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匈牙利】《惡童日記》作者克里斯多夫去世
2011/08/21 02:30
瀏覽3,702
迴響0
推薦6
引用0

2011.8.5《出版之門》綜合報導


727晚,匈牙利作家雅歌塔克里斯多夫(Agota Kristof, 1935-2011)在瑞士的家中去世,享年75歲。她生前創作的「惡童三部曲」(《惡童日記》〔Le Grand Cahier, 1986〕、《二人證據》〔La Preuve, 1988〕與《第三謊言》〔Le Troisième mensonge, 1991〕),在法國出版後震驚文壇,至今在全球已被翻譯成35種語言出版。

在小說《惡童日記》中,克里斯多夫用冷漠的獨特手法呈現出一對8歲的雙胞胎兄弟在戰爭背景下,面臨殘酷環境時的生存法則。全書用日記體、兒童寫作般的簡單句法,銳利地表現了戰爭中的人性主題。


雅歌塔克里斯多夫1935年生於匈牙利的科澤格市1956年匈牙利發生暴動隨夫婿避難至瑞士的納沙泰爾市定居。自1978年以來,她用法語寫作發表了23部作品。惡童三部曲至今已被翻譯成了40種語言。而雅歌塔其他重要作品還包括長篇小說《昨日》Hier, 1995),中篇小說《文盲》(L’analphabète, 2004)、《噩夢》(C'est égal, 2005),舞臺劇本《怪物》(Le monstre et autres pieces, 2007)、《傳染病》(Un rat qui passe等。2009年初,她剛因對文學的傑出貢獻獲得了代表匈牙利最高文化榮譽的卡索斯獎。在接受匈牙利文學線上專訪時,她表示獲得自己的祖國所頒發的獎項非常高興,雖然之前她曾獲得足夠的文學獎,對得獎這件事已沒太大興趣。

在《惡童日記》中,作者用冰冷不帶感情的獨特手法呈現出一對8歲的雙胞胎兄弟在戰爭背景下,面臨殘酷環境時的生存法則。全書用日記體、兒童寫作般的簡單句法,銳利地表現了戰爭中的人性主題。本書首次出版是在法國,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接著在英美引起廣泛討論,在日本則是奇蹟般的暢銷。作者又接著在1988年、1991年創作了續篇即《二人證據》、《第三謊言》。在續篇裡,作者竟然毫不保留地一次又一次推翻前面一部作品的設定,以文字建立起了一座虛實難辨的迷宮,真相與謊言因而難以確定。雅歌塔說,在寫完了《惡童日記》後,她本來也沒想繼續寫下去,準備寫些別的題材的作品,但是一直停不下來,她在匈牙利文學線上的訪談中說自己無法把那對雙胞胎拋下,腦子裡全是這兩個孩子的形象。之前匈牙利導演亞諾什薩斯預備將《惡童日記》改編為電影,她也提到了這件事,頗高興地說導演給她看了部分的劇本稿子,她覺得改得很好。她批評將《昨日》改編為電影的義大利導演擅自將結局改為喜劇結尾但導演說如果是悲劇結尾,觀眾就不看了,觀眾喜歡喜劇結尾。採訪者也表示不解,因為這部小說最美的部分就是它沒有快樂的結局。雅歌塔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你的作品究竟是自己的真人真事,還是憑空捏造的?」她回答說:我試圖寫自己的故事,但是我不能,我沒有勇氣,往事讓人無法承受。還曾經說:一本書所寫的可能已經夠悲傷了,但它的內容絕對不及真實生活的萬一。她承認剛開始只想寫自己的童年,但是到後來,都已不再是她自己的故事。或許因為我無法寫出自己的遭遇,我只能寫下這些。

