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做了不少點心。每當手揉著粘米粉,糯米粉,木薯粉,麵粉, 腦中常浮現幾個鮮明的場景。
一個場景是台灣中部的老家 。從樓下大廳扶階而上,二樓的左邊是二嬸家的兩個臥房,右邊是我們家兩個臥房,最右邊的大臥房出來是大廳,擺著一架風琴和幾個書桌,書架及物櫃。大廳走出去是陽臺,長長的陽臺連著大廳和大臥房。最左邊的二嬸家臥房,走出去是曬衣服的天井,天井進來的大廳一角是二嬸的父母的牌位,聼媽媽說二嬸父母很早就去世,三個弟妹是她帶大的,所以她手脚俐落,很會作家事。
每個月初一十五,二嬸總會做許多好吃的東西在牌位前拜拜。 逢年過節,各種應景食品,發糕,芋粿巧,蘿蔔糕,菜包,粽子,碗粿,草粿,二嬸像魔術師般什麽都會做,讓我好生羡慕,因爲這些都是媽媽不可能做的。媽媽婚後不久,長子一出生就去世,讓她前半生都有憂鬱症的陰影。我們家從來不做這些東西,要吃,就去外面買。我每次都很羡慕二嬸的小孩,有這麽會做點心的媽媽。
另一個場景是老家門口的大街。在街角開珠寶店的大姨,有時過節時分,會叫職員送蘿蔔糕,發糕,芋粿巧來給我們,記憶中,那職員都用一個大竹笙裝著點心提來我們家,我每次看到他來,就知道又過節了。有一次,我在大街碰到他,看到他手裏提的竹笙上還冒著熱氣!
當我做這些傳統點心時,二嬸拜拜桌上過節應景的台灣美食,大姨派人送來竹笙裏的糕點,難過媽媽爲什麽不能跟別人一樣的小女孩,這三種畫面縂交替出現在腦海。
最近常在想,我真的這麽喜歡吃這些點心嗎?還是很大一部分是想彌補兒時的缺憾?如果是後者,那麽,那個傷心的小女孩應該釋懷了!這樣一想,竟然眼眶濕潤起來!!
也許,當年所受的傷比我想象還嚴重些?!
把這些點心記在這裏,證明我都會做了,或者也是一種自我療愈?
發糕
芋粿巧
蘿蔔糕
菜包
碗粿
紅豆糯米糕
冰糖蓮藕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9樓. 終南山2021/01/27 18:59
格主吉祥平安、您的發糕也不錯、我想是彼此使用材料不同的原因罷、以下是我用的材料供参考:蓬来米3斤,黑糖1包,砂糖12兩,發酵粉1包,作法:米洗淨浸泡6至8小時撈起瀝乾、再磨成米漿、用布袋裝好压乾,這是第一次的工作,第二次要把乾米漿揉半小時(我用机器攪揉)才加入糖攪揉均勻,另加150公克的溫開水(約30度)溫溫的水再揉均勻,米漿必須像濃的勾芡汁一樣,最後加入發酵粉拌均勻,即可倒入飯碗大火蒸1小時即可起鍋了。這種做法是傳統式的、但既耗時又費工、所以目前幾乎很少人採用。
♕明月清風♕哇,這照片看起來真的是發的非常發, 太令我羡慕了
我是沒辦法用蓬萊米去磨成漿的,但是倒可以試試用你說的酵母粉
我可以想象酵母粉可能效果會比 Baking Powder好
改天一定來試試看,再跟您報告結果!!!謝謝終南山分享
悅己 於 2021/01/28 03:20回覆 - 8樓. Sir Norton 放逐週五夜2021/01/27 17:29嗯... ...,吼... ....,嘠... ....,嘿... ...,悅小姐終其一生的未竟志業,為了一饗四代的無悔的口福,這個心須套用半年來的最熱門的造詞,「報復式做菜來償嚐」。🤣👏👏👏👏
呵呵呵,這個 “報復式做菜” 的比喻真是太妙了!
又切題又辛辣!!
的確是有這個味道。
小姐我現在還有一樣未了的心願,就是 “報復式旅游”
待疫情一過,大門一開,馬上搭飛機旅游去,到時候,您再看不到我的菜餚美食了,呵呵
悅己 於 2021/01/28 03:44回覆 - 7樓. 花露露 ~巴哈 C大調 前奏曲2021/01/25 13:19
妳做的這些台灣點心,比起外面賣的,一點都不遜色,
妳太厲害了,我對於粉類做的點心一竅不通!
