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美國】圖畫小說攻進大學圖書館
2009/02/17 01:08
瀏覽2,019
迴響0
推薦1
引用1

2009.2.8 世界新聞網/韓傑

以前圖畫小說不入流,只是小孩子喜歡看,不被專家肯定。現在不僅攻入主流,美國圖書館協會也承認圖畫小說,並大力推廣,鼓勵青少年閱讀這類書籍。

在得知歐巴馬是圖畫小說(graphic novels)《蜘蛛人》的愛好者後,出版商驚奇漫畫公司(Marvel Comics)決定出版歐巴馬插一腳的《蜘蛛人》特別版。《紐約時報》114日報導,該圖畫小說銷售當天早晨,幾百人冒著寒風在曼哈頓中城的一家書店門外排隊購買。有人給10歲兒子買了一本後,再排一次隊給67歲的父親再買一本。

紐約市皇后區法拉盛圖書館表示,圖畫小說不再被視為低級讀物,現已經進入主流書籍之列。因為圖畫小說的讀者越來越多,該館購買的英文圖畫小說也越來越多,「書櫃從1個增加到4個」。美國圖書館協會(ALA)看好圖畫小說,自2007年起每年都向青少年推薦好的圖畫小說,「2008年一共推薦43本」。

紐約法拉盛漫畫便利屋老闆黃紹龍說,近年來,看圖畫小說的華人逐漸增加,「從15歲至60多歲的人都有」。他透露,經濟不好「不僅沒有影響店裡的生意,而且使我覺得生意更好做了」。他有兩家書店,一個出租書,另一個賣書。「很多人是常客,有的人天天來報到。」

《紐約時報週刊》20047月的一期封面故事把圖畫小說稱為「新的文學形式」。哈佛大學圖畫小說研究者楚特(Hillary Chute)認為,圖畫小說已從最低的、最不受尊重的藝術表現形式上升到具有價值的形式,即成為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文學獎獲得者,並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她在哈佛大學演講時指出,「透過文字和圖片的相互照應,它能夠表現出其他形式不能表達的意義」。


圖畫小說逆勢成長
紐約法拉盛圖書館每日訪客平均在5,000人以上,是全美每日使用人數最多的圖書館。該館副館長邱辛曄說,以前圖畫小說不入流,都是小孩子喜歡看,專家不承認。2008年初,該圖書館進的這方面的書籍很少,屬於「小打小鬧」。當時,圖畫小說只是圖書的一小部分,只有一個青少年圖書館員負責。

現在,美國圖書館協會承認圖畫小說,並大力加以推廣,幫助青少年閱讀這類書籍。「現在,圖書小說成為青少年的主要讀物,是新一代的閱讀方式。」該館的青少年圖書館員已增加到4個。該館不僅有英文圖畫小說,而且還有中文的圖畫小說。

該館青少年圖書館員榮翠(Telesa Rountree)有圖書館碩士學位,於一年多前到這家圖書館服務。她說,圖畫小說過去十多年來才開始流行。現在,圖畫小說的題材相當豐富,各種題材都有,甚至包括古典文學和宗教題材:例如,莎士比亞的文學作品和聖經也被改編成圖畫小說。


現在,出版公司根據青少年性別出版不同的圖畫小說。不僅有青少年的圖畫小說,也有專為成人和兒童出版的圖畫小說。如果某個題材很受歡迎,出版社就會繼續出版續集,「有的系列都出版到幾十集了。」她說,目前最受青少年歡迎的圖畫小說雜誌為《少男跳躍》(Shonen Jump)和《少女衝擊》(Shojo Beat)。「因為可以借回家,架子上根本見不到。」

圖畫小說的銷售一枝獨秀,據《今日美國報》報導,在2008年的銷售前10名中,大哥大DC漫畫公司出品的圖書共有7部。該公司再版的「守護者」(Watchmen)在預期改編的電影將於36日上映的激勵下,勇奪銷售冠軍。鑽石動漫發行公司雖然沒有公佈銷售數字,但最暢銷的圖畫小說通常超過10萬本。

銷售前10名的圖畫小說依次為:蝙蝠俠:殺人玩笑(Batman: the Killing Joke)、玩笑者(Joker)、最後的人第10集(Y the Last Man Vol. 10)、走動的屍體第8集(Walking Dead Vol. 8)、蝙蝠俠:黑暗騎士返回(Batman: Dark Knight Returns、預言:好王子(Fables: The Good Prince)、逃犯(Wanted)、巴菲:吸血鬼兇手(Buffy the Vampire Slayer)和最後的人第1集(Y the Last Man Vol. 1)。