雅歌塔出生在匈牙利與奧地利邊境的一個小鎮科澤格,整個童年都是在匈牙利處於烽火動盪的時代中度過的,1954年她與自己的歷史教授結婚,1956年匈牙利發生暴動,她隨夫婿帶著剛生下的嬰兒避居瑞士,開始流亡生涯。在瑞士的納沙泰爾市定居下來後,曾在一家紡織廠工作了兩年,又到一家鐘錶工廠做了五年,她曾在訪談中提到自己當鐘錶工廠裝配員的情況,嘈雜的機房根本無法與人交談,只能在休息時到外頭和人說上兩句話。在這段流亡異國、漂泊不定、只能靠著不喜歡的工作打工維生的苦難日子裡,她只能寄情於寫作。穿越邊界時,他們沒有帶任何的行李,只有四個月大的孩子與一遝稿紙。當時她還不知道寫作會成為她日後的正職。或許由於自身經歷動亂與周遭生活環境的冷酷,她的作品題材主要圍繞在惡作劇、戰爭、動亂、死亡、命運的捉弄等。對於多愁善感的主題如愛情是不願意寫的。到了瑞士後她被迫學習外語法語最後竟以法語寫作。首先是寫劇本,《惡童日記》的出版讓她嘗到了成名的滋味,脫離母語環境而被迫使用另一種語言,卻因使用原本陌生的語言創作而成功,可能是她始料未及的。她曾提到自己學習語言的過程:生活周遭的人們都說法語,我的孩子們也說法語,想再用母語寫作是不可能了。無論白天或晚上,聽到的全是法語。當然,我有字典,但大部分法語都是向我的孩子學的。我得讀故事給他們聽,因此,我開始接觸小說和翻譯作品。

離開故鄉五十年,在2006年時,年屆70歲的雅歌塔又踏上了祖國匈牙利的土地,這麼多年來她一直持有匈牙利護照,然而回到出生並度過童年的小鎮,已經沒有她認得的人,當地也沒有人記得這位離開時是個小女孩,回鄉時卻已享譽全球的知名作家。這種人事全非的感受就如同《第三謊言》中主角克勞斯的感受。

匈牙利文學線上的後半段訪談問到一個重要問題,也就是她是否還有什麼想寫而沒寫出的作品。她說自己2005年後就停止寫作了,因為病得非常重。不過兩年前她又開始寫,所有的東西都在她的腦子裡,但她開始寫了幾頁又放下,接著寫了個結局,最後還是擱下了。我們一直希望的是,能看到這位獨特的作家的新作品,相信也將同樣的震撼人心。但如今顯然不能夠了。2011.8.3 北京晚報/李恆嘉


專訪雅歌塔克里斯多夫我不想指明任何事

多年來,她從一名瑞士工廠裡的鐘錶工人成為世界知名的作家。她用簡單、生硬的句型寫作出那麼具有力量的故事。她的小說在匈牙利同樣受到歡迎。那本讓她在成名於世界的小說《惡童日記》已經翻譯為35種語言。得到如此的成就,她說起話來語氣卻平淡而帶著些悲傷,彷彿某些人還在將她歸類為流亡作家的行列。

問:你可以用幾句話談談匈牙利的革命對你個人的影響嗎?包括你移居國外的生活以及後來的事情?

答:那都是很久前的事了,那時我還年輕。當然,我還記得發生的事情。那時我們有個4個月大的孩子,我們三人越過了科澤格市的邊境。如果不是我前夫,我們不需要離開匈牙利。

問:20歲時你本來住在一個隱蔽的地方,你怎麼去理解那個更廣大的世界?你知道自己將要前往的地方是哪裡嗎?

答:那時一點頭緒都沒有。我對瑞士一無所知,也不會說任何外國話。不過我先生負責拿主意,他來決定我們要去什麼地方,將來要說何種語言。他做所有的決定,我負責照顧小孩。

問:你自己心裡有什麼想法嗎?你會寧願留下嗎?

答:是的,我很後悔曾經離開。

 

問:如果你留下來,可能就不會開始寫作了。 

答:在離開這個地方前我已經在寫作了。14歲時就開始,那時我寫詩。所有用匈牙利語寫作的東西都丟失了。當我們住在瑞士之後,我又用匈牙利語寫作。依舊是詩。我的作品首先是發表在匈牙利文學評論上,這份期刊是在巴黎印行的。我最近一本小說《文盲》就是關於無家可歸的極端狀態。

問:移民生涯決定了你所使用的語言。這種冷淡、刻板、精簡的語言,去除了所有的贅語。當你用匈牙利語來閱讀時非常強而有力。你知道自己的文字用匈牙利語讀起來是什麼感覺嗎?

