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拉丁美洲新聞出版事業概況
2006/10/28 21:43
瀏覽513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中國社會科學院阿丁美洲研究所 / 在線百科 / 新華網


報紙
拉丁美洲國家(South America)的報紙由16-17世紀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出版的《要事概述》和《新聞簡報》發展而來。直到18世紀,拉丁美洲才有了第一份真正的報紙──《墨西哥官方公報和新西班牙消息報》。此後,又有一些報紙陸續問世:《瓜地馬拉消息報》《利馬消息報》《墨西哥文學日報》。18世紀90年代以後,又陸續創辦了《利馬消息、知識、經濟與商業日報》《哈瓦那報》《秘魯信使報》和《聖菲德波哥大報》等。1805年才有了第一份日報,1812年拉丁美洲第一份定期出版的報紙為《智利曙光報》,拉丁美洲的第一份非官方報紙為1813年在智利出版的《共和園地》,葡屬巴西的第一份報紙是1808年創辦的週報《里約熱內盧公報》。

拉丁美洲早期出版的一些報紙為促進歐洲啟蒙思想在拉丁美洲的傳播作出了貢獻,如《墨西哥文學日報》、《文化的初步成果》、《秘魯信使報》、《瓜地馬拉公報》和《格拉納達新王國週報》等。這些報紙均刊載過有關啟蒙思想和土著主義思想的文章,為拉丁美洲國家的獨立戰爭做了思想準備。


1809-1825年拉丁美洲國家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促進了一批愛國主義刊物的產生,如墨西哥獨立之父伊達爾戈在1810年攻佔瓜達拉哈拉之後,創辦了《美洲警鐘報》;1825年南美解放者西蒙‧玻利瓦爾(Simon Bolivar, 1783-1830)創辦了《秘魯人報》(El Peruano,上圖);智利創辦了《曙光報》。這些刊物對拉丁美洲國家的獨立運動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拉丁美洲國家的新聞出版業與其經濟和政治發展密切相關。獨立之初,拉丁美洲一些國家內戰連綿,經濟發展停滯不前,新聞出版業發展亦較緩慢。但在巴西、智利、秘魯等較早取得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國家,其報業發展較快。在這些國家,創辦了一些頗有聲望的報紙,如1827年智利創辦了《信使報》,它是世界上創辦最早的西班牙文報紙之一,至今仍是拉丁美洲較有影響的報紙;1827年巴西創辦了《商業日報》;1839年秘魯創辦了《商報》,該報目前仍是秘魯最大、最有影響的日報。

19世紀70年代以後,拉丁美洲國家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經濟成長又促進了教育的發展,提高了人口中的識字率,使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閱讀報紙,進而推動了報業的發展。促進拉丁美洲報業發展的另一個因素是報紙經營方式的轉變。19世紀50年代以後,拉丁美洲一些報紙開始嘗試獨立經營,依靠廣告收入,降低報價,從而擴大了發行量,逐步成為大眾獲取資訊的源泉。

報紙的發展與政黨的發展也密不可分。19世紀中期以後,拉丁美洲國家逐步取得了政治上的穩定,政黨政治隨之發展起來。報紙作為當時的主要宣傳工具,從一開始便成為拉丁美洲新生政黨擴大政治影響和開展政治鬥爭的工具。此外,無政府主義者、工團主義者、法西斯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也都有自己的刊物。從獨立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拉丁美洲國家的各種政治運動中,報紙的輿論引導及參與發揮著非常大的作用。

拉丁美洲地區共有33個獨立國家,其中18個國家講西班牙語,12個國家講英語,巴西講葡萄牙語,海地講法語,蘇里南講荷蘭語,該地區的報紙就以這5種語言出版。從內容上看,分為綜合性報紙和經濟、體育、文藝等專業性報紙;從發刊的時間看,有晨報、日報、晚報。

