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看成嶺側成峰 2006

硬漢嶺稜線(中華電信山頭)眺望關渡平原
借用一下蘇軾的“題西林寺壁”,把廬山換成觀音山,來做開頭。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坌嶺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觀音山是位在淡水河左岸的獨立山群,從台北、淡水、林口等地區很輕易的就可以看到她,希望藉由不同角度、不同時間觀看的照片,能讓大家對觀音山有不一樣的感覺。
更多照片在
https://city.udn.com/v1/blog/photo/album.jsp?uid=hw1123&f_BOOK_ID=40371

二重疏洪道花田看觀音山
觀音山位於淡水、八里和五股間,東濱淡水河與淡水小鎮相望,西臨林口臺地,北望無垠海洋,南接臺北盆地。全區有十八連峰,地形壯觀,從樹林、新莊或淡水遠眺觀音山,峰稜連接,彷彿一幅莊嚴的觀世音側面像,若從圓山天文臺上遠觀,則又如仰躺曲膝的觀音。傳聞呂洞賓為了能欣賞觀音,便托夢給其信眾,在木柵建造指南宮,期能朝夕相望。
由淡水河口北岸眺望,山形像一座觀音斜臥在淡水河畔,登山望海,加上山間不時有雲氣繚繞,形成靈山勝境。而風景區內有多座古剎,更增添觀音山的靈性。登上山頂俯視台灣海峽,東望關渡,風景如畫自海上西來的氤氣化為浮雲,飄動流梭於群峰之間,時有飄綿滾絮,變化萬千,昔日為淡水八大景之一,稱之「坌嶺吐霧」。
在荷蘭人統治時代,觀音山叫淡水山,但漢人習稱八里坌山,係因山邊的原住民部落八里坌社而得名。古代隸興直及八里坌堡,故亦稱興直或八里坌山。康熙年間,乃延用八里坌山的地名。八里坌山的特殊景致很早就被台灣的文人所注意,尤其當海霧或雲氣籠罩時。而至乾隆29年之前「坌嶺吐霧」已成為公認為最美的風景,並登上淡水廳誌風景點的榜首。八里坌山改稱觀音山,大概是在乾隆30年代之際。根據考證,是因為胡焯猷於乾隆17年(1752)獻建奉祀觀音菩薩於八里坌山的西雲禪寺,之後人們就逐漸習稱八里坌山為觀音山。而凌雲寺也創建於乾隆年間,同樣供奉觀音菩薩。或許觀音山名稱的由來,應與觀音佛寺的興建有關。

關渡 / 淡水芊蓁林 / 淡水渡船頭 / 紅樹林捷運站

林口108縣道五林路 / 關渡碼頭 / 八里焚化廠 / 蘆堤公園微風運河

紅樹林步道 / 北投吳氏家祠 / 關渡碼頭 / 硬漢嶺稜線

竹圍河畔自行車步道 / 社子島 / 關渡自強路口 / 疏洪道生態公園

八里挖子尾 / 大屯山 / 小坪頂 / 淡水榕堤 / 關渡聖景路 / 北投威靈頓山莊
- 7樓. 山畝2010/06/04 16:43
- 6樓. 史瑞克12007/02/05 16:31相片會騙人
人眼可以看到所有的景物,而相片只是擷取其中最美的一小部份。
不管怎樣,在多年以後,獲得相片的過程依舊深深烙印,清淅彷如在眼前。
- 5樓. Lu2007/02/05 13:28相片比實景美
記憶比事實更甜 因為經過歲月的過濾 把美好的留下 忘卻了煩惱及痛苦
- 4樓. 史瑞克12007/02/05 11:00感謝
這些照片是平常經過時 隨手拍下的坌嶺倩影
算一算 也有十餘趟
環境的美醜在大家心中 點滴在心頭
只是照片要秀出美美的一面罷了
若我不說 又有誰知道 我曾走過死魚臭味瀰漫的河邊
- 3樓. 快樂‧阿齊 อะ ฉี2007/02/03 00:03美啊
拍的不錯ㄝ
什麼時候關渡淡水八里...變得這麼漂亮??
該天也來去走一走...

- 2樓. 史瑞克12007/02/02 14:46看山不是山
去年外出遊玩拍照時,總不忘隨手拍下觀音山。
查了網路資料後,還發現有一些地方還沒去過,如石壁腳....
我離觀音山很近,可以繼續逛透透。
呵呵
- 1樓. 茶花小屋2007/02/02 1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