青少年為主要讀者
榮翠表示,圖書館的目的就是向居民提供他們想看的書籍。「節日前,我們讓青少年填寫意見,了解他們的需求。」她從表中發現,青少年喜歡看下面一些圖畫小說:

翻譯自日本的圖畫小說,或美國出版的圖畫小說,如火影忍者(Naruto)、死神(Bleach)、網球王子(Prince of Tennis)。其中之一就是「關閉的案件」(Case Closed),現在已經出到第57集。

如果某部圖畫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就會引起讀者更大的閱讀興趣。她舉例說,死亡筆記(Death Note)已經拍成電影,因此借閱該書的人很多。許多中學生一放學,就來圖書館借閱圖畫小說。

她承認,許多父母關心孩子讀什麼書籍,擔心孩子被不恰當的書籍影響。她拿起幾本書解釋說,出版社已經對書籍分級。例如,書店背後有A,就是All Ages(任何年齡都能閱讀),OT代表Older Teen10歲以上才能閱讀),Age 16+,就是16歲以上才能閱讀。

她認為,這些圖畫小說反映社會現實,對青少年了解社會很有幫助。另外,閱讀圖畫小說更容易交到朋友,因為如果有共同的愛好和共同的話題,原本不認識的人也可以談論共同關心的書中人物。

圖畫小說促進想像
記者發現,無論在圖書館和漫畫畫店,總能看到有人在尋找圖畫小說,也有人坐在椅子上閱讀。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華裔高中生透露,他很喜歡圖畫小說,主要是覺得圖畫小說的「情節吸引人,想像力豐富」。

這位幾年前從中國大陸移民美國的新移民說,在中國大陸,圖畫小說叫漫畫書。他在小學時就開始接觸漫畫。「有的同學覺得某本漫畫書好看,就帶到學校與同學分享。」他仍然記得很早以前讀過的日本小本漫畫書「哆啦A夢」和中學時閱讀的「遊戲王」、「火影忍者」和「死神」等。

他認為,華人喜歡看日本漫畫,因為日本漫畫情節生動,引人入勝,想法也比較新。它們把稀奇古怪的事情和現實情況放在一起,並且還摻雜高科技,但是與現代科學沒有衝突。「越往後,情節越來越離奇。」他說,圖畫小說就像是電視連續劇,看了一集,還想再看下一集。

圖畫小說與文字小說不同。他認為,文字小說比較難以理解,因為文字代表的畫面都要讀者自己想。「圖畫小說就不同了,意義比較清楚,讀起來也輕鬆。」如果是讀文字小說,每個讀者想像的結果都不同,而圖畫小說的結果相差不大。他說,他的英語教科書裡有一些漫畫,幫助讀者理解。

他說,在美國看圖畫小說與中國時不同。中國的課間休息比較長,可以在課間看。「在中國,大多數人都是下課以後看,也有的在上課時看,把漫畫書放在課本裡。」但是,在美國,課間休息時間僅有幾分鐘,跑教室都來不及。因此,許多人只有在吃飯的時候看。

黃紹龍也認為日本的圖畫小說比美國的好看。日本的漫畫(Manga)很成熟,漫畫家都是職業畫家。日本圖畫小說的題材廣泛,故事性強。而美國的漫畫(Comic)起源也很早,但美國的漫畫題材主要是英雄人物,如超人、蝙蝠俠和蜘蛛人,比起日本遜色不少。


大學圖書館開始收集
哥倫比亞大學圖畫小說圖書館員格林(Karen Green)說,2005年,她建議哥大圖書館購買圖畫小說,結果建議得到採納。她說自己從小就是漫畫迷。「我從小學到高中都看漫畫。」她的碩士專業是中世紀史,但是一直對圖畫小說感興趣。

她說,為了購買圖畫小說,她提出以下三個理由:

第一,過去十多年,圖畫小說變化很大。主流報刊都把圖畫小說納入書籍評論的範圍。例如,《紐約時報》和《紐約客》都開始評論圖畫小說。而且,美國兩家最大的圖畫小說出版社DC漫畫公司和驚奇漫畫公司都在紐約,且圖畫小說主人公之一「超人」的生活背景也是紐約。

