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美國】《時代》週刊評出有關停風險10大報紙
2009/03/11 02:01
瀏覽825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2009.3.10  新浪科技


過去幾週,美國報業進入新一輪下滑,《時代》雜誌網路版今天評出了10家可能關閉的大型日報,或者停印紙質版只發行網路版。這些報紙之所以被選中,取決於其母公司的財務狀況、市場上同業競爭的情況以及虧損情況。美國50家最大的日報中,有8家有可能在未來18個月內停刊。 

10家報紙是:

1.《費城日報》The Philadelphia Daily News

2.《明州星報》The Minneapolis Star Tribune

3.《邁阿密先驅報》The Miami Herald

4.《底特律新聞報》The Detroit News

5.《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

6.《舊金山市紀事報》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7.《芝加哥太陽時報》The Chicago Sun-Times

8.《紐約每日新聞》The New York Daily News

9.《沃斯港明星電訊》The Fort Worth Star-Telegram

10.《克利夫蘭誠實商人報》The Cleveland Plain Dealer



【美國】金融危機引發倒閉潮已有33家日報破產

美國有著150年歷史的美國《洛磯山新聞》(Rocky Mountain News227日出版了最後一期報紙。美聯社援引這一期紀念刊頭版文章報導:我們今天非常悲傷地與你們道別。我們的報紙在丹佛,在科羅拉多,在美國以及在這個世界上的歷史就此結束了。

擁有該報的斯克里普斯媒體集團26日宣佈說,週五出版的報紙將是該報在營運近150年之後的最後一期。

發行西岸歷史最久報紙之一的《沙加緬度勤奮者報》(Sacramento Bee)和另外29家日報的「麥克萊契公司」(McClatchy Company),9日宣布裁員1,600人(約占全體員工的15%),並削減高層人員薪資10%以上。

成立於1857年加州淘金熱時期的這家報業公司,已在去年分兩次裁減20%員工,又在上季出現虧損後於2月宣布再降低成本11,000萬美元的計畫。

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證券分析師邁克西姆頓說,還有其他很多報紙到2010年年底可能停刊,那些關注地方新聞,且員工人數少、紙張用量不大的報紙將繼續存在。在過去的兩個半月內,美國已有33家日報的4名所有人申請破產保護,而且其他很多家報紙即將被出售。

西姆頓說:我們認為經濟衰退加重了網路帶來的壓力。很多報業集團正處於非常困難的經濟狀況之中。我們認為在今後兩年將有更多的報業集團破產,更多的報紙停刊。」(2009.3.5中國新聞網)



【美國】報業排隊忙破產

222日晚,大費城報業協會在電子郵件中向該協會會員通知了費城報業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的消息。該協會要求協會會員保持鎮靜,並稱該公司仍在經營,兩份報紙也仍在出版。包括《費城問詢報》、《費城日報》以及相關網站的費城報業公司於當日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這是兩天來第二家以及近 幾個月來第四家申請破產保護的報業公司。

這使人們對費城是否能夠繼續維持這兩家報紙的運營產生懷疑,但公司總執行長布賴恩.蒂爾尼Brian Tierney則表示重組只是針對債務而不涉及營運。《費城日報》的發言人也表示,沒有停刊任何一家報紙的想法。從某種程度上說,費城(報業)的困境也同樣出現在丹佛和西雅圖。聯邦政府免除了這裡兩家報紙受托拉斯法限制不能合併的規定,使它們可以在擴大覆蓋面的前題下維持生存。

丹佛的出版商史克利普公司(E.W. Scripps將旗下的《洛磯山新聞》出售,但還沒有一家買家接洽。史克利普公司的發言人表示,如果找不到合適的買家接手,其中的一個選擇就是將報紙停刊。《洛磯山新聞》的合併方《丹佛日報》最近也宣佈與美國第一大出版集團甘耐特公司達成協議,共同把底特律新聞和底特律自由媒體兩家報紙的投送日限定於週四和週五。而在西雅圖,赫斯特集團最近把《西雅圖郵訊報》出售。公司1月時表示,如果兩個月內無法出售該報,要麼就轉變為網路版,要麼就停刊。

