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菜阿嬤陳樹菊
賣菜阿嬤陳樹菊從美國回來了,這段期間阿嬤的新聞充斥報端,阿嬤一夕爆紅,故事的來龍去脈就不用我多贅述了。
但我想這一切應該不是她所願意的,也不是她當年立志行善所預想的;因為從她受訪的過程中可以感覺得出來,她不是那種喜歡生活在鎂光燈底下的明星或政治人物。
她很樸素,一個2百塊不到在菜市場買的袋子,掛在脖子上就這樣到了美國,全身的行頭不到1千元;其實,要不是她這次獲選為美國「時代雜誌百大人物」,我想在台灣大概沒有幾個人認識她,包含我個人在內。
她很大方無私,寧願自己粗茶淡飯儉樸過日子,她過去累積的捐款金額已經將近千萬,對比她賣菜辛苦的收入,真可謂天文數字。
她是一個價值,讓我們瞭解到人性可貴的一面;那幾天,我看這個新聞,心裏頭頗受感觸,也深受感動,台灣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活力很強勁,人性的溫暖處處都有。
我覺得阿嬤陳樹菊的個子雖然很矮小,但是她的作為,卻讓我覺得她的偉大。
瞭解她過去的善行事績「今年60歲的陳樹菊幼時家貧,13歲國小畢業後就在市場擺攤賣菜,省吃儉用,存下的錢全部用於社會公益,除86年捐款1百萬元給母校仁愛國小成立急難救助獎學金,90年再捐出450萬元給母校興建圖書館,98年則捐1百萬元給阿尼色弗兒童之家,並從85年起,認養3名院童,每年固定捐3萬6千元。」,更不得不讓人佩服她行善數十年如一日的毅力。
她的一些平凡的語句,沒有經過修飾,卻深深影響了很多人。
「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
「積德不積財,人生短短,什麼時候回去(離開人世)不知道,留那麼多錢是要給誰?還不如做點善事、積點德。」
「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回餽反而帶來喜悅。」
「幫助人又沒什麼,大家都可以做,捨得與不捨得而已,只要有心,一定能做到。」
報載阿嬤陳樹菊小時候家境其實不好,而從此發願去幫助別人;記得我看過謝爾.希爾弗斯坦(Shel Silverstein)所寫的失落的一角「The Missing Piece」,其中有兩句話「體認到生命中的缺口,彷若我們心頭的一根刺,時時提醒我們謙卑,要懂得憐恤。」、「體認到每個生命都有欠缺,我也不會再去與人做無謂的比較了,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阿嬤陳樹菊真可謂實行者,她將小愛真正化為大愛,而將人性的光輝發揚到了極致。
這個新聞給我們最大的啟發,就是行善不需要等到自己發了大財,行善可以從自己身邊做起,相信從此以後也會有很多「陳樹菊」們。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4樓. 哲絮2010/05/31 19:56精采
在許多平凡的小人物身上,我看到身為人的最高價值;
在許多知識份子身上,我看到自私自利,斤斤計較,
有時想想:文憑學歷能讓一個人變得更好,更高尚嗎?
我外婆沒有讀書,但她在我心中勝過任何大學教授。
前一篇文的討論雙方都很用心,觀文的人也獲益良多。
﹝你少寫文,而我家快要關門了!﹞
很高興看到哲絮的回應,最近比較忙,部落格疏於經營,再等一段時間,時間會比較充裕,有更多時間充實我的部落格。
大溪小馬 於 2010/05/31 22:16回覆 - 3樓. 看雲2010/05/12 01:26表揚好人好事
相信現在作善事的小人物並不少,只是媒體習於追逐名人,尤其是出醜的名人,默默行善的好人就只有曖曖內含光了。剛剛看了弒親殺妻害子的新聞,覺得社會雖然不完美,但還是報導多一點光明面比較好;不然,社會新聞報導那麼多黑暗面,一旦性情乖戾的人遇到難關走不過,就有樣學樣,甚至以暴力相向自己的親人;其實最心疼的是小孩子,還有那麼長的人生路要走,如何去接受那樣殘酷的事實。
大溪小馬 於 2010/05/12 20:28回覆 - 2樓. 雅筑 清淨蓮台2010/05/11 12:44您 知 道 嗎?
我初次看到這則新聞時, 感動的掉眼淚.
同樣的"錢",有人省下錢,捐給有須要的人.
同樣的"錢",有人花不夠,用搶的拐的也要弄到手.
這是怎樣的人心世界.
希望我們有心為善者,要真正多用心.
阿 彌 陀 佛
普賢行願品:
眾生至愛者身命,諸佛至愛者眾生;
能救眾生身命,則能成就諸佛心願。 雅 筑 合十很感謝雅筑(清淨蓮台)的回應,您說「希望我們有心為善者,要真正多用心.」這點我非常認同;其實看到這則新聞,我很感動,相信很多人一定也跟我一樣。我希望台灣未來更好,畢竟這是我們子孫世世代代繁衍的地方;「勿因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在這個小島上,我們所做的任何一件事,到最後都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親朋好友。發心從自身做起,我現在已經用更績極的方式去做,在看了這個新聞之後。
大溪小馬 於 2010/05/11 13:54回覆 - 1樓. 雅筑 清淨蓮台2010/05/11 10:10真 心
真 善 不 為 人 知 使 為 大 善 .
現今社會有許多為善仍然不為人知.
但是也有為善者廣為宣傳人人皆知!
真正善出自內心者,常常是不予人知曉的.
樹菊阿姨這件她自己覺得那真是意外??!!
我想以後她不會在與外人聊到她的過去了..
普賢行願品:
眾生至愛者身命,諸佛至愛者眾生;
能救眾生身命,則能成就諸佛心願。 雅 筑 合十您說得很有道理「真善不為人知始為大善」,我認為賣菜阿嬤陳樹菊當初行善一定也是不想讓人知道,因為她已經把行善當作生活一樣的習以為常了,這次去美對她來講是個意外,也告訴我們現在的台灣太缺乏這樣的新聞了。也許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周遭實在充斥太多包括殺伐、災難、鬥爭、自殺等負面的新聞了,讓很多人非常地不快樂,因為極度缺乏溫馨的東西,阿嬤陳樹菊的故事讓我們覺得這個社會還有點溫暖。我覺得修行有出世、入世,如果阿嬤陳樹菊的故事,能夠啟發更多人去行善、誘發更多人的善念,讓人覺得人間處處有愛,那何嘗不是一件更大的功德。
大溪小馬 於 2010/05/11 11:5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