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址: www.ntut.edu.tw/~s0450307/Haydn.htm
生平簡介:
約瑟夫.海頓 (Joseph Haydn) 被同時代的人尊為「現代器樂之父」。他是第一位認識並全力發展當時正萌芽中的交響曲和奏鳴曲曲式的作曲家。海頓生於 1732 年,父親是瑪蒂爾斯.海頓 (Mathias Haydn) ,母親是安娜.瑪麗.海頓 (Anna Maria Haydn) 。瑪蒂爾斯是製造車輪的師傅和市場主管,雖然在洛勞 (Rohrau) 這座小城中算是個重要人物,但生活並不寬裕。海頓的雙親沒有受過音樂訓練,但其父卻熱愛民歌,而且會彈奏豎琴。因此海頓自幼就和全家人共度許多充滿音符的夜晚,在他 5 歲時已經能和父親合唱許多當時流行的歌曲,因此,家人和朋友們都發現了他的音樂天份。
1738 年,海頓的親戚法蘭克來訪,他是海茵堡 (Hainburg) 一所學校的校長,同時兼任聖菲力普 (St Philip) 和聖詹姆斯 (St James) 教堂的管風琴師與音樂指導。所以海頓的雙親決定讓他去那裡上學,他們認為這樣對海頓有好處,但海頓在法蘭克家中並不快樂,因為法蘭克是一位喜歡採用填鴨式教學的老師,雖然如此,海頓在海茵堡學習演奏各種樂器,不久就成為一名優秀的歌手。
當海頓 18 歲時,曾十分潦倒過,幸好遇到麥克.施潘勒 (Michael Spangler) ,一位窮困的歌手兼音樂教師,後來海頓與他住在一起。逐漸的,海頓成了一個以演奏、作曲和教學為生的自由音樂家。海頓透過施潘勒的學生,結識了義大利作家兼詩人梅塔斯塔修 (Metastasio) ;同時,他還結識了義大利籍的作曲家尼科洛.波波拉 (Nicolo Antonio Porpora) 。海頓後來成為波波拉的助手,並從他那裡學習了有關作曲的知識。也因為波波拉的關係,海頓才能出入貴族社交圈。
有一次波波拉介紹海頓參加音樂方面的社交活動時,他遇到奧地利貴族卡爾.約瑟夫.馮.芬伯格 (Karl Joseph von Furnberg) 。 1757 年,芬伯格邀請海頓到自己的鄉村別墅參加室內樂演奏,在這次拜訪中,海頓寫了最早的幾首弦樂四重奏,而且廣受歡迎。後來芬伯格將海頓推薦給波希米亞的莫爾辛 (Morzin) 伯爵。 1758 年,這位伯爵聘請海頓為自己宮廷的樂長,而這是海頓最早的固定職業,也從這時期開始,海頓早期的四重奏和交響曲的樂譜,就在奧地利帝國流傳開來。在這之後,海頓曾有過婚姻,但是並不美滿,期間,海頓還曾為了他的妻子寫了一首 E 大調的《吾王拯救我》 (Salve Regina) ,這是海頓早期較重要的作品之一。
1761 年,莫爾辛伯爵由於經濟困難,被迫解散自己的樂團。之後,海頓被伊斯哈齊親王聘請為自己宮廷的副樂長。親王允諾海問如果工作上能夠作出滿意的成績,等現任的樂長退休或死後,他便可以繼任樂長的職務。接下來的 30 年間,海頓就在伊斯哈齊宮廷裡度過。 1762 年,親王去逝,他的弟弟尼古拉斯繼承王位。海頓繼續在這裡工作,直到 1790 年尼古拉斯去逝。這期間內,海頓寫了許多有關聲樂及樂器方面作品,也因為這些作品,使海頓贏得了歐洲最具知名度的作曲家美譽。
1799 年,海頓與維也納的出版商阿塔里亞 (Artaria) 建立了密切關係,直到那時為止,已經出版的海頓作品中,只有一首是經過他本人同意的。無論如何,海頓於 1780~90 年間,將自己主要的作品交給阿塔里亞出版,這樣他和出版商都有利潤可獲得,最重要的是他的名聲也迅速的廣為人知。
1785 年,海頓成為維也納的共濟會成員,也許正是透過這種關係,他和莫札特建立了良好的友誼。 1790 年 9 月,海頓的雇主尼古拉斯去逝,尼古拉斯的兒子繼承父業,因為對音樂不感興趣,所以他解散了樂團和合唱團。之後,海頓決定回維也納,此時,倫敦音樂會的一位組織者德國小提琴家約翰.彼得.所羅門 (Johann Peter Salomon) ,卻給他另一種選擇,邀請他到倫敦演出。於是海頓告別了朋友莫札特,在當時他們倆人都哭了,莫札特有一種預感,他們似乎再也見不了面,遺憾的是,這種預感果真應驗了。
1792 年初,海頓聽到好友莫札特去逝的消息之後,他回到維也納。在路過巴德歌斯堡 (Bad Godesburg) 時,有一位年輕的宮廷作曲家拿出一部聲樂套曲請他評閱。海頓十分讚揚這部作品,並答應如果他到維也納的話,願意當他的作曲老師。當年這位年輕的作曲家就是後來在樂壇上大放光芒的貝多芬。日後貝多芬到維也納時,海頓果然履行了諾言。他們之間有時不太融洽,海頓曾經對他說:「你這個人給我的印象是,好像有幾個腦袋、好幾個心和許多靈魂。」 1793 年,海頓最好的朋友跟辛格去逝,這件事對他影響很大,他感到維也納的生活不如在倫敦的文化生活來的有意義。 1794 年,他決定再次訪問倫敦,而這次倫敦之行比上一次更成功。
1795 年 8 月,海頓告別了許多英國朋友返回維也納,在英國這段期間,他大力發展音樂藝術,感到自己樂思泉湧,而且靈感無限。在兩次的倫敦之旅期間,海頓在維也納郊區古姆本道夫 (Gumpendorf) 買了一棟房子, 1795 年海頓回來時就住在這裡。海頓老年期間作了許多作品,其中登峰造極之作是清唱劇《創世紀》 (The Creation) 。為了作這首作品,他從 1797~98 年,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時間,之後於
海頓從這次的演出中得到某種啟發,事後他和作詞者斯威滕 (Swieten) 決定再譜寫另一首清唱劇。歌詞取自詹姆斯.湯姆森 (James Thomson) 的詩《四季》 (The Seasons) 。 1799 年海頓開始寫《四季》的第一部分,但是由於身體不好,一值拖到 1801 年才完成最後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