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里曼的《世界是平的》是全球化故事的上集。他樂觀描述了全球商品和服務供應鏈的革命。但在我看到的領域,金融市場的世界中,世界不是平的,而是彎的。你看不到平坦背後的危險隱患,因為金融市場往往缺乏完整的透明性,我們不能夠始終識別風險。
在華爾街風雨飄搖的時候,美國人開始反思全球化是否真的那麼美好。一本名為《世界是彎的:全球經濟中潛藏的危機》(The World is Curved: Hidden Dangers to the Global Economy)的書本月一上市就登上了亞馬遜暢銷書百強榜,其作者大衛‧斯米克(David M.Smick)認為,在金融領域,美國成為了全球化的輸家。
「在上世紀90年代,我們處於全球化的上風,而如今我們在某些領域已經處於下風。」斯米克認為這些處於下風的「領域」首當其衝就是金融。他在書中說,全球化的金融體系不僅創造著,也威脅著他們國家(美國)的福祉。
他表示,由於技術廣泛傳播,在商品和服務生產領域,世界是平的,但在金融領域,沒有事情是直線發展的。相反,一系列不可預見的不連續的事情扭曲糾纏交錯發生,而數以百萬計的市場參與者往往只能站在傳統的角度來思考這一切。因此,人們的視線是有限的。
斯米克是詹森‧斯米克國際市場戰略諮詢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他為世界上許多最大的對沖基金做全球政策諮詢,包括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他還曾擔任過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顧問。
美聯儲前主席葛林斯潘21年來都沒有公開推薦任何書,《世界是彎的》成為第一本。他說:「《世界是彎的》是那些希望瞭解全球金融系統的運作、政治和困擾的人必讀的書。斯米克很好地利用了他與國際金融界的關鍵角色之間的互動,寫出了這本極富洞察力和娛樂性的書。」
腦子裡很多想法的斯米克是季刊《國際經濟》的總編輯,經常為《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等刊物撰寫文章。
日前,《第一財經日報》透過電子郵件專訪了斯米克。
《第一財經日報》:你的書名和此前熱銷的佛里曼《世界是平的》正好相反,為什麼選擇這個名字?你是不是認為佛里曼錯了?為什麼世界現在變彎了?
斯米克:佛里曼的《世界是平的》是全球化故事的上集。他樂觀描述了全球商品和服務供應鏈的革命。但在我看到的領域,金融市場的世界中,世界不是平的,而是彎的。你看不到平坦背後的危險隱患,因為金融市場往往缺乏完整的透明性,我們不能夠始終識別風險。
例如,挪威一個小村莊被迫關閉學校和托兒所,因為它的財務經理投資了花旗一個稱為「抵押債權證券化」(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COD,又稱為「抵押債務義務」,指以創始機構之債權為基礎,經過重新包裝而發行、分割成小單位受益憑證,用以籌募資金的金融商品,依照標的物資產的不同可分為貸款為主的抵押貸款受益憑證以及以債券為主的抵押債券受益憑證。)的產品,而且損失慘重。
金融風險的不確定性超出了人們的理解範圍。《世界是彎的》是全球化故事的下集,我講述的是全球化危險的薄弱環節和其固有的風險與回報。
需要長時間銷熔全球金融杠杆的過程
《第一財經日報》:你如何評價華爾街一系列事件之後的金融危機局勢?這一連串事件對金融全球化意味著什麼?
斯米克:未來全球化的發展取決於政治家和決策者如何對2007-2008年這場信用危機作出反應。次貸危機不斷加劇,瓦解了人們對於銀行使用先進的金融工具分散和降低風險的信心,這樣一個全球性的信任危機,差點使世界經濟陷於癱瘓,現在又威脅到開放的資本市場的未來。
最近,美國財政部部長保爾森建議,如果美國解決了房地產抵押貸款問題,信用危機可能會平息。這實在有些脫離實際。現實的問題比抵押貸款和抵押價值還要根本。美國的金融體系正面臨一個全球買家的罷工,反對那些複雜的用來衡量風險和確保交易的金融工具(金融結構)。
舉例來說,它不僅是住房抵押貸款證券的估值有問題,而且是所有資產抵押證券都有問題。這已經使公眾對一些金融機構透明度的信心大打折扣,以至於美國銀行寧願選擇29美元/股購買美林證券(其金融資產負債表在過去一年已作了清理),也不要1美元/股購買雷曼兄弟。雷曼兄弟的管理沒有對信用危機採取足夠重視。
當今世界大部分地方都正經歷著對金融結構的信任危機。先進的金融工具已達到濫用和非法使用的極致,以至於金融機構的執行長不相信其他金融機構的執行長能夠真正知道他們公司資產負債表體現出來的價值。當然,全球的中央銀行也不信任這些執行長。
因此,我們所要經歷的是長時間銷熔全球金融杠杆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會延長到2009年的大部分時間。但美國作為首先進入「現醜期」的國家,很可能會第一個從病痛中站立起來。
救市局如盤中
《第一財經日報》:你如何看待美國政府採取的救市措施?你書中談到「央行權力不可思議的縮小」,這種縮小對未來世界經濟意味著什麼?
