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雲騰仰巨木,風起落櫻花 - (2006.03.25阿里山巨木群步道)
2013/10/15 22:07
瀏覽1,038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大地   若淵書
大地自然為萬物之母
我們依賴大地
我們利用大地
卻傷害大地 
 
人類為追求更美好的物質享受
濫墾濫伐
產生一座座水泥叢林
雖促成了世界經濟的蓬勃發展
創造出無數的奇蹟
人類的心靈卻離土地愈來愈遠................
 
 

姊妹潭之姊潭

姐妹潭為大小兩座天然水池,建有兩座相思亭。姐妹潭名稱的由來,傳說是因為一對原住民姐妹同時愛上一名男子,因不願傷害姐妹之間的手足之情,卻又無法割捨愛情,因此兩姐妹分投姐潭及妹潭殞命。因為這個傳說,而讓姐妹潭聲名大噪。姐潭中利用已砍伐檜木大樹根頭,矗立水面作為基礎,建築於兩座相思亭於上,外有木橋與岸相通,並設有環潭步道,全長180公尺,是觀賞姐妹潭的好地方。姐妹潭清澈平靜無波,夏季滿水,冬季則為枯水期。
 

妹潭
 
妹潭略呈圓形,佔地20坪,右側的紅檜林,係1930年,日本人以天然下種方式更新而成,是目前阿里森林遊樂區內最密集的檜木群。姊潭較大,呈長方形,佔地160坪。兩潭相距不到50公尺。
 

姊妹潭之姊潭
 

姊妹潭的傳說是
當地的攝影師為了招攬生意
自己編造的
 

三兄弟

位於姐妹潭旁,有三株檜木並列生長於砍伐後遺留的樹上,故名之
 

四姐妹

位於姐妹潭旁,為一砍伐後遺留之檜木頭,在其樹幹的裂縫恰巧有天然的紅檜種子飄落其中,而後長成四株大樹,而有四姐妹之稱。
 

永結同心

這是兩株老檜木的幹與根巧妙地相連成為一個大心型
 

阿里山伐木時代的歷史見證
紅檜老樹頭
 

木蘭園
 
園內以遍植木蘭而得其名;在阿里山的木蘭有洋玉蘭、紫玉蘭、日本辛夷(白色花朵)等多種品種,因花香如蘭似杜有「杜蘭」之稱,並因花型如蓮又有「木蓮」之名
 

紫玉蘭
 

木蘭園的櫻花
 

阿里山受鎮宮
 
經過櫻花茂盛的木蘭園,抵達受鎮宮,旁邊就是香林國小。1969年改建的受鎮宮,是園區內規模最大的寺廟,亦是當地人的信仰中心。廟內供奉玄天上帝、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過去傳說,每年農曆三月三日前一週,會有數隻「天蠶蛾」飛來朝拜,停留在神像上,不吃不飛,大約一週後離去。這種「神蛾」之說後來還曾上報引起一陣渲染,後來鑑定是枯球籮紋蛾,可能是因為燈光所吸引,並非如傳說中神蝶的到來。

這座廟直到光復之後才募資建造,當時叫「受禁宮」,現在稱「受鎮宮」。為什麼會蓋呢?因為當年來這裡砍伐木材的工人,主要是來自八卦臺地延伸到田中一帶的臺灣人。他們在此地集材,從事搬運的工作,經常發生傷亡的事故,加上人類對萬事萬物的崇拜,為此他們一直戴著故鄉玄天上帝的香火,又經一工人起乩,大夥兒心亂起鬨,認為應蓋廟宇祈平安。縱然日本人禁止,但他們還是偷偷的拜。直到國民政府接臺之後才正式成為阿里山 的兩座廟宇之一;另一座是更古老的、日本時代蓋的慈雲寺 。
  

每年此時都會來受鎮宮報到的
枯球籮紋蛾
 

停留在玄天上帝身上的
枯球籮紋蛾
 
枯球籮紋蛾展翅可寬達15公分,翅膀表面呈竭色,具排列整齊的波浪狀黑色線條和有如眼睛般的紋路。本科在台灣僅此一種。成蟲生活在低中海拔的山區,夜晚具有趨光性。幼蟲喜食「水蠟樹」、「木犀」、「女真」等植物。在每年阿里山受鎮宮玄天上帝生日(農曆三月份)前會飛至廟內神像停留,直至生日後才又陸續飛走,故阿里山地區民眾俗稱它為「神蝴蝶」,更傳言有神跡事件,使它特別引人注意。
 

阿里山巨木群棧道旁的巨木
 
巨木群棧道穿梭在古木參天的林蔭道上,將各高聳入雲霄的神木們做連結,讓遊客可以漫步在這片巨木群裡,沿著步道,可欣賞到三、四十餘棵的巨木。步道從香林國中旁連接光武檜、千歲檜、博愛亭至神木頌亭、一直連接到香林國小後方,全長約1,100公尺,整條步道大都以防腐木材用棧道架空方式,搭建穿梭在茂密的森林中,遠遠一望,有如巨龍盤踞,盡職的守護著這生機盎然的千年紅檜巨木林。
 

