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美國】按需印刷企業尋求全球拓展
2008/03/02 17:16
瀏覽742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2008.2.15 商報/王嘉寧編譯

雖然按需印刷不適用於銷量很大的圖書,但在品種日益增多、單本書銷量日益下降以及滿足個性化出版及需求的潮流下,按需印刷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憑藉永不絕版和網路上永不下架的優勢,技術上日臻成熟的按需印刷公司下一步打算拓展全球業務,新加坡、韓國、澳洲將成為發展的策略重點。
創建於1997年的閃電資源(Lighting Source)公司,是美國乃至全球最早採用按需印刷技術的公司之一,作為美國最大的圖書批發公司英格拉姆(Ingram Industries)的一個下屬子公司,閃電資源公司在過去10年中逐步發展壯大,成為提供按需印刷服務的公司中的翹楚。
閃電資源公司的總部位於美國田納西州,這裡也是按需印刷技術的中心。據公司總裁科比‧貝斯特介紹,該公司成立初期只有3個員工,發展到今天它已成為擁有500多名員工的大企業;該公司採用數位化系統每週可掃描約2,000冊圖書,一個月可印刷約120萬冊圖書。11個月可以印刷1,000萬冊圖書,而採用傳統印刷模式,要用7年才能完成。
按需印刷為開創新的出版經營模式提供了技術支援。以前,出版商要先印製出成千上萬冊圖書,然後再想方設法將它們賣出去,但按需印刷技術改變了以往的出版模式。按需印刷使出版商可以在印刷之前先接收圖書訂單,然後再將印刷成品直接運送給消費者、零售商或是出版社的倉庫。隨著按需印刷和傳統膠版印刷之間的品質差距逐漸縮小,「傳統膠印幾乎退出了印刷領域,」科比說。
然而,一些出版商仍認為如果一次性印刷圖書1,000冊以上,膠版印刷能夠更有效地節省成本。閃電資源公司總裁科比則反駁說,這樣比較是不客觀的,因為這樣計算出的每冊書的成本並沒有把庫存積壓的資金,以及因印量不夠而造成的損失考慮在內。「只要存在庫存積壓問題,按需印刷就能夠解決,」閃電資源公司的財務總監大衛‧普倫蒂斯說,「但也要給那些利用按需印刷進行首版印刷的出版商一個忠告,按需印刷不能運用在作品銷量很大的作家身上。」
按需印刷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在有客戶預定圖書之後再進行印刷、包裝;另一種是為達不到膠版印刷起印量的小印量圖書印刷,就是為庫存較小的出版商提供多種類型的圖書(從幾本到成百上千本)。這兩種方式都是基於同樣的技術,並且都為出版商、零售商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在閃電資源公司的廠房,任何種類的圖書都能在48小時內印刷、裝訂完畢並送到顧客手中。
閃電資源公司總裁科比介紹說,目前公司的業務正蒸蒸日上,他們準備在La Vergne基地擴建6.5萬平方英尺的廠房用來對圖書內容進行數位化。另外,公司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亞蘭敦(Allentown)建有13萬平方英尺的工廠;還在英國的密爾頓‧凱恩斯(Milton Keynes)擁有2.2萬平方英尺的分廠。這些工廠出版的圖書幾乎囊括了所有種類,從微軟的電腦類圖書到再版的16世紀的珍貴手稿,應有盡有。科比指出,按需印刷技術為大學出版社帶來福音,它的出現造就了大批自費出版人;而且還打造了一批「虛擬」的線上出版商——比如kissenger.net公司,它沒有專門的庫房,所有的按需印刷圖書都是透過網路出售的。
