片的呈現。

第七層 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是在可能的通訊夥伴之間建立起可使用性,並且為了控制錯誤復原與資料的完整性,在程序上達成同步和建立一致性。
第七層的應用程式包括:Telnet、HTTP

七層之優點:
a. 網路元件標準化。
b. 允許不同型式的網路軟硬體彼此溝通。
c. 避免在某一層中的改變影響了其他層。
d.  將網路通訊分割成較小的元件,更容易學習。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隨堂筆記
自訂分類:Cisco
上一則: Cisco 基本指令
下一則: CCNA....Bandwidth & throughput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