通訊社
1900年阿根廷建立了拉丁美洲最早的通訊社,40年代以後,拉丁美洲各國相繼建立起自己的通訊社。其中較為重要的有:阿根廷的美洲通訊社、古巴的拉丁美洲通訊社、墨西哥通訊社、委內瑞拉通訊社、巴西新聞社、哥倫比亞通訊社。受語言及經濟實力的限制,拉丁美洲國家沒有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報紙和通訊社。

歐美國家主要的通訊社,如美聯社、合眾國際社、路透社、法新社、埃菲社、安莎社(ANSA)等在拉丁美洲許多國家派有記者。它們的報導有時對拉丁美洲的政治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拉丁美洲國家多數報紙及通訊社通常只採訪和發佈本國或本地區的新聞,國際新聞幾乎全部採用西方通訊社的消息,新聞交流極不平衡。近年來,拉丁美洲國家對本國新聞資訊依附於工業化國家的狀況提出了挑戰,提出建立一個「新的世界資訊和通訊秩序」,以實現資訊和通訊的「平衡流動」,反對美國堅持的「資訊的自由流通」。

為了改變在世界資訊和通訊中的地位,拉丁美洲國家自70年代以來加強了合作,實現小地區聯合。1970年,7個拉丁美洲國家的13家報紙成立了拉丁美洲新聞社。19757月加勒比共同體創辦了加勒比通訊社(CANA),該社成立後逐步取代了長期在英聯邦加勒比地區報導和發佈新聞的英國路透社,並於1982年被美國出版的《世界新聞年鑑》評選為B級的第三世界4大通訊社之一(阿根廷的美洲通訊社也被評為B級)。19839個拉丁美洲國家在墨西哥城創辦了拉丁美洲特稿社。

廣播與電視
拉丁美洲的廣播事業起步於1921年,當年墨西哥和烏拉圭首先辦起了私營商業廣播電台。此後巴西、智利、阿根廷和古巴於1922年開辦了廣播。至40年代末50年代初,多數拉丁美洲國家都先後有了廣播。極少數加勒比島國也於70年代有了自己的廣播事業。拉丁美洲的廣播多以中波、短波為主,60年代和70年代調頻廣播才相繼發展起來。

墨西哥於1950年成為拉丁美洲第一個開辦電視的國家,這標誌著拉丁美洲電視事業的開端。隨後,巴西、古巴、阿根廷、委內瑞拉和多明尼加也都開始發展本國的電視事業。哥倫比亞、波多黎各、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和烏拉圭等國在50年代中期開辦了自己的電視事業。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絕大多數拉丁美洲國家都有了電視。至80年代末,拉丁美洲各國的電視事業普遍建立起來。拉丁美洲的彩色電視是在70年代普遍發展起來的,開辦較早的是墨西哥,為1967年。

由於拉丁美洲多數國家經濟實力較弱,有線電視大約於80年代才在部分國家發展起來,但始終發展較慢,普及率(指有線電視家庭數量占電視家庭總數的百分比)並不很高。近幾年,隨著衛星電視在拉丁美洲的新進展,有線電視的發展速度有所加快。

拉丁美洲國家更多的是利用衛星對廣大貧困農村地區進行電視傳輸。在拉丁美洲上空的衛星系統主要是泛美衛星系統(Pan AmSat)、銀河衛星系統(2006年改名為無線收費電視有限公司﹝TVB Pay Vision Limited)和國際通信衛星系統。拉丁美洲國家自己的衛星系統有巴西衛星系統和墨西哥的莫雷洛斯衛星系統(MOSMarine Observation Satellite﹞見上圖)。近年來,由於數位技術的應用,拉丁美洲的衛星電視事業更加興旺,特別是衛星直播電視事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墨西哥的多視像公司、巴西的有線電視網現在正進行數位電視的實驗。墨西哥的阿茲特克電視公司於199712月開始免費試播數位高清晰度電視,成為拉丁美洲首家播出此類電視的公司。