閃電資源公司下一步打算拓展全球業務。「太平洋沿岸的國家,如新加坡、韓國、澳洲是公司新的策略重點。」
按需印刷前景廣闊
雖然閃電資源公司已成為按需印刷領域的行業巨頭,但它並不是孤軍奮戰。Book Mobile也是一家經營按需印刷和短版印刷的公司,它位於明尼蘇達州,起初是經營室內設計。該公司的總裁唐‧里柏回憶說,他在1996年讀到一篇有關按需印刷的文章,便覺得這裡面大有文章可做。從那時起,這個公司一步步從只有一個全職的雇員發展到今天擁有35名員工和大約500家客戶。BookMobile利用按需印刷技術為一些個體書商提供版樣,同時還與一些大學出版社合作,如哈佛大學出版社。該公司還接收一些首版少於3,000冊的業務,大多是為小型文學出版社和大學出版社出版詩集。「我們要在價格和品質上與傳統的膠版印刷競爭,」里柏表示,「目前,我們的圖書都是透過正規的銷售管道發行,和傳統印刷品別無二致。」
Bridgeport National Bindery(BND)公司的銷售部副主管肯特‧拉森也贊同里柏的觀點,他認為,普通的消費者幾乎無法區分按需印刷出版物和膠版印刷出版物。BND公司成立於1947年,是一家主營圖書館圖書裝訂業務的家族企業。它在麻塞諸塞州的艾格旺鎮(Agawam)擁有7.5萬平方英尺的廠房。該公司自90年代開始涉足按需印刷領域。「剛開始我們很擔憂,因為這是在與和我們有業務來往的印刷商搶生意,但他們漸漸接受了我們,因為我們大多是做短版印刷業務,這些業務的印刷量對於他們來說太小了。」拉森說,「我們的按需印刷部門在短短的三年內就從3名員工發展到20名。」他還介紹說,公司55%的業務是與傳統出版商合作;30%的業務是與類似於LuLu.com和Shutterfly公司的網路出版商合作;另外15%的業務主要是來源於為印刷商裝訂圖書。
IBT公司的現任CTO比爾‧柯勞克爾在17年前離開了就職的約翰‧威立父子出版公司(John Wiley & Sons),與現任IBT公司總裁的約翰‧派格勞和副總裁鮑勃‧林德伯格成立了IBT公司。該公司位於紐約州的特洛伊市。柯勞克爾預算公司的收入平均每年成長約20%。IBT公司擁有135名員工和大約200家客戶,這些客戶大多是經營教材的出版商,如約翰威立集團、培生集團,以及一些專業書籍出版社和大學出版社。
柯勞克爾強調了幾點有關按需印刷和數位短版印刷的看法。「快速的周轉週期把出版社和他們的印刷商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一些專業書籍出版社往往在圖書還沒有出版的時候就接到訂單,按需印刷技術使他們可以立即追加印刷量,並且節省了庫存和資金。」IBT公司直接將圖書的電子版發送給遠在歐洲、新加坡等地的按需印刷合作商,「這種方式可以使圖書在發行地印刷,既節省了成本又迎合了本土化的需求。」另外,柯勞克爾說,按需印刷使得圖書出版商有能力提供從編輯、印刷到裝訂、運輸的全套服務流程。他強調說,「將整套流程集中在一個地方完成既節省時間也節省金錢。」目前,IBT公司已經與Books International(BI)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BI公司在維吉尼亞州建有一個倉庫中心,並且擁有大約70個客戶。屆時,IBT公司將在BI公司的生產車間裝配一套印刷、裝訂一體化的按需印刷系統。柯勞克爾介紹說,「我們負責印刷圖書,BI公司則負責將圖書運送到消費者或出版商手中。」
小眾化再版書及低價書的福音
據《出版商週刊》的調查顯示,大型出版社一般將按需印刷技術應用於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長尾理論涵蓋的小眾化圖書領域——線上搜索和數位印刷相結合,使得即使是內容最為生僻的圖書也能被找到。阿歇特出版集團的按需印刷部門經理阿德里安‧莫爾介紹說,他們公司自2000年開始大規模採用按需印刷技術,公司利用該技術前後出版了1,000種圖書。他說,「按需印刷技術和傳統的膠版印刷在品質上已經沒有差別。」阿歇特出版集團不僅利用按需印刷技術生產重版圖書,他們還利用該技術生產一些季節性圖書。