33號巨木 - 樹種為紅檜
胸圍9.5公尺
樹高25.2公尺
樹齡約1,500年
 

28號巨木 - 樹種為紅檜
胸圍13.1公尺
樹高43.5公尺
樹齡約2,000年
 

28號巨木觀景台
 

高架的巨木群棧道
 

 阿里山鐵路神木站
 

阿里山森林鐵路神木站旁
民國42年建立的「神木頌」碑
由何志浩撰文
闕漢騫題字
 

1997年被放倒的阿里山神木
 
神木是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精神家徵,消逝的阿里山神木樹齡逾3,000歲,樹高近50公尺,胸圍23公尺,堪稱台灣最富盛名的神林;可惜民國45秋天,首遭雷殛,雖經搶救復建,仍無效,僅餘枯幹擎天屹立,然維持其精神象微的地位;遺憾的是41年後,阿里山神木終究敵不過歲月和風災,這兩種自然力的摧殘而裂損,最後林務局基於安全考量與尊重大自然生生不息原則下,終於決定放倒神林,讓神木遺骸,歸於自然塵土,也讓見證阿里山無數次興衰的神木,就此走入歷史。
   

阿里山神木被切成好幾段的遺材
神木已死  樹靈長存
 

森氏杜鵑
 

巨木群棧道是全台巨木
密度最高的地方
 

千歲檜
日據時代稱為萬歲檜
(因樹型像日人高舉雙手歡呼萬歲狀)
後因考慮其樹齡並未達萬歲
而改稱為千歲檜
樹種為紅檜
胸圍11公尺
樹高35公尺
樹齡約2,000年
 

樹靈塔

樹靈塔為一高約20公尺之石塔,建於民國24年(1935年),據說當年因日本人大量砍伐阿里山千年神木,因此有不少伐木工人罹患怪病死亡。日本人認為是樹靈作祟,因而建立樹靈塔以祭祀樹靈。如今周遭都是後來栽植的杉林。
 

琴山河合伯旌功碑
 
靈塔旁邊尚有一座日本人表揚林學博士琴山河合對阿里山林木貢獻的石碑。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小池三九郎才知道阿里山地區的黑森林,而後由原任教於東京帝國大學的琴山河合教授來勘查,決定砍伐木材的方式、開發方向、鐵道等路線。
 
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為1931河合鈰太郎去世之後,其門生、友人為紀念其對開發阿里山林業資源及建設阿里山鐵路之貢獻,在193323日於阿里山揭幕之碑。該碑於2009年被指定為縣定古蹟
 
此碑正面銘刻日本哲學者西田幾多郎的揮毫「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九字,側面刻年代,碑陰刻立碑緣由。而旌功碑背面之碑文由京都帝國大學文學博士鈴木虎雄撰作、書寫。有說法指該碑上之文字中,「博」字右上少一點,而「功」右邊之「力」字被改為「刀」是因為河合鈰太郎謙沖不敢居功之故。臺灣生態旅遊工作者賴鵬智則認為這純是漢字書法字體字形的表現,是異體字,不是錯字,也非坊間「傳說」河合博士謙虛不居功之故
 

光武檜
樹齡2,300年
樹高45公尺
胸圍12.3公尺
 

天光映照下的
光武檜
 

慈雲寺

慈雲寺前身為阿里山寺,於民國八年間建造。當初因覺阿里山之鍾靈毓秀有如印度之靈鷲山聖地而建造。目前寺內供奉的釋迦牟尼佛像,外為銅鑄、內為金砂,是尊千年古佛。原是泰國國王於1918年贈與日本天皇,日皇覺得玉山高於富士山,特轉贈安奉於阿里山
 

慈雲寺前的吉野櫻
風吹花落宛如飄雪
 

香林國中曾經是
全臺最高學府
 
曾是全臺最高學府的阿里山香林國中,因交通不便學生漸少,已於94年下學期起廢校。校門口醒目的標誌海拔2,195公尺、最高學府成為觀光客拍照新景點。
 
據悉,香林國中創設於1964年,早年阿里山伐木業興盛,人口密集,學生相當多,由於學校位於海拔2,195公尺,向來以全臺最高學府聞名,同時校園就在森林之間,因此也有森林中學的美稱。
 

三代木
 
橫倒在地上的古老樹根是樹齡1,500年的第一代木,它枯死後經過250年,一顆種子偶爾飄落其上,藉一代木的枯樹養份,又生成第二代。二代木根老殼空,經過300年又生出第三代,枝葉茂盛。由於三代同生於一根株,枯而復榮,因而得名之。
 

象鼻木
 
這株老檜木的樹頭,從斜上方的步道望去時,酷似一個有著象鼻、象眼的象頭
 

噴雲吹霧花無數,一條錦繡遊人路
 

千枝萬蕊入畫圖
 

阿里山賓館
 
興建於1969年,可住旅客一百六十多人,由林務局委託民營。賓館位於櫻花叢,相較於其他旅社的位置,景觀特別漂亮。尤其從賓館四樓或六樓陽台遠眺群山,或觀看雲海、晚霞。賓館另有提供小木屋住宿。
 

櫻花的美,不只美在她盛開的姿態
更令人動容的,是她毫不眷戀枝頭的飄落
有人說這是櫻花懂得放棄,不像杜鵑爛死在枝頭
我卻看到櫻花對大地的信任
 
- 佚名 作
 

      

首頁

附錄 : 

阿里山遊樂區健行路線圖 (灰藍線為搭火車路線)

姊潭至阿里山賓館健行路線圖

梅山、竹崎、阿里山景點位置圖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國內旅遊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