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龍山寺三川殿正面的第一聯,就是康有為寫的對聯。
.................................................***................................................
我不是看了艋舺這電影,才去了龍山寺....,我至今還沒看....
也不是、為求財求平安,才去看龍山寺...才去拜觀音拜菩薩.....。..
....................................................................................................................................
我是...對一段記述...發生興趣.....
跑去龍山寺幾趟,照了些圖片回來.......
結果發現,...學者之言,也同樣要保留三分、要存疑的。
..................................................................
有一所藝術大學的田野調查....,發現了龍山寺三川殿前的第一聯...是個鎮殿之寶...
這聯是戊戌百日維新的推手、光緒的老師...康有為(左上圖)寫的!
上聯是..龍舸渡迷津發大慈雲只要眾生回首(右圖)
下聯是..山門開覺路入歡喜地更進十住安心(下圖)
調查報告寫說,這是老康要開悟他的皇帝學生光緒寫的...,要大家回頭...最後必入歡喜之地...。
因為...,.龍舸可是指皇帝坐的船...;這是個借喻暗示、別有所指的聯...。看透了學問可大了.....
..........................................................................
當我進了龍山寺的山門.....,第一眼就看到這三川殿。(也是俗稱的拜殿,寺裡稱它為前殿。見文上之圖).....
這拜殿比一般廟宇的寬大,...五開間...,正門和左右兩個側門都被封了起來....,想來是特別日子,或特別人來才開的...
而最靠邊的左右,有信眾出入的龍門、虎門開着。(進出有講究,可別羊入虎口...要從右邊入....)
走到正門前,正眼一看,...不假吔...,正中一對,正是晚清大書法家康有為寫的聯....;落款却刻在上聯邊:辛酉年孟冬吉旦南海康有為書(右圖)。...可是再看下去....
署款的下頭,竟接寫了個...魏清德拜撰(註1)....,這...,不就是說:聯的文句,是魏清德擬的,揮筆書寫的是康有為......,那...,怎麼會是...老康「含沙射影...,要悟導」他的皇帝學生呢....
當然也可能會,是魏清德揣摩老康的際遇,而代擬...經老康同意,配合着龍山寺的起首崁名,推擬而得的詩句囉....。
但,回家整理圖片時,又發現了一個蹊蹺......推想不對了.....
................................................................................................
我在巡看欣賞這些廟聯、寺文時...,發現了一兩件有趣的事,...先就照了相回家再說.....
在正殿的左右牆堵.....,意外發現了...,也有老康的門生,梁啟超的一幅壁詩(在左壁);而在另一面牆的外堵,.....竟也有,國父孫中山的股肱,胡漢民的一方壁文....(註2)
這可妙絕妙絕...,難得一見了......
這兩人,當年同時避難日本時,梁在橫濱辦〈新民叢報〉;胡在東京辦〈民報〉,雖然王不見王,可是為了君主立憲、共和立憲...,筆仗一來一往打得沒日沒夜....。
今天,竟然在台北的龍山寺,也會隔殿交會上了....,一左一右,各抒心懷......;但這交會的年代,看梁詩後的落款,署明是..辛亥三月....。
這不就是快十月辛亥武昌起義了嗎....,回頭再一看老康的署款...,却是..辛酉孟冬;一查,辛酉是民國十年...,比梁文還要晚上十年...;那時...光緒不是早已作古,清朝也已成了歷史年代嗎....
那...還談什麼悟導、開導光緒....,又影射個什麼呢.....。...開悟自己吧.....
................................................................................................................................
註1..魏清德是新竹人,原籍福建泉州。是前台大醫院院長、中研院院士魏火曜的尊翁。日据時曾任〈台灣日日新報〉漢文部主任。能詩能寫,是北台文壇領袖之一.....
註2..圖..
左為胡漢民文..
蕭蕭涼氣滿庭除
愜意燈前一卷書
曉色窺人常不悞
草蛩嗚後鳥鳴初
印為..胡印漢民(陰文)展堂(陽文)
右為梁啟超文..
公卿官黨排宗澤
帷幄無人用岳飛
遺老不應知此恨
亦逢漢節解沾衣
上印..啟超長壽(陰文)下印任公(陽文)
這兩首七言絕句,才真是別有所指哩,一點不像是廟詩,涵意特別......。
滿庭除...滿庭指什麼?一卷書,是什麼書...?後兩句,在暗示何時起義嗎....
而梁詩,喻意更白,宗澤、岳飛...,正是自比師徒倆的康梁際遇了....
這二詩,比起老康的聯,更耐人尋味.....有意義,我搜遍網絡,還無人記錄......
....................胡漢民.............................................梁啟超.....................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0樓. *2012/08/05 08:03很有意思
很充實精彩的典故與詩聯,能這樣遊龍山寺,真幸福喔!