一些重點圖書進行首次印刷時仍然使用傳統膠版印刷,但一些追加的小數目訂單則使用按需印刷技術。莫爾從一些出版社的編輯那裡得到了一批絕版的圖書書目,他們利用按需印刷技術對這些圖書進行再版。「我們的總裁希望再版書能夠為公司帶來更多的利潤,所以我們要利用按需印刷技術出版更多的圖書。就目前的形勢看,這個項目運轉的還不錯,一些圖書收到的效益甚至超出了我們的預想。
然而,S&S公司的業務部高級副主管鄧尼斯‧尤勞認為,對於第一次印刷的圖書來說,按需印刷並不划算。「按需印刷的費用仍舊很高,」他說,「按需印刷每本書成本大約4到5美元,與膠版印刷相比,每本書的成本高了1美元。」但尤勞補充道,「大多數人希望將按需印刷技術應用到『長尾理論』領域。作者們都希望大眾能夠購買到自己的作品。我們公司也開展過按需印刷業務,但最終又回到了傳統的膠版印刷。」尤勞認為,如果利用按需印刷技術對一些圖書進行重版,圖書的種類就不再重要了,小說還是非小說都是一樣的。他介紹說,目前S&S公司利用按需印刷技術出版了2,600多種圖書,而且每年還要陸續增加300至400種。
羅曼和小菲爾德出版社(Rowman & Littlefield)及其姊妹公司全國圖書網(National Book Network)的總裁傑德‧里昂斯也贊同尤勞的觀點,他認為,按需印刷技術確實有所改良,產品品質也提高很多,但這種技術並不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圖書。「對於售價16美元的商務平裝書而言,按需印刷顯然是不合適的;但對於那些小眾化的再版書和價格便宜的圖書還是很適用的。」
羅曼和小菲爾德出版社9年 前添置了按需印刷設備,現在在英國分部也配置了按需印刷設備。里昂斯介紹說,自從安裝了按需印刷設備,出版社每月的印刷量由5,000冊成長到了3萬冊。里昂斯估算,羅曼和小菲爾斯出版社的資料庫中大約有7,000種圖書是專為按需印刷準備的。「我們出版社擁有5萬個國際標準圖書編號,在按需印刷技術出現之前,我們沒有充分發掘『長尾』部分的資源。按需印刷技術為我們帶來了新的巨大的收入來源。」
亞馬遜:按需出版的先鋒
亞馬遜一直是積極拓展新業務的典範。它也在按需印刷領域進行了一些新的嘗試。去年8月份,亞馬遜啟動了一項方便自助出版作者的按需出版計畫,即在Create Space子網站下為自助出版的作者設立網頁,銷售他們的圖書。亞馬遜還成立了按需印刷出版公司BookSurge,來為這些作者出版他們的作品。
作者透過亞馬遜的BOD專案自助出版,每本書要承擔至少3.15美元的費用,另外還要承擔黑白版印刷每頁2美分印刷費。此外,如果圖書在Create Space的網頁上銷售,要支付圖書定價的20%,如果在亞馬遜網站上進行銷售,將收取圖書定價的30%。由此算來,如果是一本定價25美元的黑白版圖書透過Create Space銷售,每售出一本,作者會得到14.85美元,而公司可獲得10.15美元。有的作者在達成自助出版協定後只訂購幾冊,並透過零售商直接銷售,這種情況下圖書一般是在亞馬遜的一個倉庫中心進行製作。如果有大宗訂單,可以由BookSurge印刷,雖然大宗的批發訂單可以有更高的折扣,但作者沒有版稅收入。
儘管BOD不為作者的圖書提供設計或行銷服務,但作者可以使用BookSurge提供的其他不同的服務。按需印刷項目的負責人艾倫‧馬丁表示,這個專案的目標客戶有兩類:一是那些只想出版少量圖書的作者,另一類是有商業抱負的作者。為了鼓勵後者,BOD的作者都自動成為亞馬遜內容集成計畫(Content Acquisition Program)的組成部分。在這個計畫下,主流出版社每個月向亞馬遜付費來獲得亞馬遜的銷售資料,這類似於圖書追蹤公司所提供的資料服務。

