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華宮位於新興文藝特區的府中街內,主奉廣澤尊王,卻因為陳永華而漸為人知。
陳永華何許人也?
看過鹿鼎記的人都知道,韋小寶的師父、天地會的總舵主,就是這位
這當然是小說的杜撰,真正的陳永華乃是鄭成功的諮議參軍,他迎來了永華宮的主神——廣澤尊王,為了紀念他的功績,遂取名為永華宮。
不過,也常因為這樣引起誤解,讓人以為永華宮的主祀神是陳永華,其實應該是廣澤尊王。
永華宮的創建,有段小小的故事。
據說在乾隆年間,地方上有位陳守娘含冤自盡,之後冤魂不散,造成里人恐慌,請來廣澤尊王鎮壓,才恢復平靜。
里人有感神威護佑,遂於乾隆15年〈1750年〉,倡議捐資興建新廟,
新廟落成後,因為感念陳永華參軍迎來廣澤尊王,以及他對台灣地區的貢獻,故而命名為「永華宮」。
一般的廣澤尊王都以「太保」作為尊稱,永華宮的廣澤尊王因為地位崇高,尊稱為「老太王」。
其中的「三鎮尊王」乃日據大正年間,尊王降駕指示雕塑,並指定「高沙町」〈今民權路〉某中醫師所飼養的八哥鳥入神。
奇怪的是,當廟內執事前往探訪時,中醫師竟說八哥鳥已經向他言明,「要和主人分離成神」,因而順利帶回入神,成為永華宮不可思議的一樁神跡。
廟內所配祀的南斗星君與北斗星君,在一般的寺廟裡相當少見,僅見於天公廟裡,像台南的「首廟天壇天公廟」,裡頭就供奉著這兩位主宰生死大事的星君。
※創建與沿革
永華宮始建於西元1750年〈乾隆15年〉,舊名柱仔行街。
其原址在南門路基督教會,日據時期遭到拆除,改建於現址。
永華宮的全名為「全台開基永華宮」,主祀廣澤尊王,俗稱的郭聖王、聖王公,為全臺灣最早的廣澤尊王廟,也是廣澤尊王的「台灣開基祖廟」。
主神廣澤尊王,又稱「鎮殿老太王」,據傳是在西元1662年〈明˙永曆16年〉間,由陳永華將軍自福建省南安縣鳳山寺恭迎而來,為目前臺灣最早、也可能是唯一的「軟身廣澤尊王」金身。
最初,神像供奉在當時南門城內的山仔尾,即今日臺灣銀行、台南女中一帶,並沿用祖廟「鳳山寺」為名,此乃永華宮前身。
直至清˙乾隆年間,地方信眾為感念聖王神恩,共議捐資重建,並於1750年〈乾隆15年〉落成,此時為紀念陳永華將軍恭迎尊王來臺,以及建設地方之功,遂改廟名為「永華宮」,並將陳永華的神像置於後殿文物館內,供民眾瞻仰。
隨後,於1891年〈光緒17年〉第一次重修。
1924年〈日治˙大正13年〉,因日本政府興建臺灣銀行之故,廟地被強制徵收,於隔年移至孔廟對面的六合境˙柱仔行巷內,廟地現址為清朝進士許南英的私塾所在地。
光復後,1946年〈民國35年〉重建宮殿,並於民國47年大興擴建,成為今日永華宮的風貌。
廟內門神彩繪,出自彩繪大師潘麗水之手,廟前植有一對龍鳳神榕,樹下有五營兵將,可以掛祈願牌,成為永華宮特殊的景觀之一。
※古蹟級別
˙無
※主要建築與神明
◎正殿
主祀廣澤尊王,是為大鎮尊王、二鎮尊王、三鎮尊王。
旁祀妙應仙妃,也就是廣澤尊王的夫人。
左側配祀南斗星君、
◎永華堂
位於正殿後方三樓,主祀陳永華,配祀月下老人、文昌帝君與天醫真人。
※特殊文物與景觀
˙廣澤尊王軟身神像
˙陳永華將軍神像
˙天醫真人〈騎插翅虎,極為少見。〉
˙南斗星君、北斗星君。
˙龍鳳神榕
※鄰近的古蹟與景點
˙府中街〈新藝術街〉
˙泮宮石坊
˙全台首學
˙德化堂
˙台灣文學館
˙氣象博物館
※相關照片
˙存在我的相簿裡,有興趣的人,請自行打開觀賞。
※廟址
˙台南市府前路一段196巷20號
※官方網站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