- 19樓. 山下阿哥2011/03/28 20:52小二哥
上窮碧落下黃泉
甚麼都不放過。
謝謝謬獎... 新新小二 於 2011/09/19 04:23回覆 - 18樓. MLIN2010/08/07 15:37不知
大作發表迄今已有 90 天了
不知何時可饗續文
老兄..抱歉了...我在此文十天後已發表過....(不只一篇),又怕埋沒了此文...
也自我評選,覺得有些汗顏...煞是自我貼金,是與人無益之文...也就存檔了一些...
老兄要看,就再晾個幾天吧....
謝謝賞光...
新新小二 於 2010/08/07 16:43回覆 - 17樓. 胡格2010/07/16 05:54早安
今兒個看了您的格子真是長了不少見識
其中特別喜愛這篇
話說先生若有機會探訪龍山寺的廟祝或是地方上的耆老的話
說不定可以聽到一些故事
如此我們就有續集可以看了呢^ ^ <-----貪心的任二
抱歉....漏了向妳致謝、致意.....
今日回頭才發現妳的鼓勵....
其實...要寫之前...搜羅了些龍山寺的掌故歷史...,下筆時一度也帶入....
後來...一是扯離了主題、二是文拉的太長、三是...別人也都寫了,何必多此一章....
妳要有興趣,上網一搜羅...太多了....
續篇..有些孤芳自賞...亦請多指教.... 08/24
新新小二 於 2010/08/24 18:15回覆 - 16樓. 桂花兒2010/06/02 23:14好開心耶!
能認識這樣的部落格,
真是三生有幸。
- 15樓. 峨眉愚夫&婦---神妙獨到秋毫顛2010/05/27 21:21嘿嘿嘿........
嘿嘿嘿........沒學問真不能隨便亂推理,貽笑大方了!
- 14樓. 峨眉愚夫&婦---神妙獨到秋毫顛2010/05/26 21:04會不會........?
忽有一想,請教先生......
有沒有可能是......聯是康先生作的,多年後,龍山寺修建正殿需聯,魏清德先生因而提筆書寫了康先生的舊聯。
我們會有現在這種誤會,可能是近年以來,人們對撰寫、書寫之用法與古人不同,是故石柱上記錄"康有為書",轉換為今日用與應是 :"康有為撰";而魏清德先生因書寫了身分、地位高於自己的康先生之聯,故落款為"魏清德拜撰"。
大膽推測,不知合理否? 還請先生多多指教.......
先生用心推測,應是有心人...也是求知存欵的好習性...先致敬...
但我個人認為....
一、這不是近年刻的聯...有90年了...。前殿最近一次改修建應是辛酉年前後...,(因為拜殿內甚多柱聯均落款為辛酉年..).此時康還住上海,参與張勳復辟失敗...,人還活着...,不需用舊聯;且光緒在世時,怎知十餘年後,要有..龍山..兩字的提首崁名聯..
二、字跡為康體...獨樹一格;魏清德要代寫,不會連字體也要仿吧...
三、撰、與書...,詞意分的清清楚楚...,否則這廟裡的聯、匾...和其他人的文獻...全要翻案..那...
新新小二 於 2010/05/27 09:57回覆 - 13樓. 峨眉愚夫&婦---神妙獨到秋毫顛2010/05/22 08:33入太廟
先生文章學問大,少學多問,盼莫怪 !過譽...謝;多多指教...為感... 新新小二 於 2010/05/22 17:21回覆 - 12樓. 峨眉愚夫&婦---神妙獨到秋毫顛2010/05/22 07:13別從左邊入?
竊以為,左青龍,何以莫從左入? 此左,是言入者之左,非寺門之左,然否?左青龍..右白虎...,所言者...都以主體之位而定...
此所指...正是寺門之左...;入寺之人...靠右行入...
有些寺廟..會有標示..,龍山寺則僅標明入口..出口...,但,有些人行而未見...
謝訪...
新新小二 於 2010/05/22 17:19回覆 - 11樓. 123酷媽2010/05/20 21:44可惱啊 可惱
去了幾趟龍山寺
竟然不知有這些名家門聯
每回只是坐在簷下一角
默看香煙裊裊之前
悲苦眾生向神像喃喃訴願
下回再去
可要特別留意門聯
別說是妳...我住了五十多年台北...,也沒注意看那些提字...
最多...看到..那個大官...,又掛上一匾...,認同,就有選票唄...
可惜...廟柱無法拓字...
妳看到全國唯一的一對...從頂到底的..銅鑄龍柱了沒( 除此一對外,只有石雕、木雕龍柱 )....是寶吔...
新新小二 於 2010/05/21 10:4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