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空海大師出生地
2009/10/22 12:39
瀏覽95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空海大師出生地

  我們來到了空海大師的出生地,真言宗三大總本山之一的「五岳山善通寺」。

  這「善通寺」是四國八十八靈場,最大最廣的一座,只因為這裏是弘法大師(空海)的誕生所。

  「善通寺」創建千二百年(平成十八年)。

  空海大師的出生地點是「產湯堂」。

  「善通寺」與紀州「高野山」、京都東寺,被稱為空海大師三大靈跡,全國知名。

  由於「善通寺」確實太大,東院西院合計面積就有四萬五千米,包括「金堂」、「南大門」、「隨心院」、「戒壇」、「遍照閣」、「聖天堂」、「聖靈堂」、「護摩堂」、「仁王門」、「華藏院」、「金堂」、「釋迦堂」、「曉雲殿」、「妙雲殿」、「大旭殿」、「五杜明神」、「五重塔」等等等等。

  空海大師對日本的貢獻,不只是宗教,甚至土木工事、建築、礦業、自然科學、醫學、文學均有大的影響。

  由空海大師的誕生,我聯想到佛陀的誕生!

  摩耶夫人懷孕將滿十月,垂欲生時,引諸綵女遊藍毘尼園,大吉祥地,安詳徐步,處處觀看。園中有一大樹,名波羅義,柔軟低垂。夫人即舉右手攀彼樹枝,遂生太子,放大光明。即時諸天世間,悉皆遍照。時天帝釋將天細妙驕尸迦衣,裹於自手,承接太子。

  四大天王抱持太子,向於母前,無人扶持,即行四方,面各七步,舉足出大蓮花,觀視四方,口自唱言:「天上天下,唯吾獨尊。」一切世間諸天及人,恭敬供養。地忽自然湧出二池,一冷一暖,清淨香水。又虛空中九龍吐水,浴太子身,諸天音樂,雨妙香華,供養太子。十方大地,六種震動,一切眾生,皆受快樂。

  唯一遺憾的是摩耶夫人。

  爾時太子既已誕生,適滿七日,摩耶夫人,其形羸瘦,遂便命終,即便往生忉利天上。在於天上思憶太子,與諸綵女左右圍繞,各持天妙香花,從虛空下,詣太子所,處處遍散。漸到王宮,語淨飯王言:「我於往昔懷孕之時,滿足十月,受到快樂,我今得生天上,還受快樂,願莫為我生大憂苦。」

  於是,太子由姨母「亞西提」扶養成長。

  如此看來:

  「佛陀的誕生是悲慘些!」

  「佛陀的出家修行,其實和摩耶夫人有關,在襁褓中失去母親的佛陀,對於母親的死,有強烈的思念,這位太子不斷的思念死的問題,是由於摩耶夫人開始的,於是佛陀要出家修行,去找尋人生的答案。」

  佛陀要找的答案正是:

  「人為什麼要生?人又為什麼會死?」

  「人為什麼會老?人又為什麼會病?」

  ●

  我們一行到了第八十二番青峰山根香寺。

  為何取名「青峰山」,因為五智如來,在密教用顏色來分別,附近有青峰、赤峰、白峰、黑峰、黃峰。而此寺在青峰上,故稱「青峰山」。

  「根香寺」是本尊千手千眼觀音,用一根香木雕刻而成,才取名「根香寺」。

  此寺有「牛鬼」傳說,後被高人降伏,「牛鬼」反而有鎮煞破邪之功用。

  第八十四番是南面山屋島寺。

  此寺是舊地重遊。一九九四年,我與多名同門曾拜訪此寺,從寺門可以眺望「瀨戶內海」。

  從寺門可以眺望「瀨戶內海」。

  此寺特殊之處,是供奉「蓑山大明神」,也就是「稻荷神」,亦是中國人稱呼的「大仙」。

  我一至,我認得他們。

  他們也認得我。

  彼此非常歡喜。

  互有往返。

  「蓑山大明神」請群靈吃了一頓飯,讓大明神破費,實在不好意思。

  第八十五番是五劍山八栗寺。

  此寺要坐列車上山,有軌電車,山坡有斜度,列車也有斜度,坐約五分鐘。

  「五劍山」是五座山頭,因空海大師修持有成,從天而降。

  「八栗寺」是空海大師要去中國取法,曾在此地立下願望:「若能順利求法而回,廣利眾生,願手中八粒已炒熟的栗子,也能發芽。」

  就這樣撒於地上。

  待他學成歸來,這八粒栗子,竟成了一片栗園,長得十分繁茂,不只八棵,是數十數百

  棵栗子樹。

  此寺特別供奉:

  「大聖歡喜天。」

  我特別講述了大聖歡喜天的來歷。

  第八十六番補陀落山志度寺。

  此寺供奉東密五大明王:

  軍荼利明王。

  金剛夜叉明王。

  大威德明王。

  不動明王。

  降三世明王。

  我演化五大明王手印,連續變化不停,見五大明王騰身空中,放五道光,加持同門大眾。

  第八十八番是醫王山大窪寺,此寺是八十八靈場的最後一寺,故稱「結願所」。

  我一入寺。

  有日人行者叩鐘。

  我說:「有始有終,真好。」

  在第一番的靈山寺,至第八十八番的大窪寺,均有他人叩鐘,是大吉祥之兆也。

  此寺有「寶杖堂」,這是巡拜至此,金剛杖可放下,此寺作護摩時焚化,是「結願」也。

  我巡拜的感想是:

  「山川草木皆有佛性。」
 
附錄﹕

善通寺

根香寺

屋島寺

八栗寺

志度寺

大窪寺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生活情報
上一則: 後記
下一則: 出釋迦寺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