提到二嬸那麼手巧,會做那麼多點心,如果是住在同一棟房子
拜拜之後,她不會拿一些給你們這些孩子吃嗎?
從文章的敘述,似乎她並沒有與你們分享,
孩童的內心是很敏感的,這更加深了妳日後對那些古早味的懷念!
我覺得很心酸!
,
不瞞花露露說,二嬸從未請我們吃
記憶中,倒是大姨會叫職員送過節的美食來給我們吃
我們想吃都去外面買,但是自己媽媽如果會做,感覺就是不一樣
孩童時的創傷,呵呵!!
悅己 於 2021/01/27 12:08回覆 - 6樓. 一畝桑田2021/01/25 13:11
發糕
阮叫發粿
- 5樓. 新天新地2021/01/24 12:30哇!我的老天,悅己不是普通能幹,是超級能幹的。
這些都是小妹我的最愛,特別是冰糖蓮藕,這好像是江浙人的點心。是不是那些洞可以塞甜甜糯米?哎呀,新天新地過獎了,
都是看食譜做的,每個人都會啦!
疫情在家,嘴饞只好自己做。
不過,會做了以後,倒覺得自己做真的健康多了
像我上星期做月餅,才知道原來月餅皮需要放這麽多油和糖,我以前還很愛吃,真可怕
自己少放油和糖,雖然比較不漂亮,但也差强人意,吃起來放心多了!!
悅己 於 2021/01/25 07:02回覆 - 4樓. 夏爾克2021/01/24 11:55點心滿足現在味覺,也療癒過去。
- 3樓. 旭日初昇2021/01/24 10:17
早期不擅於廚藝的婦女(尤其媳婦),或多或少會有不如人的遺憾吧?
幼童時期的悅己,羨慕有雙巧手的嬸嬸阿姨,難免難過於母親的笨拙---。
幼女又豈能了解母親喪子之痛,鬱卒憂悶而無心思學做糕點呢???
悅己親做糕點,往事歷歷在眼前,此時必已深刻了解令堂內心之痛---。
旭日初昇對我們那時代非常瞭解耶!!!
你説的一點都沒錯,其實我媽早期的憂鬱症有另一部分是因爲
她手脚不夠快,跟二嬸相形見絀,所以媽媽說我祖母比較喜歡二嬸
因爲他們早期住在一起,所以也讓媽心裏很不平衡。哎。。。一切俱往矣!
我二嬸不到50就胃癌去世,我媽今年94 歲還健在,人生的得失很難講。。。。。
悅己 於 2021/01/25 06:55回覆 - 2樓. 黃彥琳~~夏威夷的回憶2021/01/24 04:31
這些美味的「發糕,芋粿巧,蘿蔔糕,菜包,粽子,碗粿,草粿」,
在我小時候都沒在餐桌上見過。幾年前我自己看YouTube學會做芋粿巧,可惜家裡的兩個孩子不賞臉,
老爺也沒啥反應,我就把它們放凍箱凍起來,
家母從台灣來住我這兒,才又拿出來「獻寶」。
沒想到她老人家竟然「驚為天人」 ,盛讚不已⋯⋯悦己的手藝真不是蓋的,
一口氣可以做這麼多種類。我很愛吃芋頭作的東西, 這段時間,最常作的是芋圓,作了放在冰箱冷凍
想吃的時候就煮10個來吃,以前想念台灣的這些小吃,現在自己會做,解了不少鄉愁!!
芋粿巧我覺得好好吃,但小孩也不太賞臉,我就送給我親家親家母,他們很喜歡,呵呵
悅己 於 2021/01/25 06:51回覆 - 1樓. 終南山2021/01/23 16:29
哇,終南山這個發的好漂亮, 可以分享食譜嗎?
這是我用的食譜,可是發的還是不滿意,應該要發的像您的圖片才合格!!
粘米粉 100g、麵粉 50g、玉米粉 10g、水 170g、糖 60g、 baking powder 3/4 tbsp
放在蒸鍋上大火開后,蒸20分鐘,鍋蓋用濕布包起來,免得水滴到發糕。
悅己 於 2021/01/25 06:4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