第二,許多圖畫小說出版後,很受讀者的歡迎。後來,電影公司又將這些小說改編成電影,讓人表演圖畫小說中的人物。哥倫比亞大學本身設有電影學院,該專業的教授和學生也許需要參考原著,「因此,圖書館應該存有圖畫小說。」

第三,主流媒體開始評論圖畫小說,說明圖畫小說已經引起主流社會的注意。媒體上發表大量關於圖畫小說的文章。因此,這些文章應該收集起來,以供研究之用。她的建議被接納後,她開始購買、收集與圖畫小說有關的書籍。

她說,作為大學圖書館,其購買圖書的角度與公共圖書館不同。「我們不考慮讀者的年齡問題。但是,這些書籍的質量要符合大學的標準。」她說,現在,哥大圖書館已經收集到1,000多本圖畫小說,包括各種各樣的文學作品。


敘述方式有所不同
格林說,圖畫小說與文字小說兩者講故事的方式不同。在圖畫小說中,圖畫和文字相互依賴,共同表達創作者的思想。創作者有很大的自由,創作出一個又一個的畫面。這一個個畫面就像一個個瞬間。在這些瞬間之間,讀者可以用自己的想像填充。「讀者為自己能夠參與而感到高興。」

她也認為,圖畫小說就是用圖和字的形式來表現主題。這種形式適合任何題材,可以表現小說,也可以表現非小說。她舉例說,圖畫小說《守望者》於1980年代創作出來。它既是一個神秘的故事,也是一部戰爭小說。

圖畫小說也可表現嚴肅的題材。例如,獲得1992年普立茲小說獎的《老鼠:一位倖存者的故事》(Maus: A Survivor’s Tale)就是一個嚴肅題材。該小說描寫作者斯皮格曼(Art Spiegelman)父親在德國納粹集中營的經歷。Maus在德語中意為老鼠。它把納粹比喻為貓,把猶太人比喻成老鼠。現在,斯皮格曼在哥倫比亞大學開設一個圖畫小說班,共招收14名學生,專門研究圖畫小說。

購買圖畫小說的資金來自美國研究基金會,每年有幾千元。她經常收到日本圖畫小說出版社寄來的樣書,認為日本的圖畫小說相當不錯,但她們不能買日本的圖畫小說。「這些錢只能購買美國的圖畫小說,偶爾買些歐洲的圖畫小說。」


大學課堂作為教材
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文學教授陶伽(Jason Tougaw)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圖畫小說《老鼠》改變人們對圖畫小說的印象。他說,自從《老鼠》發表後,出現許多嚴肅的圖畫小說。

過去,人們總認為圖畫小說的讀者是兒童,後來逐步認識到圖畫小說也適合成人閱讀。在1993年,《理解漫畫》一書出版,對圖畫小說的歷史進行總結。而且,圖畫小說的題材越來越廣泛。它不僅有兒童類,還有社會、政治等題材。

在皇后大學,他既教本科生,也教碩士生。他在給學生開的書單中,也包括圖畫小說。他說:「有的學生看到書單內有圖畫小說後還吃了一驚。」大多數學生都喜歡看圖畫小說,有的學生還專門以圖畫小說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甚至有的學生還自己撰寫和繪畫圖畫小說。

他認為,圖畫小說的未來相當有發展潛力。哈佛大學有人專門對圖畫小說進行研究,發表許多文章。他說,儘管紐約一些大學開設圖畫小說課程,但是紐約市沒有一個圖畫小說的研究機構,在全國的範圍內僅有一些小型的社團組織。


圖畫小說發展迅速
美國圖書館協會認為,圖畫小說是出版業和圖書零售業發展最快的類別之一。它在給圖書館員關於圖畫小說的建議中說,今天的圖畫小說遠比過去的漫畫複雜和豐富許多。「現在,年輕人的漫畫書已經長大。」

它把漫畫和圖畫小說進行比較。漫畫一般發表在雜誌上,而圖畫小說通常以書籍的形式出現。圖畫小說把系列漫畫匯集在一起。圖畫小說被認為具有小說的特徵,如人物發展和多個故事線索。儘管主要是針對年輕人,但圖畫小說逐步增加讀者面,包括成人讀者。

美國漫畫書於1930年代開始成形。它創造了超人、蜘蛛人、神奇婦女(Wonder Woman)和美國船長(Captain America)等英雄人物。在大蕭條和第二次大戰期間,漫畫業把廉價和輕鬆的娛樂帶到年輕人和士兵之間。