答:我有匈牙利語的譯本,但是我從來沒有讀過。我很怕讀起來會很糟。我的作品曾被翻譯為35種語言,除了匈牙利語,其他我都無法閱讀,不過我仍然沒有勇氣這麼做。

問:那麼我借此機會向你保證,你的作品用匈牙利語讀起來非常好。

答:我猜是的。在瑞士有很多人跟我聯繫。我也得到很多回饋。我弟弟住在匈牙利,他和家人經常把這裡刊登的關於我的新聞告訴我。

問:我很驚訝,你的寫作的改變似乎是從內在而不是外在產生的。這些文字看起來像是從內部而不是外部發聲。或許我的印象是不正確的……

答:你說的有部分是沒錯的。我非常低調。不過知道自己的書被那麼多不同國家的人閱讀還是很高興。而且我可以靠他們為生。如果我沒有成為一個作家,我恐怕無法在瑞士過活。

問:從曾經做過鐘錶工廠工人說起,你對自己的人生有什麼想法,此外,你為什麼有機會成為一名作家?

答:首先,本來我從未奢望可以不再到工廠工作而成為一名作家。如果我還在用匈牙利語寫作,那是完全沒機會的。我改用法語寫作是想試試看是否能有所不同。剛開始時,每樣東西都很艱難而且不愉快。在我們住的城市裡有四名匈牙利移民自殺,每件事看來都很無望。

問:瑞士文學大眾在多大程度上視你為瑞士作家?你是否自認為瑞士作家?

答:我用法語寫作,但是我仍然是匈牙利人。我也擁有匈牙利護照:再次拿到。人們高度認可並尊重我,我得到很多獎項。他們邀請我去了很多地方。

問:你一直關注瑞士文學發展?

答:不。我將自己視為周邊人。無論如何,很難去評論瑞士文學,因為他們的寫作和法語或者德語之間有千絲萬縷的關聯。瑞士德語區和德國文化界聯繫密切,而瑞士法語作家發現他們的作品很難在法國發表。

問:所以,你在你的職業生涯上是幸運的。你找到了你自己的位置,獨特而知名。 

答:讓一切不一樣的是我的作品得以在巴黎發表。從這點來說,我的作品被翻譯至35種語言。瑞士作家的作品一般不會被如此廣為翻譯。在這本書之前,我寫了很多劇本和廣播劇;它們在很多地方被發表,甚至是日本。但是事實是我從沒有期望得到如此巨大的成功。這一切開始於1986年,換句話來講,已經很晚了。我很晚才開始寫小說。之前我法語講的並不好。

問:這種極簡化的語言很是流行。很多作家用這種方式,甚至包括移民作家。這個方法似乎很管用。

答:這並不是我轉向這個方式的原因。我對於自己的詩感到厭倦。它們過於繁華和情緒化。我想要用更冷淡和客觀的方式寫作。那個時候我的兒子剛好12歲,我甚至用了他的家庭作業:兒童化的句子結構極為簡單。這也是或多或少我兒子寫作的方法。這本書在很多地方被當作語言教材,他們把書發給學校的學生閱讀。《惡童日記》之後這個風格有所改變,但是依然保留簡單和冷淡。

問:除了使用簡化語言,你的敍事還留下了很多想像的空間。有時候我們甚至不確定在哪裡,何時發生,或者是誰在說話。

答:我過去經常像寫舞臺劇一樣寫作。我不指明在哪裡發生或誰是主人公。我不想指明任何事。

問:你是如何工作的?

答:在我開始寫作的時候,我有三個孩子,我只能在他們上學的時候寫作。我用筆寫作,沒有打字機。當我開始一個小說的時候,我的腦子裡完全被它所充滿,甚至在我做家事的時候。我頭腦裡構思了完整的故事,因此當我坐下開始寫的時候,句子已經在那裡了。

2009.3.6 採訪者:Gergely Nagy〔原刊登在匈牙利文學線上hlo.hu,新浪讀書/翻譯:李恆嘉/編輯:琪鵬)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網路生活
自訂分類:作家列傳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