雖然按需印刷不適用於銷量很大的圖書,但在品種日益增多、單本書銷量日益下降以及滿足個性化出版及需求的潮流下,按需印刷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憑藉永不絕版和網路上永不下架的優勢,技術上日臻成熟的按需印刷公司下一步打算拓展全球業務,新加坡、韓國、澳洲將成為發展的策略重點。
創建於1997年的閃電資源(Lighting Source)公司,是美國乃至全球最早採用按需印刷技術的公司之一,作為美國最大的圖書批發公司英格拉姆(Ingram Industries)的一個下屬子公司,閃電資源公司在過去10年中逐步發展壯大,成為提供按需印刷服務的公司中的翹楚。
閃電資源公司的總部位於美國田納西州,這裡也是按需印刷技術的中心。據公司總裁科比‧貝斯特介紹,該公司成立初期只有3個員工,發展到今天它已成為擁有500多名員工的大企業;該公司採用數位化系統每週可掃描約2,000冊圖書,一個月可印刷約120萬冊圖書。11個月可以印刷1,000萬冊圖書,而採用傳統印刷模式,要用7年才能完成。
按需印刷為開創新的出版經營模式提供了技術支援。以前,出版商要先印製出成千上萬冊圖書,然後再想方設法將它們賣出去,但按需印刷技術改變了以往的出版模式。按需印刷使出版商可以在印刷之前先接收圖書訂單,然後再將印刷成品直接運送給消費者、零售商或是出版社的倉庫。隨著按需印刷和傳統膠版印刷之間的品質差距逐漸縮小,「傳統膠印幾乎退出了印刷領域,」科比說。
然而,一些出版商仍認為如果一次性印刷圖書1,000冊以上,膠版印刷能夠更有效地節省成本。閃電資源公司總裁科比則反駁說,這樣比較是不客觀的,因為這樣計算出的每冊書的成本並沒有把庫存積壓的資金,以及因印量不夠而造成的損失考慮在內。「只要存在庫存積壓問題,按需印刷就能夠解決,」閃電資源公司的財務總監大衛‧普倫蒂斯說,「但也要給那些利用按需印刷進行首版印刷的出版商一個忠告,按需印刷不能運用在作品銷量很大的作家身上。」
按需印刷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在有客戶預定圖書之後再進行印刷、包裝;另一種是為達不到膠版印刷起印量的小印量圖書印刷,就是為庫存較小的出版商提供多種類型的圖書(從幾本到成百上千本)。這兩種方式都是基於同樣的技術,並且都為出版商、零售商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在閃電資源公司的廠房,任何種類的圖書都能在48小時內印刷、裝訂完畢並送到顧客手中。
閃電資源公司總裁科比介紹說,目前公司的業務正蒸蒸日上,他們準備在La Vergne基地擴建6.5萬平方英尺的廠房用來對圖書內容進行數位化。另外,公司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亞蘭敦(Allentown)建有13萬平方英尺的工廠;還在英國的密爾頓‧凱恩斯(Milton Keynes)擁有2.2萬平方英尺的分廠。這些工廠出版的圖書幾乎囊括了所有種類,從微軟的電腦類圖書到再版的16世紀的珍貴手稿,應有盡有。科比指出,按需印刷技術為大學出版社帶來福音,它的出現造就了大批自費出版人;而且還打造了一批「虛擬」的線上出版商——比如kissenger.net公司,它沒有專門的庫房,所有的按需印刷圖書都是透過網路出售的。
閃電資源公司下一步打算拓展全球業務。「太平洋沿岸的國家,如新加坡、韓國、澳洲是公司新的策略重點。」
按需印刷前景廣闊
