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英國】喬治.歐威爾的書店回憶
2012/05/19 23:03
瀏覽1,402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2012.3.27  譯言網/heartsurge翻譯

沒在舊書店做過事的人,很容易把這種地方想像得和天堂一樣,永遠有氣度儒雅的老先生徜徉在書架面前,翻閱著小牛皮封面的典籍;然而就我在一家舊書店的工作經歷而言,印象最深的卻是:真正的讀書人可謂鳳毛麟角。我們那家店的圖書數量異常可觀,但知道其中哪本書好、哪本書不好的顧客有沒有超過十分之一,我還真吃不準。店裡最最常見的顧客得算來給子侄們挑選生日禮物的女士們,人是懵的,不知道究竟應該買什麼書是好;其次就是來買教科書的東方留學生,只知道沒完沒了地講價錢;至於說文學愛好者,則還沒有專買初版的附庸風雅之輩來得多。

我們的大部分主顧恐怕去哪裡買東西都不會招人待見,但只要踏進書店,他們便成了上帝。比如說,某位親愛的老婦人想買一本給病人看的書(這是特別讓人找不著的要求);又一位親愛的老婦人說她1897年看過一本不錯的書,問你能不能幫她找找,糟糕的是,她既不記得書名,也不記得作者姓甚名誰,更說不清書裡講了些什麼,她就記得那本書的封皮是紅色的。這還不算什麼,還有兩種人更討嫌,成天孤魂野鬼般盤桓在每一家舊書店,人見人厭。一種是每天都會光顧、有時一天來幾次的賴子,渾身散發著一股陳面包皮的味,纏著你買下他那些一文不值的破書。另一種人要求預留數目龐大的圖書,但卻從來沒有一絲掏錢的打算。我們店裡從不賒賬,不過顧客看中的書要是一時不方便帶走,我們也可以為他保存起來,留待他日後來取,只在必要的時候收一點訂金。然而真正回來取走預訂書籍的顧客,就我們店裡看來,很難超過一半。起初這讓我頗有些疑惑不解: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這麼做呢?他們走進來,詢問有沒有某本罕見而價格不菲的書籍,再三要求我們答應為他們保留這本書,之後便消失在門口,永遠不會再次踏進這個門檻。不過最後我明白了,這種人大部分是不折不扣的妄想狂。他們慣常於為自己說些冠冕堂皇的話,編造出種種離奇的故事,表明自己出門沒帶錢是如何的不湊巧,我敢肯定,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故事連他們自己也是信以為真的。在倫敦這樣的城市裡,總是有大量無法完全確認的精神錯亂者在街頭遊蕩,這些人往往會被吸引到書店裡來,因為書店是少數幾個可以逗留很長時間而又用不著花費半毛錢的地方之一。到後來你只消瞥一眼就能認出這種人。就算他們能把牛皮吹上天,但卻總是會露出一些馬腳,足以讓人對他們的窮困潦倒和漫無目的心知肚明。對待這類顯而易見的妄想狂,我們通常是當面把他指定的書單獨放起來,他一離開便即刻放回書架上去。我注意到,這些人從來沒有不付錢就把書帶走的企圖,僅僅是預訂一下他們就滿足了——我猜,這能帶給他們一種自己真的在花錢的幻覺。

和大多數舊書店一樣,我們店裡也兼售各種周邊貨品。比如二手打字機和郵票什麼的,當然,這裡說的是用過的郵票。集郵者無不神態冷漠、悶聲不響,這是一類奇怪的人,雖然其中各個年齡段的都有,但卻全是男性,顯然,女性是看不出把這些花花綠綠的小紙片貼在集郵本裡有何樂趣可言的。我們還出售六便士一本的占卜小冊子,編纂者聲稱自己曾經預言過日本地震。這種小冊子用信封密封著,我倒從來沒有親自打開看過,不過買過這種小冊子的人常常會回來報告我們這東西是多麼的靈驗。(任何一本占卜手冊,只要能猜中你對異性極有魅力、你最大的缺點是過分慷慨等等,那麼不用問,它確實是夠靈驗的。)我們店裡兒童圖書的生意非常好,其中多半是打折銷售的滯銷書。這些時髦的兒童讀物,尤其是當它們成堆出現在你眼前的時候,實在是叫人望而生畏。就我個人而言,我寧願塞給孩子們一本仲裁者佩特羅尼烏斯[譯注1]寫的書,也不想給他一本《彼得潘》[譯注2],不過即便是巴厘[譯注3]也好過後來那些跟風效仿他的傢伙,相比之下他更有男子氣概,也更加神氣活現。逢年底,聖誕賀卡和日曆准會大賣,我們有十來天時間為此忙得不亦樂乎,雖然出售這些東西無趣透頂,但這的確是一筆不錯的年終生意。在我看來,這種大肆利用基督徒們的宗教感情謀利的、野蠻的犬儒主義行為,倒是頗有觀瞻價值。早在六月間,各卡片商號就送來了兜售聖誕卡的目錄。我至今忘不了寫在其中一張發貨單上的聊聊幾筆:2打。嬰兒耶穌帶兔子。