美國圖書館協會認為,圖畫小說這個詞彙是由1978年的艾斯納(Will Eisner)小說集《與上帝有約》(A Contract with God)而流行。這本書特別為成人而設計,成為漫畫媒體用於嚴肅的文學題材的一個範例。此後,越來越多的書籍以圖畫小說的形式出現。

1986年,三本突破性的小說發表,標誌著圖畫小說的成形。它們是《老鼠》、《守望者》和《黑暗騎士歸來》。它認為,日本圖畫小說在1990年代後期逐漸超過美國。但是,日本圖畫小說在敘事技巧和主題上與美國的不同。目前,圖畫小說幾乎涵蓋所有的領域,如自傳、歷史、新聞、教育、犯 罪、愛情、探險、幽默和政治等。


華裔小說廣受歡迎
法拉盛圖書館的榮翠說,在最受歡迎的英文圖畫小說中,日本翻譯的圖畫小說較多,也有美國本地作者原創的圖畫小說。在原創的小說中,一位華裔作者楊謹倫創作的《美國出生的華人》(American Born Chinese)很受歡迎,「因此圖書館一下子訂購好幾本」。她說,不僅華裔的讀者喜歡看,非華裔的讀者也喜歡借閱。

楊謹倫現任加州一家高中學校的電腦教師,已婚,有兩個孩子。作者在該書的扉頁上表示,他的這本書中有三個主要人物:一是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中的猴王孫悟空,二是試圖融入美國社會的華裔子弟王進(Jin Wang),三為老式負面中國人的形象陳克(Chin-Kee)。

猴王的故事是中國最古老和有名的寓言故事之一。猴王一出生就可統治世界上所有的猴子。因為會功夫,他是世界上最有權力的猴子。但是,這個猴王並不想成為一個猴子,而是想被稱為神仙。因此,猴王的故事由此發生。

王進試圖適應美國社會。當他的家庭搬到一個新的社區後,他發現他是本校唯一一位華裔學生。他經常受到欺負和嘲笑,幾乎沒有什麼朋友。使問題變得更糟的是,他愛上一位美國姑娘,故事由此發展開來。

陳克的表弟丹尼是位籃球隊員,在學校很受歡迎。但是,每當留著清朝辮子、身著清朝服裝的陳克每年要到學校去看他時,丹尼不得不轉到另外一所學校,以避免尷尬。但是,這一次,事情變得更糟了。

《出版商週刊》(Publishers Weekly)報導,《美國出生的華人》由第一秒出版社(First Second Books)出版後,廣受歡迎。小說獲得2007年全國圖書館學會備受尊重的「普立茲獎」(Michael Printz Award)。2006年,該圖畫小說獲得全國圖書獎(青少年類別)提名,是圖畫小說第一次獲得提名。另外,該書還進入美國圖書館青少年最佳圖書前10名,被學校圖書館雜誌列為當年最佳圖書,且被亞馬遜網站選為當年最佳圖畫小說。


政治人物走進圖畫小說
驚奇漫畫公司(Marvel Comics)把總統歐巴馬畫入蜘蛛人特別故事中。書中6頁歐巴馬的內容,就是蜘蛛人找出真歐巴馬,擊退冒牌貨。

美國一些出版社開始用圖畫小說反映2008年的總統大選。例如,IDW出版公司將出版歐巴馬和麥肯的總統競選圖畫小說。目前,《新共和》(New Republic)編輯克羅里(Michael Crowley)和畫家高德曼(Dan Goldman)正在撰寫一部圖畫小說的底本,書名就是《2008年:總統競選軌跡的圖畫日記》。

報導稱,圖畫小說正在以活力、易於閱讀的類型出現。該書的故事將透過政治記者及其助手的眼睛來講述這場總統選戰。故事將從競選的最初階段開始,反映歐巴馬和希拉蕊當年競爭提名,一直到歐巴馬和麥肯的之間的總統競選。

創作者稱,這本書既有準確的事實描述,也有圖畫小說的故事講述技巧,最終將產生出一個新的形式,既非文學作品,也不是新聞報導,而是它們的結合。克羅里說:「這是競選的真實故事。但它的形式有點新穎。」「它是一個混合物,但是有著新聞的真實。」


