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桃園神社(とうえんじんじゃ)(桃園縣忠烈祠)
2008/06/16 22:08
瀏覽616
迴響2
推薦0
引用0

 Sunday, May 172008

桃園神社(とうえんじんじゃ)是桃園地區具有文化意義的所在,1994年內政部公告為三級古蹟,它是桃園市內我最喜愛向友人介紹的地方。日本政府時代在全台灣各地設有203座神社,現在只剩下桃園神社被完整地保存下來。右邊的「入口名稱座」是日本時代的混凝土建築物,全高約320公分 ,形體為36公分 之正方形,上部為尖峰金字塔型。最初名稱座正面陰刻社號「桃園神社」,背後陰刻落成日期「昭和136月」(1938年)等字樣。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後,1946年名稱座被磨過,改稱「新竹縣忠烈祠」;1950年桃園設縣後,又改稱為「桃園縣忠烈祠」。這對情侶正往上爬的「石階段」為神社進出口,寬為6公尺 、長有20公尺 ,共有65階。

 

1920年日本政府將蘆竹茨(屋舍不宜用厝,厝是死人的住所,例如大厝。)改為盧竹庄,它是現在蘆竹鄉的舊地名。我的阿公、阿媽、父母親都出生於蘆竹茨,他們口中的故鄉都是沿用日本時代改名前的地名。「奉獻」的勒名徐崇德,可能是改制後桃園縣第一任及第二任(1951-1957)的縣長。

從石階爬上來之後是個廣場,中間水泥路是「參道」(さんどう/ Sandō)(從「入口名稱座」到拜殿前的道路)的一部份,「參道」兩旁的草坪上有六座日式石燈籠。 原本桃園市區有為數眾多的石燈籠,但因政治因素與馬路拓寬而拆除。桃園神社這裡的石燈籠是1986年重新依舊照片用石塊打造而成的,現存大型兩座,小型四座,分別設立在「鳥居」前「參道」兩旁的草坪中,內部並配有電線、電燈。左邊這座大型石燈籠其實就是小型燈籠底座再加上85公分的基壇。

日本人的「鳥居」(とりい;Torii)有點類似台灣的傳統牌坊,具有標示入口與區分內外的作用。在日本,「鳥居」的作用和稻草繩綵、彎曲的剪紙、鹽堆、清掃乾淨的碎石一樣,都是當做區隔聖潔區和不潔區的界限物。桃園神社(附近)原本有五座「鳥居」,其餘四座都因馬路拓寬而拆除。1986年重修神社,主事者為了要除去日本味,因此位於內殿宇之前的這座「鳥居」頂部並未依原樣復原。鳥居前左側立有「桃園縣忠烈祠修繕工程完成紀念碑」,詳細記載桃園神社修繕工程始末, 碑文寫著:「主張保留者係鑒於此作建築物尚稱完備,保存足以記取教訓,激勵國人自強,以昭炯戒,、、、。」回首看20多年前,能夠構思這種不拆的理由,還真是厲害啊!少數人為了鞏固自身的政治私利,竟然恣意破壞了日本政府在台灣的歷史見證,真是可惡又可悲!台灣大學應該也是日本人蓋的吧,桃園大圳也是,嘉南大圳也是,總統府也是,唉!不勝枚舉。

位於「鳥居」前方左邊這棟建築物也是1986年整修神社時所增建,作為男、女洗手間,日本人稱之為「東司」(とうす)。這張照片是去年櫻花開始綻放時所拍。

秋天時在神社前庭園、「東司」(とうす)後面的山坡上,以及停車場周邊,也可以欣賞到火紅的楓葉。不論春夏秋冬,只要想靜靜走走,桃園神社這裡是最佳去處,春天那幾株山櫻花開時,尤其引人,搭配週遭的建築,彷彿身在日本。假日則經常可以看到背著攝影器材的人們或拍婚紗攝影的新人。

過了「鳥居」之後是另一平坦處,右側是「社務所」;左側是「手水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銅馬與「高麗犬」的階梯參道駁坎表面所鋪陳的鵝卵石,是採用「一心六石」方式排列,石與石之間相互牽制以求穩固,可避免「土石流」之危害。

這匹銅馬為日本政府時代遺物,全身皆以青銅鑄造,身長270公分,高度205公分。銅馬外觀造型精神煥發,神采發揚,栩栩如生。銅馬腹部兩側原有代表日本皇室的菊花徽章,飾紋細緻,可惜已遭有心人士破壞。馬匹下長250公分、寬105公分、高110公分的基座是1985年重建。

外表看起來像台灣寺廟前的瑞獅,其實真正的名稱叫做「高麗犬」,又稱「貊白犬」或「唐獅子」。「高麗犬」是守護神社的聖獸,這裡最初在「鳥居」前也有一對,但後來都慘遭拆除,這對是1985年依舊照片重造安置。

