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全球紙業暨新聞紙產業分析( 一 )
2008/01/31 16:51
瀏覽2,411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全球新聞紙需求旺盛價格連續上漲
世界經濟的復甦與成長帶動了對新聞紙需求的成長,同時各大紙廠採取限產政策,庫存枯竭,今年以來國際新聞紙價格節節攀升。
北美新聞紙三大龍頭企業6月份相繼宣佈,自9月1日起,將每噸新聞紙的售價在610美元的基礎上再次提高50美元,漲幅高達9%。這是繼4月1日漲價之後的又一輪漲價。第三季度亞洲的新聞紙報價為500-560美元/公噸(第一季度每噸700美元,第二季度每噸550美元-570美元)。
這三大龍頭企業是阿比提比(Aditibi Consolidated)、博特(Bowater)和克魯格(Kruger),此三大企業所生產的新聞紙占北美市場的55%。其中阿比提比一個新近併進的紙廠輸入台灣的新聞紙就多達4萬噸,他們對世界新聞紙的市場有很強的控制能力,其提價舉措,勢必會迅速波及全球。譬如台灣的唯一的一家新聞紙廠——中興紙業也將出台漲價舉措,準備將紙價漲高2成,以期與國際市場同步。
新聞紙漲價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產品供不應求
美國經濟連年穩定成長,拉動了廣告業和報業和繁榮,報紙增刊和擴版的結果擴大了對新聞紙的需求。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情況亦然。
紙業巨頭併購,控制力度增強
譬如,加拿大一家重要的新聞紙製造商都諾公司(Donohue)併購了加拿大另一商家芬利森林工業公司(Finlay Forest Industries Inc.),最後又一起被阿比提比併購,使其業界老大的地位越發凸現,對世界新聞紙市場價格的控制能力越發遊刃有餘。為了搶佔利好時機,阿比提比進入三季度已超產17.5萬噸,但是,雖然超產超賣,其出資人卻要求適時限產40萬噸,以保持其有利的價格地位。
一、全球造紙行業的基本狀況
2005年紙和紙板產量位居前10位的國家是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加拿大、芬蘭、瑞典、韓國、法國和義大利,產量合計占世界總產量的72.4%。2005年紙漿產量位居前10位的國家有美國、加拿大、中國、瑞典、芬蘭、日本、巴西、俄羅斯、印尼和印度,產量合計占世界總產量82.3%,其中化學漿占紙漿產量的67.1%,機械漿占18.9%。2005年全球人均紙及紙板年消費量為56.3千克,其中以北美人均消費水準最高,為293千克,亞洲和非洲最低,分別為35.3千克和6.8千克。
世界造紙工業貿易趨勢
加拿大、巴西、瑞典、智利、芬蘭是全球商品紙漿出口量較大的國家,2005年上述五國紙漿淨出口量約占世界商品紙漿總產量的51.0%。2005年紙漿進口較多的國家有中國、德國、義大利、韓國和日本,淨進口量約占世界商品紙漿總產量的42.0%。中國屬淨進口國,2005年紙漿進口量約占世界商品紙漿總產量的16%。在廢紙貿易中,世界廢紙進口量4,156萬噸,出口量3,990萬噸,淨出口量2,796萬噸。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廢紙供應國,2005年美國淨出口量1411萬噸。2005年中國進口廢紙1,703萬噸,為世界第1位,占世界廢紙出口量的42.7%,占淨出口量的61%。
隨著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本國資源的回收利用,預計全球廢紙的貿易量將有減少的趨勢。
世界造紙產品和紙漿需求趨勢
根據世界經濟發展趨勢,「11.5」期間世界紙漿、紙及紙板需求總體仍呈成長趨勢,預計紙漿年均遞增2-2.5%,紙及紙板年均遞增2.5-3.0%,到2010年世界紙漿需求量將由2005年的1.87億噸增至2.08-2.13億噸。世界紙及紙板需求量將由2005年3.66億噸增至
4.15-4.25億噸。
世界20大產紙國及地區發展平穩
世界20大產紙國及地區近幾年發展平穩。2006年世界紙與紙板產量排在前20位的國家(地區),與2005年、2004年和2003年均相同,但排列順序略有變化。如德國在2002年至2004年都名列第5位,2005年和2006年升至第4位,而加拿大則相反由第4位退至第5位。義大利紙產量2006年首次超過1,000萬噸,排名由第10位升至第9位。亞洲的印尼、印度和泰國的名次,各向前提升1位,但台灣則退後1位。
20大產紙國(地區)中,歐洲有9個,亞洲有7個,北美洲有2個,南美洲有2個。20大產紙國(地區)的合計產量2006年為3.41億噸,占世界總產量的89.1%。
紙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國家有10個,合計產量為2.78億噸,占世界總產量的72.6%。
世界紙與紙板總產量從1998年起超過3億噸,2000年增到3.24億噸,但2001年減為3.18億噸,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分別增到3.3億噸、3.4億噸和3.5億噸,2005年為3.67億噸,2006年成長了4.3%,達3.83億噸。
中國紙與紙板產量連年快速成長。2002年至2006年間,中國紙與紙板產量由4,300萬噸增加到6,500萬噸,合計增幅達51%,年均成長10.9%。2006年中國紙與紙板產量成長了16.1%,增量為900萬噸。
去年中國生產的6,500萬噸紙與紙板中,新聞紙375萬噸、成長7.6%,印刷書寫用紙1680萬噸、成長7.1%,生活用紙470萬噸、成長 7.8%,包裝用紙520萬噸、成長2%,白紙板940萬噸、成長19%,箱紙板11,500萬噸、成長7.4%,瓦楞原紙1,130萬噸、成長18.9%,特種紙110萬噸、成長22.2%,其他紙與紙板125萬噸、成長38.9%。
美國紙產量近年來徘徊不前,不過仍是全球最大的紙和紙板生產國。2002年至2006年間美國紙與紙板產量由8,087萬噸增至8,407萬噸,合計增幅為4%,年均成長率不足1%。2006年美國紙與紙板產量為8,407.3萬噸、比上年成長0.7%,其中紙為3,366.4萬噸、比上年成長2.3%,紙板為5,040.9萬噸、成長1.4%。
日本紙與紙板產量在2002年至2006年,由3,065萬克噸增至3,111萬噸,合計增幅僅為1.5%,年均成長率只為0.4%。2006年日本生產了3,110 萬噸紙與紙板、比上年成長0.5%。紙類產量為1,910萬噸,其中印刷與資訊用紙為1,154萬噸,新聞用紙產量為377萬噸,衛生用紙為176萬噸,包裝用紙為98萬噸。紙板產量2006年為1,204萬噸,其中瓦楞原紙產量為932萬噸,紙器用紙板為187萬噸。
德國紙與紙板產量2002年為1,853萬噸,2006年增至2,266萬噸,合計增幅為22.3%,年均成長5.2%。德國2006年生產的紙板與包裝紙為922萬噸、比上年的880萬噸成長8.5%,其他紙品為1,344萬噸、比上年的1,318萬噸成長2%。
加拿大紙與紙板產量2002年和2004年曾在2,000萬噸以上,2006年減為1,817萬噸,其中紙類為1,451萬噸、比上年的1,578萬噸減少9%,紙板為366萬噸、比上年的372萬噸減少1.8%。(2008.1.5/中國新聞出版報)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