拉丁美洲部分國家開辦有國際廣播電台,它們是古巴、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多明尼加、蘇里南、尼加拉瓜、厄瓜多爾、委內瑞拉和格林伍德。智利原有「智利之聲」廣播電台,後因經費短缺而停辦。厄瓜多爾的宗教台「安第斯之聲」廣播電台是這一地區規模最大的國際廣播電台,193112月開播,現使用英、俄、法、德、日、西班牙、葡萄牙、捷克、阿拉伯、塔吉克、烏茲別克和烏克蘭等15 種語言對美洲、非洲、歐洲和中亞等地區廣播。古巴不僅開辦國際廣播,也開辦了國際電視,現使用阿拉伯、英、法、西班牙、葡萄牙、瓜拉尼、克里奧爾和克丘亞共8種語言對美洲和歐洲廣播。此外,阿根廷國際廣播電台和巴西的對外廣播電台──布拉斯廣播電台也有一定影響。阿根廷國際廣播電台用英、法、德、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和日語7種語言對美洲、歐洲、非洲和遠東地區廣播;布拉斯廣播電台用英、葡萄牙、西班牙和德語4種語言對美洲、歐洲和非洲廣播。

拉丁美洲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1)發展速度較快但不均衡;(2)廣播電視台公私並存,以私營為主;(3)較少語言障礙,是西班牙語廣播電視的大本營;(4)本地區節目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由於90年代中期以來拉丁美洲經濟形勢好轉,該地區廣播電視業呈現出繁榮景象。從目前情況看,拉丁美洲廣播電視業的發展表現出了以下趨勢:(1)多頻道化帶來節目的單一化;(2)以拉丁美洲為主的西班牙語節目不斷走向全球。

出版
拉丁美洲國家出版業較早獲得發展,但發展極不穩定。目前,它在世界出版業中基本處於中等發展水準。

西班牙征服美洲後,於1535年在新西班牙總督轄區,即現在的墨西哥境內建立了美洲第一個出版所,它比英屬北美殖民地建立的第一家出版社要早一個世紀。隨後,秘魯總督轄區在1584年建立了美洲第二個出版所,阿根廷的第一家出版社建立於1705年,1811年智利有了第一個印刷所。拉丁美洲地區早期建立的這些出版印刷所,主要出版宗教資料和書籍,後來也用西班牙語、拉丁語及印第安人的土著語言出版一些懺悔錄、語言和語法書及人文方面的書籍,但出版數量很少。它們都受到西班牙、葡萄牙等宗主國政治和宗教當局的嚴格限制。然而大量走私圖書對歐洲啟蒙主義思想在美洲的傳播產生了重要作用,它們成為18世紀末拉丁美洲知識分子和愛國者爭取獨立鬥爭的重要思想武器。

拉丁美洲國家獨立後,出版業發展很快。
1940年以前,拉丁美洲國家圖書出版業最發達的國家是智利(Chile),在世界印刷出版圖書種類中居第21位,全國有報社87家。主要報紙有《信使報》,1827年創刊;《民族報》,1980年創刊;《三點鐘報》,1950年創刊;《二點鐘報》(晚報),1931年創刊;《最後消息報》,1902年創刊;主要雜誌有《事件》,1971年創刊;《新情況》,1976年創刊;《今日》,1977年創刊。主要通訊社為環球通訊社。全國有電台1,095家,主要有國家電台、合作電視台、波塔萊斯電台、農業電台和礦業電台。電視台9家,其 中影響較大的是國家電視台(7台)、智利大學電視台(11台)、天主教大學電視台(13台)、大視野電視台(9台)和瓦爾帕萊索天主教大學電視台(5台)。

其次是阿根廷(Argentina),居世界第25位,全國發行各類報紙2,062種,雜誌96種,還有250種外文出版物。首都及各省重要報紙35家。主要報紙有《民族報》,1870年創刊;《號角報》,1945年創刊;《紀事報》,1963年創刊;《新聞報》,1869年創刊。重要周刊有《市場》、《索莫斯》、《人物》等。 美洲通訊社屬總統府新聞國務秘書處領導。阿根廷新聞社和報聯社均為私人通訊社。調幅電台101家,調頻電台約1,500家。開放式電視台46家,超高頻電視台115家,微波電視台61家,有線和閉路電視台866家。