「社務所」為具有和洋風混合之建築,日本人稱為「東沐」(齋館),原本功能是做為社務管理員(日本和尚)處理日常事務與參拜者休息、齋戒、沐浴。整座建築是以木製為主的典型和室住宅,屋頂覆蓋黑色水泥文化瓦,基座鋪設混凝土,地面架高,左下角留有通風口。階梯外表洗石子,進門入口處設有「唐伯風」(即卷棚軒,用來阻擋雨水與污泥)。

「社務所」右邊的這些木製休息景觀台是2007年局部繕修時加上去的。

「社務所」的後方可以更清楚看到建築物底座墊高的梗概。

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社務所」房間內部擺設有塌塌米,洋溢著和室風格的設計。

「手水舍」(ちょうずや・てみずや/ chōzuya ・ temizuya)位於神社西方,因此日本人稱為「西淨」。它是提供參拜神社者洗手、漱口的所在,又稱為「水盤舍」、「淨手亭」。比較特別的是,「手水舍」的屋頂為「切妻造」(兩坡懸山頂式),兩側有精雕的懸魚與銅皮鬼板。「切妻造」這種建築在日本「白川鄉與五箇山的合掌造村落最是有名。

兩個小朋友正目瞪口呆地注視一位大姐聚精會神地捕捉「手水砵」上的湧泉。「手水砵」長180公、寬110公分、高80公分。

 

踏入「拜殿」前的階梯平台,是眺望整個桃園神社的最佳位置。

「拜殿」(haiden)是桃園神社裡面積最大的殿宇,它是舉行宗教儀式的地方,並供一般民眾參拜,不是供奉神祇的主殿。現在主要是作為眾烈士牌位供奉室。

拜殿的裡裡外外掛滿了各式大人物題名的匾額,看起來極為不協調。眾所皆知,題名者有興趣的當然不是「民族正氣」、或「萬古流芳」等。就好像街頭上經常有些莫名奇妙的標語,寫著類似喝酒不開車等,而某某人或什麼長之類提醒的字更是斗大無比,感覺起來簡直就是欺名盜世,破壞市容。美國詩人艾蜜莉‧狄更生(Emily Dickinson),早在100多年前便曾寫過ㄧ首短詩:I'm Nobody!Who are you?(我是小人物,你是誰?)或許可供我輩做一番省思。

 

How dreary--to be--Somebody!             當個大人物多無聊!

How public--like a Frog--                     像隻青蛙--太招搖

To tell one's name--the livelong June--  整個六月對著仰慕的泥塘           

To an admiring Bog!                            來把自己的名字大肆張揚。

 

祭典時由拜殿可直視神殿,兩者之間有通廊相接。最前面這個木箱叫做「お賽銭」(おさいせん;Osaisan),作為參拜者丟擲香油錢並與神明結緣之處。

「本殿」(honden)又稱「神殿」或「內堂」,Tony二、三歲時(1995年左右),我們曾和他坐在木造階梯上拍了一張照片。不曾注意到何時加上了前面的木柵欄,而且當時也沒有圍著鐵鍊。當初「本殿」主要是祀奉日本的開國祖神天照皇大帝(太陽女神)、豐受大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明治天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等皇族。如今神殿裡改放著鄭成功、劉永福、丘逢甲及抗清、抗日的等先烈牌位。頗有意思的是,進入神殿前的8階木造階梯,寬僅17公分,無法容納人的一腳平踏,僅能容半履,因此稱為「半步梯」。據說此特殊的設計,是為了使人們低頭注視並謹慎蹎著腳尖、進而心生敬畏。如此設計跟我在2005年夏天於巴黎參觀 巴黎傷兵院(Hotel des Invalides)拿破崙(Napoleon I of France)之墓頗有同工異曲之妙。因為拿破崙的棺木正位於教堂裡圓頂天井下的中央,而進入教堂內的每一位旅人無不急忙俯瞰地下室中的棺木,進而達成向拿破崙致上十二萬分敬意的目的。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不分類
迴響(2) :
2樓. 快樂雲@guest
2008/06/18 12:45
Re: 桃園神社(とうえんじんじゃ)(桃園縣忠烈祠)
請問一下這是在桃園市嗎?..
不知道靠近哪裡呢?..
看起來挺棒的地方
[版主回覆06/19/2008 19:19:34]

謝謝您的分享!桃園神社位於桃園市郊,虎頭山公園旁。從火車站算起,先走中正路、右轉成功路一段、經過巨蛋、桃園高中、榮民醫院後不久便到了。它的地址是桃園市成功路三段200號,請您參考Google map的地圖。

1樓. 輕飄飄^~^@guest
2008/06/18 10:37
Re: 桃園神社(とうえんじんじゃ)(桃園縣忠烈祠)

下次去桃園找朋友又多了個新景點嘍~

多謝分享^^

[版主回覆06/19/2008 10:40:37]這裡遊客不多,相當幽靜,非常值得花上ㄧ兩個鐘頭享受日本風味的建築!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