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藝術的構成元素:線條
2006/03/13 22:45
瀏覽10,875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平常書寫的文字或數字都是借助線條的表達,有實用筆直的線條,有時為求轉彎而使用曲線來呈現,使文字和數字均能展現美好的線型。自然界的植物葉脈分佈,亦是獨特的線條 組織,視覺藝術家運用不同的線條特性表現在藝術品裡,使觀賞者隨著作品中線條的牽引,感受這豐富的線性藝術。



李錫奇《醉墨》,
1993,壓克力彩畫布

線條的特質
線是點的移動軌跡,而這個軌跡可分為心理和實際兩種,如兩點之間存在一直線,此一直線系由於視覺動向的關係,在心理上形成一條直線。如果用筆劃出來則線條成為實際的線形,一般使用在藝術作品的線條種類,不外乎垂直線(vertical
lines
)、水平線(horizontal lines)、對角線(diagonal lines)、曲線(curved lines)、曲折線(zigzaglines)等,每一種線條都有它的特性,如「垂直線」是上下筆直移動的線條,藝術家用他來表現尊貴、嚴肅和有力的;「水平線」是和地平面平行的線條,他可以表現靜止,讓人感覺寧靜、平和、安穩的感覺;「對角線」是一條傾斜的線,藝術家用它來表現顯著的動作或不安的緊繃 感等;「曲線」是逐漸改變方向的彎曲線條,他可以呈現優美和流動的動態感;「曲折線」是直線折曲而成銳角的線,它有急速改變方向的特性,使人聯想到困惑的激動及沖出的力量感。

孟克《呐喊》,1893,油彩畫布

愛德華孟克(Edvard Munch, 1863-1944)出生於德國慕尼克。他是一位挪威畫家和版畫製作者,他畫作主題的強烈精神和感情對早期二十世紀產生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吶喊被視為後工業現代化的極度痛苦之象徵。這有部分是取靈感於非洲部落的藝術品(這是在早期二十世紀公眾第一次在藝術博物館看到這樣的作品)。

孟克的作品趨向集中於強烈的感情,如表達青春期,它描述一個少女長大成人時面對不安轉變的可怕階段。

孟克清晰的表達對很多美術家產生重大的影響,令他們更加明白到什麼是「表達主義」。儘管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發展,但最著名和有影響的仍是德國表達主義和野獸派(起初是法國的運動)。

由於線條的粗細、長短及形狀的不同,線的表現性格也不同,因此線條的特質會隨著藝術家使用的工具、媒介或手的輕重、快慢等影響。經由藝術家在作品中的表現,它可以表現平順或是崎嶇的、連續或破碎的、概略或細膩的,這些多樣、多變的線條,正是藝術家發揮創意重要的表現利器。


史都華‧大衛斯(StuartDavis,1894-1964)《打蛋器第一號》,1927,油彩畫布

蒙德里安《橢圓形內的彩色方塊》,1915,油彩畫布

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1872-1944生於荷蘭中部的阿麥斯福特,他拒絕父親的意志,成為教師。在取得兩個公共學校的教學證書之後,進了阿姆斯特丹美術學院,成為一名勤奮刻苦,頗受教師賞識的學生。

之後他經歷了一段困難時期,畫的很多,賣掉的很少,靠在博物館臨畫賣和繪製科技掛圖過活。1903年,他在荷蘭布拉拜特信奉天主教的農民地區住了很長時間,他畫孤立的村舍,淡紫色和灰色的神秘森林內景。

1908年夏,他到瓦爾申島東布林的首次旅行徹底改變了他的畫風,顏色有了光澤,淡紫色漸漸消失,從而使淺蘭色、白色、玫色、金黃色得以自由馳騁(一系列的《沙丘》、《西卡拜爾之塔》,1908-1911年)。


德里安於1911年底來到巴黎。他馬上受到立體派的影響,畫出作為本世紀繪畫中對確定主題進行不斷抽象化的唯一組畫──著名的《樹》。

蒙德里安認為繪畫是由線條和顏色構成的,所以線條和色彩是繪畫的本質,應該允許獨立存在。他說用最簡單的幾何形和最純粹的色彩組成的構圖才是有普遍意義的永恆的繪畫……


萊莉「水流 2」,1966,乳膠塗料·畫布


布里奇特‧路易絲‧萊莉(Bridget Louise Riley, 1931-)是一位有創造性的英國女畫家。1960年前,她主要畫人物和風景,後來,她投入到光效應藝術中,創作出一批很富動感的作品。《流》作於1964年,是其有名的黑白繪畫系列中的一幅。線條之間的關係似乎經過了仔細的推算和精心的編排,在畫面上造成波折流轉的效果。當眼睛盯著它時,畫面便不斷地起伏波動,「流」的幻覺產生了。

在這裡提個問題:你能從上面三幅作品中,找出不同的線條嗎?

現代藝術中的歐普藝術家,有時會以線條來創作具有視覺動感的作品,如萊莉的「水流 2」作品,運用平行的波紋曲線組構成具有動感的畫面。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其他
自訂分類:出版與設計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