斯米克:一年前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次貸危機剛剛爆發,我和一個瑞士中央銀行的關鍵人物交談過。這個被危機震驚的人說,經過仔細檢查,他發現僅僅瑞士銀行(UBS, 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一個機構披露出來的財務規模就比瑞士全國GDP的四倍還要大。這意味著政府即使想要拯救銀行體系也出不起這個錢。存在類似情況但沒有那麼嚴重的國家不乏其數,美國就是。
在美國的政策圈還有一種想法,某天某時政府會使出神奇的干預措施(財政支持、美聯儲貸款等),可以馬上藥到病除,同時平復整個金融領域的緊張情緒。事實是,美國在清除金融機構問題賬目的籃球賽中,還處於9個回合中的第4回合。
人們夢想央行具有神奇的權力。但我知道世界上大多數央行行長,包括保羅‧沃爾克、葛林斯潘和伯南克都承認央行權力正在迅速減少。更糟糕的是,美國利率已日益成為全球金融力量的俘虜。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美國人已不再能完全控制他們自己的貨幣政策,美聯儲為首的央行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大劇院。由於世界資本的海洋是如此廣博,央行行長們已經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扮演主角,利用其絕佳的演技來說服、吸引和煽動市場。最終,央行影響金融市場的能力令人難以置信地縮小,成為世界變彎的主要原因。
美國政府現在的策略是雙重的:首先,對大的金融體系有較小或者沒有系統性風險的公司,將被允許走上雷曼兄弟的道路。第二,那些有可能影響大部分金融體系的公司,如美國國際集團、房利美和房地美,政府會給出痛苦的解決辦法。與此同時,美聯儲將回購協議市場、抵押貸款市場,讓經紀交易商、對沖基金和銀行資助證券業務。
毫無疑問,當所有措施都實施後,流動資金將充滿信心。但對美國來說,危險的是,即使把GDP 10%的政府資金注入銀行體系,經濟在未來六年還是表現低迷。美國官方如今的情況就是允許金融機構失敗,這很冒險,但可能對金融體系的健康有好處。美國金 融市場越快探底,實現新的信心和透明,全球資本就會越早返回到這個市場。但需要花十年以上的時間讓全球市場建立對新系統的信心。
金融權力從西方轉移
《第一財經日報》:你書中認為美國是全球化的輸家,而發展中國家受益更多一些。事實上儘管中國很多產品出口到美國,但很大一部分的利潤其實是流到美國公司的口袋。你怎麼看眾多美國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勢力成長呢?
斯米克:毫無疑問,美國是擁抱全球化的最大贏家。但今天的全球化已成為偉大的悖論。在過去市場全球化的1/4世紀,道瓊工業指數從800點躍升到近1.2萬點,未來25年還將達到17萬點。
然而,全球化的果實在美國社會內部分配是不平等的。打工仔不能與那些全球投資組合的投資者相提並論。
全球經濟不平衡需要調整。世界上大多數地方過於依賴出口,而人為地控制他們的貨幣,形成巨額經常帳戶盈餘,但對刺激國內需求沒有給予足夠重視。事實上,出口依賴型經濟很脆弱,正是這種認識最近已幫助美元回歸。當然,美國也迫切需要減少其自身的不平衡。
的確,美國跨國公司因為市場全球化在世界各地發展壯大,但美國決策者更關注的是金融權力從西方轉移。顯然,除了美國和歐洲的金融勢力,全球還有四股新的金融力量:亞洲各國的中央銀行和他們的主權財富基金、大宗商品生產者和他們的主權財富基金、全球對沖基金和全球私人股本公司。這四大力量控制了巨額資本,其規模接近全球可投資的退休基金總額。
我在我的書裡表示,美國下屆總統,麥肯也好,歐巴馬也好,要呼籲建立一個新的類似於佈雷頓森林體系的機制(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協定。佈雷頓森林體系是該協定對各國對貨幣的兌換、國際收支的調節、國際儲備資產的構成等問題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確定的規則、採取的措施及相應的組織機構形式的總和。),包括中國在內,試圖透過一項新的金融秩序,保證資本市場和交易系統的穩定運作。
中國面臨非同尋常的挑戰
《第一財經日報》:你認為中國在全球經濟中處於怎樣的地位?你能不能給將來中國的經濟形勢提出一些預測和建議?
斯米克:中國在經濟和政治方面的成功對全球經濟是至關重要的。中國在過去十年中的表現讓世人震驚。美國的下一任總統別無選擇,只能與中國領導人密切合作,達成一個互惠互利的政策共識。
數月前,許多全球分析家仍然相信,儘管美國經濟慘澹,歐洲和日本將繼續溫和成長,而亞洲會繼續蓬勃發展。最近,這種看法不攻自破。毫無疑問,中國今天面臨一個非同尋常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