雖然閃電資源公司已成為按需印刷領域的行業巨頭,但它並不是孤軍奮戰。Book Mobile也是一家經營按需印刷和短版印刷的公司,它位於明尼蘇達州,起初是經營室內設計。該公司的總裁唐‧里柏回憶說,他在1996年讀到一篇有關按需印刷的文章,便覺得這裡面大有文章可做。從那時起,這個公司一步步從只有一個全職的雇員發展到今天擁有35名員工和大約500家客戶。BookMobile利用按需印刷技術為一些個體書商提供版樣,同時還與一些大學出版社合作,如哈佛大學出版社。該公司還接收一些首版少於3,000冊的業務,大多是為小型文學出版社和大學出版社出版詩集。「我們要在價格和品質上與傳統的膠版印刷競爭,」里柏表示,「目前,我們的圖書都是透過正規的銷售管道發行,和傳統印刷品別無二致。」
Bridgeport National Bindery(BND)公司的銷售部副主管肯特‧拉森也贊同里柏的觀點,他認為,普通的消費者幾乎無法區分按需印刷出版物和膠版印刷出版物。BND公司成立於1947年,是一家主營圖書館圖書裝訂業務的家族企業。它在麻塞諸塞州的艾格旺鎮(Agawam)擁有7.5萬平方英尺的廠房。該公司自90年代開始涉足按需印刷領域。「剛開始我們很擔憂,因為這是在與和我們有業務來往的印刷商搶生意,但他們漸漸接受了我們,因為我們大多是做短版印刷業務,這些業務的印刷量對於他們來說太小了。」拉森說,「我們的按需印刷部門在短短的三年內就從3名員工發展到20名。」他還介紹說,公司55%的業務是與傳統出版商合作;30%的業務是與類似於LuLu.com和Shutterfly公司的網路出版商合作;另外15%的業務主要是來源於為印刷商裝訂圖書。
IBT公司的現任CTO比爾‧柯勞克爾在17年前離開了就職的約翰‧威立父子出版公司(John Wiley & Sons),與現任IBT公司總裁的約翰‧派格勞和副總裁鮑勃‧林德伯格成立了IBT公司。該公司位於紐約州的特洛伊市。柯勞克爾預算公司的收入平均每年成長約20%。IBT公司擁有135名員工和大約200家客戶,這些客戶大多是經營教材的出版商,如約翰威立集團、培生集團,以及一些專業書籍出版社和大學出版社。
柯勞克爾強調了幾點有關按需印刷和數位短版印刷的看法。「快速的周轉週期把出版社和他們的印刷商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一些專業書籍出版社往往在圖書還沒有出版的時候就接到訂單,按需印刷技術使他們可以立即追加印刷量,並且節省了庫存和資金。」IBT公司直接將圖書的電子版發送給遠在歐洲、新加坡等地的按需印刷合作商,「這種方式可以使圖書在發行地印刷,既節省了成本又迎合了本土化的需求。」另外,柯勞克爾說,按需印刷使得圖書出版商有能力提供從編輯、印刷到裝訂、運輸的全套服務流程。他強調說,「將整套流程集中在一個地方完成既節省時間也節省金錢。」目前,IBT公司已經與Books International(BI)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BI公司在維吉尼亞州建有一個倉庫中心,並且擁有大約70個客戶。屆時,IBT公司將在BI公司的生產車間裝配一套印刷、裝訂一體化的按需印刷系統。柯勞克爾介紹說,「我們負責印刷圖書,BI公司則負責將圖書運送到消費者或出版商手中。」
小眾化再版書及低價書的福音
據《出版商週刊》的調查顯示,大型出版社一般將按需印刷技術應用於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長尾理論涵蓋的小眾化圖書領域——線上搜索和數位印刷相結合,使得即使是內容最為生僻的圖書也能被找到。阿歇特出版集團的按需印刷部門經理阿德里安‧莫爾介紹說,他們公司自2000年開始大規模採用按需印刷技術,公司利用該技術前後出版了1,000種圖書。他說,「按需印刷技術和傳統的膠版印刷在品質上已經沒有差別。」阿歇特出版集團不僅利用按需印刷技術生產重版圖書,他們還利用該技術生產一些季節性圖書。