墨西哥居第26位,全國約有300家報紙和100多種全國性刊物。平均每百人訂報14.4份。主要報刊有1929年創刊的《國民報》,現為官方報紙,發行量3.8萬餘份、1917年創刊的《至上報》、《至上晚報》、《墨西哥太陽報》、《金融報》、《呼聲報》、《新聞報》、《宇宙報》、《消息報》、《日報》,在青年 和大學生中較有影響、《墨西哥先驅報》、1953年創刊的《永久》週刊、《進程》週刊、《衝擊》週刊。墨西哥通訊社為官方通訊社,屬於內政部。全國批准建立廣播電台1365家(1997年),電視台556家(包括有線電視台),特萊維薩和阿玆特克為墨兩大電視集團,擁有全國95%以上的電視觀眾。墨西哥每年出版1.2萬種書刊,總發行量達2.5億冊。

烏拉圭(Uruguay)居第29位,2000年共有報刊374種,其中日報31種。主要報紙有:《國家報》,1918年創刊;《晨報》1917年創刊;以及《共和國報》、《觀察家報》和《最新消息報》等。全國有各類電台284家,電視台60家,有線電視臺120家。20世紀50年代以後,拉丁美洲出版業繼續保持發展勢頭,雖然個別時期圖書產量有所下降,但從總的趨勢來看,圖書出版的種類和數量呈上升趨勢。

促進拉丁美洲國家出版業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經濟成長對人們的圖書購買力和出版技術的促進作用外,最重要的因素是拉丁美洲地區教育水準的提高。戰後特別是50年代以來,隨著人口的快速成長,拉丁美洲各國政府積極推廣義務教育,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使學校註冊入學的人數不斷增加。教育的發展對圖書出版業的促進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是降低了文盲率,提高了整個社會的文化水準,從而提高了整個社會人口的閱讀水準,增加了人們對精神產品的需求。二是在校學生人數的增加擴大了對教材、教學參考書等各類教學用書的需求,從而帶動了出版業的發展。

由於講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的人占拉丁美洲人口的多數,該地區的出版物以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為主,英語占很少一部分。拉丁美洲地區出版業的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1)各國出版業發展極不平衡;(2)積極促進地區圖書貿易;(3)文學類書籍所占比重較大,科學類圖書出版相對滯後;(4)重視對著作權的保護;(5)歐、美發達國家的出版物及資本在拉丁美洲出版業中占重要地位。

拉丁美洲國家出版業的發展並不完全令人滿意。一是圖書出版數量占世界圖書產量的比重仍然很低;二是圖書出版業同潛在的市場需求未能保持同步成長,每年仍需進口大量圖書;三是圖書出版業的發展極不穩定,時好時壞。

影響拉丁美洲出版業發展的因素很多。首先,經濟發展狀況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從拉丁美洲國家出版業發展的幾個週期看,經濟狀況的好壞對出版業的影響很大,因為它不僅對人們的圖書購買力而且對出版企業的經營產生直接影響。其次,拉丁美洲國家的收入分配不合理和圖書定價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拉丁美洲國家的圖書出版業的發展。第三,拉丁美洲國家的政治發展很不穩定,軍人獨裁政權為了壓制政治上的反對意見,紛紛對圖書出版物實行檢查和登記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拉丁美洲國家出版業的發展。第四,從經營方式看,世界出版業特別是發達國家的出版業日益朝著專業化、跨國化及壟斷化的方向發展,從而在世界出版業的競爭中佔據了有利地位;而拉丁美洲國家圖書出版業的經營方式卻沒有多大改變,拉丁美洲地區許多公司在各不相同的領域同時從事2種或3種工作,往往既是圖書發行人又是圖書進口商,遠遠沒有達到專業化的程度。另外,出版社林立,大部分出版公司都是家庭式企業或小型獨立企業,導致出版企業分散,經濟規模小,技術變革緩慢,也制約了出版業的進一步發展。