講了半天,其實我們的主要兼營業務是圖書租賃,兩便士租一本,免押金,書目大概五六百種,全部是小說類。偷書賊們一定愛死這種租書店了!從這家書店花兩個便士租出來一本書,撕掉標籤,再作價一先令賣到下一家書店,世界上沒有比這更容易得手的撈錢勾當了。然而書店老闆們普遍認為,收取押金將造成顧客流失,而免押金雖然會損失一定數目的書(我們一般每個月要丟十幾本書),但這一做法的收益更好。

我們書店正好開在漢普斯特德和卡姆登陶恩兩個城區的交界處[譯注4],經常來租書的顧客上至從男爵,下至公車售票員,三教九流,什麼人都有。因而我們的圖書租賃情況大概足以公正地代表倫敦的總體閱讀水準。如此看來這一水準也就乏善可陳了——在我們租書處最受追捧的都是誰的作品呢?既不是普利斯特裡或者海明威,也不是沃波爾或者沃德豪斯,而是愛塞爾·M·黛爾,其次是瓦立克狄平,排在第三位的,大概就是傑佛瑞法諾了[譯注5]。黛爾的小說當然只有女性才會捧讀,但千萬不要以為她的讀者只是些恨嫁的老姑娘或者捲菸店的胖老闆娘,實際上這些讀者形形色色,且年紀長幼不一而足。若說男人不看小說那倒也不儘然,但男人們的確不怎麼看某些類型的小說。總體而言,所謂的通俗小說,也就是那些粗製濫造、水準參差不齊、高爾斯華綏式風格[譯注6]和英國式拖泥帶水筆法雜陳的作品,似乎都是專門寫給女性看的。男性看的都是有可能在交談時成為炫耀資本的小說,再有就是偵探小說。他們對破案故事的胃口大得嚇人。我記得我們店有位常客,有一年多的時間裡,他每個星期要看四到五本偵探小說,這還不算他在另一家書店看過的。最讓我吃驚的是同一本小說他從來不會看第二遍。很明顯,所有那些他讀過的垃圾文本(我專門算過,他一年看過的書頁攤開了能鋪滿將近四分之三英畝)都已經牢牢印在他腦子裡了。他根本不去留意書名或者作者是誰,但只要翻開隨筆哪本書的內頁掃一眼,他就能告訴你這本書他是不是已經看過了

就閱讀的品味而言,在租書店,你可以發見人們的真實水準,而不是他們假裝出來的那一套,這將令你深感震驚:原來英國的古典小說家們已經徹底失寵了。你根本毋需將狄更斯、薩克雷、簡奧斯丁、特羅洛普這些人的作品擺上租書櫃臺[譯注7],即便擺了也租不出去。人們瞟見這些十九世紀的著作就會說,哇,這書好老!說完便跳過這本去看下一本。然而狄更斯的書賣得卻總是相當好,正如莎士比亞的書總是非常好賣一樣。狄更斯屬於人們一直想讀一讀的那類作家之一,關於他的書,人們所了解的多半都是聽來的,這一點倒和《聖經》頗有類同之處。他們知道比爾塞克斯是個江洋大盜,還知道麥考伯先生已經謝了頂,不過這都是從別人嘴裡聽來的[譯注8];這就好比他們知道摩西被發現時睡在一個蒲草籃子裡,還知道摩西看到了上帝的,這都是別人嘴裡聽來的一樣[譯注9]。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是美國小說正在日漸受到冷落。另外,近兩三年間短篇小說的讀者也越來越少,這讓出版商們如坐針氈。有些來租書的顧客總是讓我們幫他選書看,但也幾乎全都在強調別給我拿短篇小說,或者我對小本的沒興趣,一個常在我們店裡租書的德國人就是這樣,一開口就是這兩句話。如果你去問他們為什麼,或許有人就會告訴你:每讀一個小故事都要認識一班人馬很麻煩,他們喜歡看篇幅長一點的小說,因為只要看過開頭一章,後面就不用再費心去弄清誰是誰了。我倒覺得這種現象也不能全怨讀者,作者自身的原因恐怕更多一些。當代大多數短篇小說,不管是英國的還是美國的,都毫無生命力和文學價值可言,遠遠不及同期的大部分長篇小說。真正稱得起是小說的短篇小說始終是深受歡迎的,就拿D·H·勞倫斯[譯注10]來說,他的短篇小說就和他的長篇小說一樣口碑甚好。

