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北方的獨立出版文化旗幟鮮明,並且與大眾、主流的邊界逐漸變得模糊,其中蘊含的創造力與想像力也讓人稱奇。
2011年,獨立民謠「大柵欄」成為愛丁堡國際圖書節的座上賓,這個城市甚至國度對於獨立聲音的無私「力挺」可見一斑。
在幾番潛入蘇格蘭,參與大小圖書節、詩歌節,走訪書店、圖書館後,我發現一件事:英倫北方的獨立出版文化旗幟鮮明,並且與大眾、主流的邊界逐漸變得模糊,其中蘊含的創造力與想像力也讓人稱奇。
《瘦子》(The Skinny)是目前蘇格蘭最大的獨立文化雜誌。在愛丁堡國際圖書節上,入門處就有免費派發。在格拉斯哥最大的檔案圖書館「米切爾圖書館」內,也能見到蹤跡。事實上,《瘦子》目前在大約600個點免費派發。而「免費雜誌」這回事,與倫敦每個黃昏在地鐵發放的《標準晚報》同質不同性。一個是對當日社會新聞隨著下班高峰期的悶熱和擠逼而急速消化,另一個則是年輕獨立的批評發聲,且儘量不偏頗地在72頁的月刊內發掘與發布新資訊。
《瘦子》創刊於2005年,最初旨在發布蘇格蘭最新的音樂、寫作、電影、戲劇與潮流文化動向,希望人們都能主動去為獨立文化現場捧場,保持整個市場的空氣新鮮流通。
而且從第一期開始,《瘦子》就填補了雜誌的一個空白:免費派發,並保持小眾但前瞻的角度,指向愛丁堡與格拉斯哥有創造思考性的新銳讀者群。《瘦子》另有一新穎之處:注重新媒體的設計感。這一點,就算是在全英國,也算是走在前面。
《瘦子》一創刊,就受到本地報刊零售商、劇場、畫廊、餐廳酒館以及各種文化場所的支持,每期都迅速被掃空,顯示出讀者對獨立文化資訊的需求。這十年間有不計其數的文化雜誌辦了又倒閉,但《瘦子》頂風冒雨,每期的特寫,以及橫跨多頁的音樂與圖書推薦,名字大都聞所未聞。這樣以發掘與引導多於迎合的路,卻是走得越來越坦然。2007年《瘦子》開始拓展發行城市,同時雜誌的新聞報導也獲得了蘇格蘭權威的Allen Wright獎之肯定。
雜誌裡的獨立民謠:「大柵欄」
蘇格蘭獨立民謠廠牌「大柵欄」(Fence Collective),常出沒《瘦子》雜誌當然不足為奇,它還備受《時代報》、英國廣播公司各主流媒體關注,這足以穩固其在蘇格蘭獨立音樂出版兵團中的核心位置,在整個不列顛都家喻戶曉,知名度甚至橫跨美國獨立音樂界。
大柵欄創始人是雜酚王道(King Creosote),來自蘇格蘭Fife地區,當中最知名的有「音樂詩人」詹姆斯.約克(James Yorkston),新出版了巡演與旅行文本「It’s Lovely to Be Here」,在2011年秋天的愛丁堡國際圖書節上首發。現場的活動,由極「粉」民謠音樂人的伊恩.蘭欽(Ian Rankin)擔當主持與採訪者──這可是稀罕事,蘇格蘭暢銷罪案小說紅人伊恩.蘭欽所到之處,都是花團錦簇,這樣逆轉的角色,對英倫讀者是驚喜。2011年「大柵欄」一群人馬還成為愛丁堡國際圖書節的座上賓,這個城市甚至國度對於獨立聲音的無私「力挺」可見一斑。
才創辦了大半年的《松鼠窩》(Drey)獨立文學雜誌,由常住愛丁堡的英國詩人凱文.卡德沃勒蘭德(Kevin Cadwallender)創辦。這只是蘇格蘭幾十冊獨立文學雜誌的其中一本。在當地並無「非法出版物」一說,人人都能辦雜誌,難的只是打出市場。不少雜誌會申請英國文化協會或蘇格蘭藝術協會的支持,但凱文的《松鼠窩》則完全是自力更生。
雜誌誕生之前,凱文先創辦了「紅松鼠出版社」,想像小眾的詩歌讀本,大概由稍「大眾」一些的出版圖書所支撐。但凱文卻說,《松鼠窩》已有固定的訂閱者,讀者主要散布於不列顛,但也透過網路向所有英語地區徵訂。雖然訂閱量目前不到一千本,但雜誌目前已能自負盈虧。
儘管如此,凱文會盡可能創造機會宣傳《松鼠窩》。同類的文學雜誌「個體戶」們,因此隔三差五組織各種規模的詩歌朗誦會或詩歌節,並趁機在活動現場擺攤賣自己的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