華人喜歡圖畫小說
在紐約華埠,有十來家中文書店。在這些書店裡,總有一些來自日本、台灣和大陸的圖畫小說。一位中文書店負責人透露,現在華埠中文書店主要是出售日本、台灣、香港出版的圖畫小說,大陸的書籍很少。「購買者主要是十幾歲的女孩子。」幾年前,華埠流行一本日本圖畫小說《死亡筆記》。

漫畫便利店老闆黃紹龍說,他從198310歲起就開始接觸漫畫,那時在台灣看的漫畫都是日本漫畫。他「從此與漫畫結下不解之緣」。其漫畫店於2001年開張,出租的都是日本漫畫。「因為是華人第一家,生意非常好。」

1990年,他隨家人移民美國,在美國讀高中和大學。讀大學時,他邊讀書,邊打工。「因為在一家書店打工,所以接觸到更多的漫畫小說。」他 發現,雖然許多華人喜歡看漫畫,但是華人社區沒有專門的漫畫書店。因此,他在讀大學時就開始籌畫畢業後創業。儘管大學的專業是會計,但是還是放棄專業。「我把自己的愛好和生意結合在一起。」

網際網路興起後,許多人把漫畫放在網上,供人免費下載。「這對漫畫出版和零售影響很大。」但是,免費下載最近有所回落。原因之一是,許多人感到長時間的盯著電腦並不舒服,感到很累。「這與手拿一本書不同。」因此,讀者又開始買書了。

目前,經濟不景氣,他的客人反而增多。「有的人是固定客人,每天都來。」許多出版社開設網路論壇,供大家交流意見。例如,七龍珠(Dragon Ball)的論壇就有幾萬人留言,可見人氣很旺。

《今日美國報》113日報導,在圖畫小說改編的電影熱賣的情況下,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圖畫小說銷售持續成長。鑽石漫畫發行公司(Diamond Comics Distributors)表示,圖畫小說的銷售成長5%,並對今年市場表示樂觀。


日本漫畫打入美國
曼哈頓中城的日本紀伊國屋書店(Kinokuniya Bookstore)經理福勒(John Fuller)同意這個觀點。他說,該書店主要銷售日本出品的圖畫小說。圖畫小說在日本非常流行,不僅兒童看,成人也看。過去,日本人看不起看圖畫小說的人,認為他們沒有文化,現在情況有所改變。這位曾經在日本留學的美國人稱,過去日本的圖畫小說在美國沒有市場。但是,2003年是個轉捩點。此前,每年的銷售比上一年的成長只有5%10%。但是,這一年的圖畫小說銷售飆升,可能達到100%。他認為,銷售成長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日本出版社在美國創辦兩本英文圖畫小說雜誌:《少男跳躍》和《少女撞擊》。其中前一本最為流行,發行量達到幾十萬份。「他們曾經要求達到100萬份,不知做到沒有。」他說,日本有兩家最大的圖畫小說出版商:集英社和小學館。它們把大量的日本圖畫小說翻譯成英文版,打開美國市場。例如,《七龍珠》就是其中之一。

二、日本圖畫小說的卡通電影在美國卡通電視頻道上播放。過去,美國卡通電視頻道只播放美國本地出產的卡通電視。但是,根據日本的圖畫小說改編的電視節目在美國電視頻道上播放後,促進美國青少年對日本圖畫小說的了解。

三、日本圖畫小說的風格比較特別。例如,人物的眼睛大而圓,瞳孔豎起。「好看,也很正面。故事有趣,動作也好。」而美國的圖畫小說都是描述黑暗面,總是有壞人,主人公的生活不快樂。

他說,該書店是紐約最大的日本圖畫小說書店,共有1,000多種日本圖畫小說。其中,成為系列的圖畫小說有12個,每個系列都是幾十集。另外,該書店還有300多種美國出版的英文圖畫小說,但是沒有中文圖畫小說。他認為,非日本人購買者占40%。有的讀者是華人,專門來買日本圖畫小說。

在大紐約地區,日本僑民約有67萬人。他強調,日文圖書的市場不大,但日本人是一個喜歡讀書的民族,購買圖書的比例很高。他說,過去學習日語的美國人比較多,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許多美國人又學習中文,因為要與中國做生意。但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學習日語的人數並未下降。他認為,這主要是看日本圖畫小說的人增加了,因此希望學會日文。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網路生活
自訂分類:全球出版風潮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