就在費城報業公司破產前一天,擁有《紐海文紀事報》(New Haven Register)和《新澤西特倫頓人報》Trentonian of New Jersey19家報紙的紀錄報業公司(Journal Register也宣佈破產。費城報業公司和紀錄報業公司都是因為難以負擔債務而導致破產,與此前倒下的芝加哥論壇報業公司相同。上月,位於明尼蘇達的《明星論壇報》也開始尋求破產。

分析人士表示,在今年下半年經濟反彈的希望逐漸破滅後,出版商不得不與其貸款方重啟談判。據他所言,芝加哥《太陽時報》的出版商太陽時報媒體集團、Gatehouse媒體公司和媒體新聞集團都將面臨破產的威脅。

其他的發行商最近也開始採取措施,改善自己的資金狀況和削減成本來迎接這場紙媒危機。像美國第一大報《紐約時報》和美國第三大報業出版商麥克萊契公司(McCatchy這樣的出版巨頭在即將到期債務、股價及信用評級下降重壓之下,已經開始減少編採人員和削減股東紅利。分析人士認為,破產會讓今後的報紙公司趨於小型化,即便是尚未破產的報業公司也一樣。(2009.3.2國際金融報)


【美國】第四家報業宣告破產 不景氣拖累新聞集團

美國費城報業公司222日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兩天來第二家,近三個月來第四家宣告破產的美國報業集團,新聞集團被經濟危機拖累。

重整債務公司照常營運

費城報業公司是費城媒體控股公司旗下的報紙事業,執行長提爾尼說:重整計畫只為處理我們的債務,和營運無關。我們的營運很健全,也有進帳。

費城報業公司提交給法院的資料顯示,該公司的資產價值與負債皆在1億至5億美元。該公司並表示,將維持報紙、雜誌和線上事業的正常營運,不受債務重組影響。

提爾尼說:在過去兩年,我們經歷了罕見的三重打擊,包含營收急遽滑坡、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以及與經濟現實脫節的債務結構。他說,公司的目標是調整債務結構,以符合經濟現實和企業環境。

費城報業公司成為美國近三個月第四家破產的報業集團。紀錄報公司(Journal Register剛於221日申請破產,芝加哥的論壇公司於去年12月申請破產,明尼亞波里明星論壇報(Star-Tribune於上個月步上後塵。

為抵消廣告收入與發行量同步滑坡的負面衝擊,費城報業公司不斷減低工本並設法提高效率,例如兩家報紙共用編輯部的人員與設備。

大費城報業協會22日晚間寄發電子郵件,通知其工會會員費城報業公司破產的消息,並要求會員保持冷靜。該協會說,這家公司仍正常營運,兩份報紙也仍在出刊,會員應正常上班。

20066月,以提爾尼為首的投資集團以5.62億美元買下《費城詢問報》(Philodelphia Inquirer)和《費城日報》(The Philadelphia Daily News)。美國發行量審核機構ABC的資料顯示:《費城詢問報》去年9月的上班日平均發行量約30萬份,比前年同月滑坡11%,為全美第19大報;週日的平均發行量為55.6萬份,比前年滑坡14%,排名全國第八。


報業不景氣,拖累新聞集團

美國報業近來頻傳破產,令投資人失去耐心,但擁有華爾街日報、紐約郵報等大報媒體大亨梅鐸仍懷抱報業美夢,看好旗下的報紙業務未來會重現輝煌。

14個月前買下《華爾街日報》後,梅鐸便親自坐鎮,大幅改變該報的屬性和文化,一週體育及一般新聞替換頭版財經新聞,並將《華爾街日報》過去嚴謹的編輯程式扁平化。但即使是21世紀媒體大亨,梅鐸仍得面對殘酷的現實:他熱愛的報業,已經拖累了他的媒體王國新聞集團News Corp.