那麼我本人想不想開間店面賣書呢?基本上我沒這個打算。雖然老闆待我很好,雖然我在書店裡也渡過了一段美妙的時光。  

找個不錯的攤檔,籌集適量的資金,任何一個受過教育的人都能依靠賣書獲得一份雖然微薄但卻穩定的收入,養家糊口足矣。這門生意不難上手,不過想從事珍本書籍買賣的話另當別論,如果你剛好對書籍有些了解,那麼你從一開始就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大多數書店老闆都對書籍一竅不通。隨便找張書評類報紙看看他們徵集舊書的廣告,你就知道這些人是什麼水準了。我不敢保證你一定能碰到找博斯韋爾的《衰亡錄》[譯注11] 這樣離譜的廣告,但你絕對能碰到找T·S·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譯注12]這種水準的。)這一行的競爭相對也斯文得多,不大會出現拚得魚死網破的情況。大公司永遠不能像傾軋小食雜店或者個體送奶者那樣傾軋這些獨立經營的小書店。不過開書店的話工作時間會很長——我只是在店裡做兼職,但我們老闆平均每天得忙活十個小時,這還不包括他定期出去收購圖書的時間——這可不是什麼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般說來,冬季的時候書店裡冷得可怕,因為如果屋子裡太暖和的話櫥窗就會結霜,而書店是得靠櫥窗來招攬生意的。而且書籍比目前的任何一種發明都更污穢,更能堆積灰塵,綠頭蒼蠅也總是喜歡飛到書本上面結束生命。

但是我不喜歡從事書店這一行的真正原因是我的這段售書經歷讓我失去了對書籍的熱愛。賣書的為了生意不得不說些違心的假話,時間久了自然會對那些書心生厭惡,更糟的是動輒還得把它們搬來搬去打掃灰塵。曾經有段時間我非常愛書——我熱愛讀書時有書頁在手中摩挲有書香隱隱襲來的那種感覺,當然,我說的是至少五十年甚至更古老的書。再也沒有比在鄉村拍賣會上花一個先令買回一大堆這種書更讓我開心的事了。這些不期而遇隨你挑選的舊書有一種奇異的書香,而且五花八門,包羅萬象,你在這裡能找到十八世紀名不見經傳的詩人們的作品、過時的地名辭典、零散的早已被遺忘的小說、以及1860年代女士雜誌的合訂本。作為信手翻來消磨時間的讀物,比如說你躺在浴缸裡的時候,或者深夜你疲憊得沒力氣上床的時候,又或者在午飯前無事可做的十幾分鐘裡,沒有什麼比翻一翻《少女報》過刊更合適的了。但是打我一進書店做事起我就不再買書了。當海量的書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一次少了五千本,多了一萬本,那書就變得有些討厭甚至噁心人了。現在我只是偶爾買本書,不過也僅僅是在這本書我想讀但是又借不到的情況下,而且,我再也不會把錢花在舊書上了。那些滄桑的書頁所發出的迷人的香味已經不再吸引我了。在我腦海裡,它們已經和那些妄想狂以及死蒼蠅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了。

book reader

譯注1:原文中寫作Petrenius Arbiter,應係古羅馬作家佩特羅尼烏斯阿爾比特Gaius Petronius Arbiter之筆誤,即仲裁者佩特羅尼烏斯。佩氏貴族出身,生年不詳,卒於西元66年,曾任地方總督和執政官等職。據塔西佗《編年史》記載,佩氏自小精於享樂,言行從容優雅,因而被羅馬皇帝尼祿稱為品味的仲裁者,認為任何事物若得不到佩氏的認可就不算魅人或優雅。一般認為長篇諷刺小說《薩蒂利孔》(Satyri)就是佩氏的作品。