*西蒙‧玻利瓦爾(Simon Bolivar,1783-1830)創辦了《秘魯人報》(El Peruano該報至今仍在發行。開始時為4頁小型周刊。1836年改名為《官方登記報》,3年後恢復現名。主要刊登政府法令、官方活動以及官方通訊社發布的新聞和法律事務的廣告,是秘魯公、私機構和律師必備的報紙。每天出30版左右,1986年日發行量7.5萬份。

*安莎社(Agenzia Nazionale Stampa Associata, ANSA,義大利全國報業聯合社的簡稱。義大利報業合辦的通訊社,國際性通訊社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佔領義大利後,原受法西斯政府控制的斯蒂法尼電訊社被解散,義大利12家重要日報於1945113日聯合創辦了安莎社。股東為出版50家日報的46家出版公司。總社設在羅馬。1988年在義大利各地設有18個分社,國外有89個分社和記者站。有記者、編輯 471人。每天用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英5種文字播發國內、國際新聞2,000多條﹐約75萬字。國內訂戶上千家,國外訂戶包括報紙、廣播電台、電視台和通訊社共329家。

*泛美衛星系統(PanAmSat,擁有並經營著24顆衛星,是全球性的視頻、廣播和網路發佈及傳播服務的領先提供商。它在全球傳送著近2,000個電視頻道,也是標準和高清晰度信號的領先營運商。總的來說,該公司在軌道上運行的衛星透過有線電視系統、廣播附屬機構、直接入戶經營商、網路服務商和電信公司覆蓋全世界超過98%的人口。此外,泛美衛星公司還支持美國最集中的以衛星為基礎的商業網絡以及世界各地邊遠地區的專業化通訊服務。

*銀河衛星廣播有限公司(exTV):自20004月始為亞太區內頻道供應商及電訊公司(如美聯社)提供上行/下行信訊號及廣播服務,於電視廣播城設有衛星地面站。200012月,銀衛獲發香港收費電視牌照。

20032月,TVB宣布前身為聯合國衛星機構的IntelSat購入銀衛 51% 股權,唯因衛星系統在港滲透率低,IntelSat亦正被洽購重組,故其於20041228日無條件退股,由無綫全資擁有銀衛。由於無綫電視不可擁有銀衛多於49%控制權,故政府豁免一年,讓銀衛尋找新股東。

20053月,銀衛前行政總裁Jim Blomfield宣佈,在2005年末成立SelectTV,並由銀河衛星提供部份節目及頻道上行,透過PAS8衛星,為大洋洲地區提供服務。

2005425日,商人陳國強旗下「錦興集團,以及另外兩間上市公司匯漢實業及澳門實德,共同透過收購漢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前稱「瑞力控股」)入股銀河衛星。漢傳媒佔49%股權,另陳國強個人購入2%,涉資3.5億港元。無綫電視有權委任銀衛的董事會主席、行政總裁及財務總監。廣播事務管理局於2005820日批准有關變動。(註:和記環球電訊母公司和記黃埔和長江實業持有錦興集團約10.72%股權,而錦興供股後將持有14.9%漢傳媒集團股權,注資主要以可換股票據投入,而錦興在期內並無行使換股權,故兩者將間接持有少於0.8%之無綫收費電視有限公司權益)

2006428日,「銀河衛星廣播有限公司」更名為「無綫收費電視有限公司」,與收費電視服務的品牌一致。同期,無綫收費電視常務總裁陳錫年表示目前正研究會否申請調低投資額,但未與政府正式接觸。根據牌照規定,銀衛承諾在取得牌照後78個月內(即2007年中),累積投資不少於50億港元。

*加勒比通訊社(Caribbean News Agency, CANA旨在促進「共同體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特別是幫助那些迄今尚無有效的新聞事業的共同體成員」。由巴巴多斯、圭亞那、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等國的報業和廣播公司投資。領導機構是投資者選出的董事會。總社設在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敦。在加勒比共同體13個成員國中都派有記者或兼職記者,本地區的17個新聞機構也為其提供新聞。19761月開始發稿,每天向共同體成員國的訂戶播發約2萬字的新聞。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網路生活
自訂分類:全球出版業版圖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