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遠看,我一點都不擔心出版業的未來。因為歷史一再證明,當塵埃落定之時,總會有故事的,總有人閱讀故事,也總有人製造故事。無論這些故事是否將成為大公司的一項業務,抑或是它們以紙張或者電子的形式呈現,其中總會有想看故事的人。──薩拉‧尼爾森美國《出版商週刊》總編輯
如果沒有書店,圖書這種廉價而特別的商品如何能吸引市場的關注,如何能得到目標群體的關注?難道都透過網路嗎?我不這麼認為。或者這是小部分人的選擇方式,但是如果完全依賴這種方式的話,如此大量的圖書資訊對讀者而言則是一個耐性的考驗。圖書不是簡單的「內容」,也不僅僅是簡單的物理呈現形式,它是一個整體。──勞倫斯‧奧巴克(Laurence Orbach)Quarto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長
然,2009年,許多出版企業將面臨財務和經濟上的挑戰,企業間的併購行為也將不可避免,因此2009年將是死亡與重生並存的一年。以下是對2009年書業的幾個小預測:
1.零售商的大量積壓圖書將暴露出版商的出版結構性問題,這將促使出版商調整未來的出版計畫。
2.大量手握現金的傳媒集團將迫不及待地進行各自的收購計畫,如:新聞集團(News Corp)、霍茲布林克、德國寶華集團(Bauer)、瑞典邦尼國際集團(Bonnier)、貝塔斯曼、史普林格、拉加代爾、BBC等。
3.無法實現業務出售的企業將轉而尋找合作夥伴進行企業合併,尼爾森商務傳媒和里德(勵德)商務資訊業務的合作就是很好的例子。另外,有這種意向的企業還包括Primedia Inc、麥格羅‧希爾、Penton等。
4.有跡象顯示,一些邊緣媒體將迅速發展,如谷歌將申請2016年的奧運會轉播權。
5.社會網路和社區建設將成為首席執行長們為縮減市場推廣預算的一項權宜之計。
6.專業出版商將可能減少透過Linkedin等網路平台推廣產品的動作,轉而尋求一些社會網路管道。──邁克爾‧凱爾斯 Mywire.com 創始人兼執行和商務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