新聞集團日前認行資產減值84億美元,其中30億美元來自報紙部門,包含發行《華爾街日報》的道瓊公司。

在經濟好時,投資人也許還願意念及梅鐸和對報紙的情感,但近來氣氛突變,平面媒體面臨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米勒.塔巴克公司(Miller Tabak媒體分析師喬伊絲說:我從投資人那兒聽到的是,新聞集團什麼都好,就是別和報紙有關,期望報業好轉看來相當虛幻。

許多分析師認為新聞集團2007年底以50億美元買下去年營收1億美元的道瓊,根本是買貴了。新聞集團沒有公佈《華爾街日報》的營運狀況,但高階主管表示,他們也和其他媒體一樣,廣告收入大幅減少。但在付費發行量上則擊敗其他對手,維持200萬實體及網路訂閱量。

梅鐸向來有依照個人喜好收購的名聲,買下道瓊就是一例,過去這種直覺本能的商業人格備受推崇,但現在卻成為投資人的標靶。

達特茅斯大學塔克商學院教授芬科斯坦說:梅鐸對報業有一份情感,因為那是他起家的地方,對擁有《華爾街日報》也是情有獨鍾

隨著營利滑坡,梅鐸違背先前擴編《華爾街日報》的承諾,精簡部分人事,但還是業界裁員最少的。梅鐸說:我堅信只是否繼續堅持下去,也許會有好運氣,最後存留下來的競爭者會減少。除了華爾街日報,集團旗下其他報紙的財務也相當吃緊。像紐約郵報為節省開銷,不但合併辦公室,還和對手一起印刷派送。(2009.2.27中國新聞網)


【美國】廣告收入銳減 又一波報紙聲請破產保護

包括《費城詢問報》(Philadelphia Inquirer)在內的20幾家美國報紙,在最近幾天向法院提出破產保護。經濟衰退使得銷路飽受網路資訊威脅的媒體,廣告收入每下愈況。

聲請破產保護的公司可以繼續營運,未經同意公司資產不得轉移。聲請破產保護的公司希望經過公司結構重組可能仍有一線生機。

多數經營遇到困境的報社傾向聲請破產保護讓公司繼續出報,因為報社的資產除了印報及發行的設施,主要是人才,不像一般產業有庫存貨品及資本財可變賣。若聲請破產,報社必須立即歇業且清盤,馬上就要處理員工失業的問題。

網路資訊傳播愈來愈蓬勃,美國平面媒體在最近幾年的發行量節節下滑。靠著廣告收入勉強支撐的報社,在經濟不景氣的時期連這方面的收入都靠不住。

許多在幾年前已針對廣告收入的不穩定性提出警訊的媒體人士,最近也針對平面媒體應如何求新求變以求存提出討論。

多數平面媒體已成立網站,除了發行紙版的報章雜誌,也提供網路版的新聞。不過,網路報多半是免費瀏覽,而且網路報的廣告收入仍有限,因報紙訂閱者流失而減少的收入仍無法由網路報來彌補。

《華爾街日報》資深主管克羅維茲(Gordon Crovitz)認為,雖然免費是網路資訊的一項特質,網路版新聞的讀者未必都不願付費。他認為如果能推出有特點而且有價值的網路資訊,讀者還是會付費上網瀏覽。

聲請破產保護的報社仍希望找到有效的生存策略。包括《華爾街日報》及英國《金融時報》,建立網路新聞部份開放免費瀏覽及特寫和分析稿必須付費訂閱的辦法,付費網路新聞仍有廣大訂閱戶,算是成功的模式。不過,這種模式的成功,也是因資訊內容有特色才有賣點。(2009.2.24中央通訊社)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網路生活
自訂分類:傳媒生態圈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