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讀洛克斐勒傳有感 民主社會無法速成
2010/04/26 14:54
瀏覽925
迴響1
推薦3
引用0
 看完洛克斐勒傳
書中清楚提及

一百多年前的美國

立國基礎已經堅若磐石

但社會主要還是由不識字的歐洲下層移民購成

他們養家餬口都來不及了

雖人人有投票權

但如同前些年剛民主化的台灣一樣 ,票都由鄉親派系所掌控

(甘迺迪傳也有提及他外祖父當年再波士頓參選時

選票都是由各族群大老控制)

除了人不親土親必須在異鄉團結外

也充斥著像台灣許多不投票民眾的:

投什麼黨都一樣,也是要努力工作才有飯吃,論調

以紐約為例

書中清楚說 ,

各地鐵公司老闆,

公然拿布袋裝美金到議會發錢給投贊成票給他

照他已經買到地皮而規劃地下鐵路線的議員

大發利市

而全美各報章雜誌每天攻擊不斷

說這是公然行賄,道德淪喪,美國之恥

但如狗吠火車,

隨時間過去,第二代接受良好教育的移民興起,中產階級成主力

形式上一切合法的可恥暴利途徑 頓成街頭老鼠 昨日黃花

就成目前看見操作不錯的美國


美國當然會犯錯,但他的體制會檢討改進

民主不太可能選出英主,但好處是有修正錯誤的機會

因有任期,哪裡跌倒 ,哪裡爬起


選民的抉檡,也能左右一個國家的制度

例如北歐人民 ,認為貧窮主要是後天環境造成 ,國家要照顧弱勢團體

所以會選出重稅均富的政黨

而台,美,韓 完全相反

大多人認為貧困是個人不夠努力
所以會選出另一方向的政府

後記:根據國際金融統計, 國民經濟動向統計季報所顯示, 以台美所得消長來說

 (下列數字單位是美金)

1962年相差約二十倍

但到1974年 913元:6707 元 差七倍

1987 年更急距拉近至 5275:18570 剩只差三倍多


美利堅二百多年來世代的努力,

台灣十五年就可以從國民平均所得差距二十倍

拉近到差三倍


我的意思 ,美國當年資本家敢公然在議會公開賄絡議員

就是吃定當時中產階級,並非社會中堅份子

而台灣十五年內,就創造出龐大的中產階級,推動整個社會進步

當然也失去許多寶貴的東西價值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教育文化
自訂分類:不分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1樓. 陸戰隊kuda1994
2011/11/14 20:05
re

沙崙線通車後,高鐵和台鐵相接,大台南交通動線劇烈改變,城市的繁榮空間也將隨著轉移。

未來有些變化是可以預期,但也有必須重新評估的。知名的觀光景點保安車站,恐怕就是一例。它原本是城市的邊陲小站,如今位於兩鐵之間,多數高鐵旅客往來必定經過,其新的意涵於焉出現。

有一天,我從高鐵站轉台鐵到台南,中途好奇地在此下車,回顧這座過去常來造訪的地點。平常時日,這小站大抵是通勤學生和上班族在進出,例假日偶見旅遊人潮。如今一遇重要節慶,或者數目吉祥的日子,車站前總會排成長長人龍,爭相購買「永保安康」的硬紙票。

保安車站仍保持八十年前的檜木建料和形式,裡外整理完善。四棵不同的老樹也繼續相伴,各自立有解說牌,強調老樹和車站間的依存關係。站房前的柑仔店磚屋亦然,左右兩邊的魚池更維持原樣,清楚地反映,過去周遭是何類物產的地理空間。

而出了車站區,橫跨馬路,原本是荒廢的閒置空間,如今因為保安車站出名了,理所當然地闢造一塊公園。日治時期殘破的舊警察廳舍玄關,也安然地保留下來。

再過去,片刻路程的位置,十鼓擊樂團隊已進駐仁德糖廠,日治時期的舊建築正在轉變為文化村。相反的方向,知名的奇美博物館坐落著。幾個重要景觀集聚一塊,又有此沙崙支線相連,日後勢必會形成一個南部的重要藝術園區。此一美好的人文地圖,地方政府想必也在規劃和想像中。

一切看似大好,但隱憂還是存在。

目前站房最讓人詬病的,或許是檜木車站本身。白漆粉刷過度,泛出蒼白光澤,猶若醫院的保健衛生室。還有左邊空曠的空間,大剌剌出現一間鐵皮搭蓋的單車棚,彷彿違建般存在,都壞了整個空間的美感。單車棚旁邊,原本有一爬滿常春藤的精緻老屋,過去是台鐵宿舍,去年還租給在地人當咖啡館,現在交由太陽劇團使用。但因單車棚的出現,這個藝術氛圍也被遮擋了。

我為何對此小地方的旁枝末節如此在意,原因無它。以前它是後院,現在可是前門。日後很多旅客會從高鐵進入台南,保安車站將會成為此一藝術園區的視窗。愈來愈多國外遊客前來時,這兒將是遇見台南府城的第一個印象。有礙觀瞻的鐵皮單車棚,缺乏美感的知名車站,恐怕會成為一個難堪的門面。

我擔心的還不只於此,幾十步之遙,被樹林圍繞的,一間殘破的日式房子,昔時的站長宿舍,也讓人心疼。不少車站和舊社區的日式房子,如今都被完整保存下來。這間似乎乏人照顧,早已殘破不堪。

此屋的重要性,不只是它的鮮明存在,周遭生活空間的完整也讓人驚喜。老房子旁邊還有諸多生活的樹種環繞,比如食用的龍眼、芒果、蘋婆等果樹,以及觀賞用的苦楝、黃連木,遠一點還有老榕大樹,豐富地呈現早年台南住家的生活環境。此地若能完整保存,或恢復原貌,勢必能擴大保安車站的美好內涵。但它會留下來,安然無恙嗎?

假如沙崙線不通車,保安車站大概就是一個觀光小站,繼續孤寂地存在於台南市邊陲吧。但現在它是大台南的窗口,一個文化指標,就應該展現它的細膩和精緻。

單車棚、檜木車站和站長宿舍看似餖飣小物,其實都動見觀瞻,足以影響到整個大台南的印象。我才甘冒不韙,撰此薄文淺論一番。(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

引用文章劉克襄:保安車站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