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崙線通車後,高鐵和台鐵相接,大台南交通動線劇烈改變,城市的繁榮空間也將隨著轉移。
未來有些變化是可以預期,但也有必須重新評估的。知名的觀光景點保安車站,恐怕就是一例。它原本是城市的邊陲小站,如今位於兩鐵之間,多數高鐵旅客往來必定經過,其新的意涵於焉出現。
有一天,我從高鐵站轉台鐵到台南,中途好奇地在此下車,回顧這座過去常來造訪的地點。平常時日,這小站大抵是通勤學生和上班族在進出,例假日偶見旅遊人潮。如今一遇重要節慶,或者數目吉祥的日子,車站前總會排成長長人龍,爭相購買「永保安康」的硬紙票。
保安車站仍保持八十年前的檜木建料和形式,裡外整理完善。四棵不同的老樹也繼續相伴,各自立有解說牌,強調老樹和車站間的依存關係。站房前的柑仔店磚屋亦然,左右兩邊的魚池更維持原樣,清楚地反映,過去周遭是何類物產的地理空間。
而出了車站區,橫跨馬路,原本是荒廢的閒置空間,如今因為保安車站出名了,理所當然地闢造一塊公園。日治時期殘破的舊警察廳舍玄關,也安然地保留下來。
再過去,片刻路程的位置,十鼓擊樂團隊已進駐仁德糖廠,日治時期的舊建築正在轉變為文化村。相反的方向,知名的奇美博物館坐落著。幾個重要景觀集聚一塊,又有此沙崙支線相連,日後勢必會形成一個南部的重要藝術園區。此一美好的人文地圖,地方政府想必也在規劃和想像中。
一切看似大好,但隱憂還是存在。
目前站房最讓人詬病的,或許是檜木車站本身。白漆粉刷過度,泛出蒼白光澤,猶若醫院的保健衛生室。還有左邊空曠的空間,大剌剌出現一間鐵皮搭蓋的單車棚,彷彿違建般存在,都壞了整個空間的美感。單車棚旁邊,原本有一爬滿常春藤的精緻老屋,過去是台鐵宿舍,去年還租給在地人當咖啡館,現在交由太陽劇團使用。但因單車棚的出現,這個藝術氛圍也被遮擋了。
我為何對此小地方的旁枝末節如此在意,原因無它。以前它是後院,現在可是前門。日後很多旅客會從高鐵進入台南,保安車站將會成為此一藝術園區的視窗。愈來愈多國外遊客前來時,這兒將是遇見台南府城的第一個印象。有礙觀瞻的鐵皮單車棚,缺乏美感的知名車站,恐怕會成為一個難堪的門面。
我擔心的還不只於此,幾十步之遙,被樹林圍繞的,一間殘破的日式房子,昔時的站長宿舍,也讓人心疼。不少車站和舊社區的日式房子,如今都被完整保存下來。這間似乎乏人照顧,早已殘破不堪。
此屋的重要性,不只是它的鮮明存在,周遭生活空間的完整也讓人驚喜。老房子旁邊還有諸多生活的樹種環繞,比如食用的龍眼、芒果、蘋婆等果樹,以及觀賞用的苦楝、黃連木,遠一點還有老榕大樹,豐富地呈現早年台南住家的生活環境。此地若能完整保存,或恢復原貌,勢必能擴大保安車站的美好內涵。但它會留下來,安然無恙嗎?
假如沙崙線不通車,保安車站大概就是一個觀光小站,繼續孤寂地存在於台南市邊陲吧。但現在它是大台南的窗口,一個文化指標,就應該展現它的細膩和精緻。
單車棚、檜木車站和站長宿舍看似餖飣小物,其實都動見觀瞻,足以影響到整個大台南的印象。我才甘冒不韙,撰此薄文淺論一番。(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