一些重點圖書進行首次印刷時仍然使用傳統膠版印刷,但一些追加的小數目訂單則使用按需印刷技術。莫爾從一些出版社的編輯那裡得到了一批絕版的圖書書目,他們利用按需印刷技術對這些圖書進行再版。「我們的總裁希望再版書能夠為公司帶來更多的利潤,所以我們要利用按需印刷技術出版更多的圖書。就目前的形勢看,這個項目運轉的還不錯,一些圖書收到的效益甚至超出了我們的預想。
然而,S&S公司的業務部高級副主管鄧尼斯‧尤勞認為,對於第一次印刷的圖書來說,按需印刷並不划算。「按需印刷的費用仍舊很高,」他說,「按需印刷每本書成本大約4到5美元,與膠版印刷相比,每本書的成本高了1美元。」但尤勞補充道,「大多數人希望將按需印刷技術應用到『長尾理論』領域。作者們都希望大眾能夠購買到自己的作品。我們公司也開展過按需印刷業務,但最終又回到了傳統的膠版印刷。」尤勞認為,如果利用按需印刷技術對一些圖書進行重版,圖書的種類就不再重要了,小說還是非小說都是一樣的。他介紹說,目前S&S公司利用按需印刷技術出版了2,600多種圖書,而且每年還要陸續增加300至400種。
羅曼和小菲爾德出版社(Rowman & Littlefield)及其姊妹公司全國圖書網(National Book Network)的總裁傑德‧里昂斯也贊同尤勞的觀點,他認為,按需印刷技術確實有所改良,產品品質也提高很多,但這種技術並不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圖書。「對於售價16美元的商務平裝書而言,按需印刷顯然是不合適的;但對於那些小眾化的再版書和價格便宜的圖書還是很適用的。」
羅曼和小菲爾德出版社9年 前添置了按需印刷設備,現在在英國分部也配置了按需印刷設備。里昂斯介紹說,自從安裝了按需印刷設備,出版社每月的印刷量由5,000冊成長到了3萬冊。里昂斯估算,羅曼和小菲爾斯出版社的資料庫中大約有7,000種圖書是專為按需印刷準備的。「我們出版社擁有5萬個國際標準圖書編號,在按需印刷技術出現之前,我們沒有充分發掘『長尾』部分的資源。按需印刷技術為我們帶來了新的巨大的收入來源。」
亞馬遜一直是積極拓展新業務的典範。它也在按需印刷領域進行了一些新的嘗試。去年8月份,亞馬遜啟動了一項方便自助出版作者的按需出版計畫,即在Create Space子網站下為自助出版的作者設立網頁,銷售他們的圖書。亞馬遜還成立了按需印刷出版公司BookSurge,來為這些作者出版他們的作品。
作者透過亞馬遜的BOD專案自助出版,每本書要承擔至少3.15美元的費用,另外還要承擔黑白版印刷每頁2美分印刷費。此外,如果圖書在Create Space的網頁上銷售,要支付圖書定價的20%,如果在亞馬遜網站上進行銷售,將收取圖書定價的30%。由此算來,如果是一本定價25美元的黑白版圖書透過Create Space銷售,每售出一本,作者會得到14.85美元,而公司可獲得10.15美元。有的作者在達成自助出版協定後只訂購幾冊,並透過零售商直接銷售,這種情況下圖書一般是在亞馬遜的一個倉庫中心進行製作。如果有大宗訂單,可以由BookSurge印刷,雖然大宗的批發訂單可以有更高的折扣,但作者沒有版稅收入。
儘管BOD不為作者的圖書提供設計或行銷服務,但作者可以使用BookSurge提供的其他不同的服務。按需印刷項目的負責人艾倫‧馬丁表示,這個專案的目標客戶有兩類:一是那些只想出版少量圖書的作者,另一類是有商業抱負的作者。為了鼓勵後者,BOD的作者都自動成為亞馬遜內容集成計畫(Content Acquisition Program)的組成部分。在這個計畫下,主流出版社每個月向亞馬遜付費來獲得亞馬遜的銷售資料,這類似於圖書追蹤公司所提供的資料服務。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