譯注2:《彼得潘:不會長大的男孩》(Peter Pan: The Boy Who Wouldn"t Grow Up, 1904)是蘇格蘭作家詹姆斯馬休巴厘最為著名的劇作;另有一部《彼得潘與溫蒂》(Peter Pan and Wendy)是他1911年將其小說化的小說題目。兩部作品皆講述了彼得潘,一個會飛的拒絕長大的頑皮男孩在永無島(Never land)與溫蒂和她的弟弟們的所遭遇到的各種歷險故事。

譯注3:即《彼得潘》的作者,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馬休巴厘(James Matthew Barrie, 1860-1937)。

譯注4:漢普斯特德和卡姆登陶恩都是倫敦市的中心城區之一,均位於內倫敦的西北部。

譯注5:普利斯特里(John Boynton Priestley, 1894 -1984, 英國小說家、劇作家;沃波爾(Horatio Walpole, 1717 -1797牛津伯爵,英國藝術史學家,小說家,文物學者;沃德豪斯(Pelham Grenville Wodehouse, 1881-1975), KBE爵士,英國作家;愛塞爾·M·黛爾(Ethel May Dell, 1881-1939),英國通俗小說作家;瓦立克狄平(George Warwick Deeping, 1877-1950),英國短篇小說作家;傑佛瑞法諾(John Jeffery Farnol,1878-1952),英國作家。

譯注6:英國作家(1867-1933),著有《福賽特家史》和其他許多《福賽特》故事,193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作品語言簡練,形象生動,諷刺辛辣。

譯注7: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英國著名小說作家;薩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1811-1863)英國小說作家;簡奧斯丁(Jane Austen, 1775-1817)英國著名女作家;特羅洛普(Anthony Trollope, 1815-1882)英國小說作家。

譯注8:比爾塞克斯是狄更斯作品《霧都孤兒》中的人物;麥考伯先生是狄更斯作品《大衛科波菲爾》中的人物。

譯注9:據《舊約出埃及記》第二章,摩西的母親把他放在蒲草籃子裡,擱在河邊蘆葦叢裡,被法老的女兒發現;據《舊約出埃及記》第33章,耶和華與摩西談話時說我不讓你看見我的面容,因為看見我的人都不能存活,又說你就得見我的背,卻不得見我的面

譯注10D·H·勞倫斯(David Herbert Richards Lawrence, 1885-1930),英國作家,詩人,劇作家,散文家。

譯注11:《衰亡錄》是英國作家伊芙琳沃(Evelyn Waugh, 1903-1966)的第一部小說,於1928年出版;這裡說的博斯韋爾指的是英國傳記作家詹姆斯博斯韋爾(James Boswell, 1740-1795)。登廣告者之所以把這兩者聯繫在一起,大概是因為另外一本書,《羅馬帝國衰亡錄》(簡稱《衰亡錄》),這本書的作者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 1737-1794)恰好與博斯韋爾同處一個時代。登廣告者不但弄錯了書名,連作者也張冠李戴了,可見其謬誤之離譜。

譯注12:《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英國女作家喬治艾略特(Mary Ann Evans, 1819-1880;喬治艾略特是她的筆名)發表於1860年的一部小說,與那位著名的詩人、劇作家T·S·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無關。與前一則廣告相比,這一則稍微可信一點。

專有名中英文對照表

Petronius Arbiter:仲裁者佩特羅尼烏斯
Peter Pan
:《彼得潘》
Barrie
:巴厘
Hampstead
:漢普斯特德
Camden Town
:卡姆登陶恩
Priestley
:普利斯特里
Hemingway
:海明威
Walpole
:沃波爾
Wodehouse
:沃德豪斯
Ethel M. Dell
:愛塞爾·M·黛爾
Warwick Deeping:瓦立克狄平
Jeffrey Farnol
:傑佛瑞法諾
Galsworthy
:高爾斯華綏
Dickens
:狄更斯
Thackeray
:薩克雷
Jane Austen
:簡奧斯丁
Trollope
:特羅洛普
Shakespeare
:莎士比亞
Bill Sikes
:比爾塞克斯
Mr Micawber
:麥考伯先生
Moses
:摩西
D. H. Lawrence
D·H·勞倫斯
Boswell
:博斯韋爾
Decline and Fall
:《衰亡錄》
T. S. Eliot
T·S·艾略特
The Mill on the Floss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book reader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其他
自訂分類:書店部落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