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凱特王妃訪大馬…入境隨俗 緬甸政府向高價旅館開刀 日本的「飲食」有可議之處 緬甸的瑜亮情結
2012/09/15 18:57
瀏覽37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凱特王妃訪大馬…入境隨俗

英國威廉王子夫妻今天在吉隆坡參訪一座清真寺,王妃凱特依照伊斯蘭教規,脫了鞋才入內,凱特還作穆斯林打扮。
美聯社
 
美聯社
 
 

英國威廉王子及凱特王妃昨天抵達吉隆坡,展開馬來西亞的四天正式訪問。威廉夫婦今天接受英國駐大馬最高專員署以茶會款待,並參觀一座清真寺。

英國為慶祝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安排王室成員走訪英國以前的殖民地,其中威廉和凱特將花九天時間訪問亞太地區三個國家,依序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索羅門群島。

威廉夫婦昨天結束新加坡行程轉到馬來西亞,已會見馬國重要政府官員,凱特王妃並首次發表海外公開演說。英國駐大馬最高專員署今天接待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時,安排拉茶表演,讓王子伉儷觀賞大馬獨有的拉茶技巧。

為配合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訪問大馬及英女王登基60周年紀念,大馬郵政公司推出英女王鑽禧慶典郵票和英國威廉伉儷紀念郵票,吸引許多民眾到郵政局排隊,購買限量版的小全張及首日封。

【2012/09/14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凱特王妃訪大馬…入境隨俗 | 鏡頭寫真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2/7363172.shtml#ixzz26XCfD1zH
Power By udn.com

 

 

威廉、凱特訪星 向二戰陣亡戰士致意

威廉與凱特拜訪新加坡期間,赴克蘭芝陣亡戰士紀念碑(Kranji War Memorial),向一戰、二戰陣亡的戰士致意。
美聯社
凱特王妃在克蘭芝陣亡戰士紀念碑
美聯社

英國威廉王子與嬌妻凱特抵達新加坡,入住奢華飯店,之後將赴馬來西亞,還有望在叢林尋訪中與超級VIP鬍鬚豬和飛天蛙親密接觸。

「每日郵報」報導,威廉和凱特跟隨英國小說家康拉德(Joseph Conrad)和天才劇作家高維德(NoelCoward)的腳步,入住新加坡奢華的萊佛士酒店(Raffles Hotel)。

英國著名小說家毛姆(Somerset Maugham)曾說:「萊佛士酒店集合所有東方異國故事。」新加坡最後1隻野生老虎也曾試圖在酒店度過休閒午後,遭到射殺。

不過,劍橋公爵夫婦或許會想一嚐酒吧酒保1910年發明的調酒新加坡司令(Singapore Slings)。

兩人下一站前往馬來西亞,凱特將在1間安寧照護機構發表首次海外演說,然後小倆口再到最高元首寓所參與官方晚宴。

威廉和凱特將在高級專員公署的茶會中,品嚐英國女王登基60週年特製調味茶。

馬來西亞婆羅洲沙巴則有32種不同族群。威廉和凱特將於此展開叢林之旅,如果夠幸運,有望目睹叢林大咖:鬍鬚豬、雲豹、大象和飛蛙。

威凱夫婦將搭直升機深入雨林,不過身為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的威廉王子不會親自駕駛。

※延伸閱讀》
‧凱特妹妹碧琶密道頓 自信上班女郎



全文網址: 威廉、凱特訪星 向二戰陣亡戰士致意 | 鏡頭寫真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2/7357955.shtml#ixzz26XD5q1r1
Power By udn.com

 

 

 

東協筆記-緬甸政府向高價旅館開刀

 緬甸自從去年底開始顯現出開放跡象後,已經成為包括外國政府官員、投資者以及一般旅客趨之若鶩的地方。很多人直覺的以為,在緬甸一向經營得苦哈哈的旅遊業者應該要翻身了。

 這是因為緬甸長年封閉,對各方面控制嚴厲的軍政府又惡名在外,以致很多遊客聞緬甸而卻步。儘管緬甸擁有區域內少間的天然景色,各種古蹟、文物更因為封閉而保存得很好,但是大部分的遊客到東南亞來,還是寧願選擇既方便又安全的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

 如今,緬甸開放了,想當然爾會有大批遊客入境,旅遊業著當然要跟著發了。只不過這個「想當然爾」卻不是這麼理所當然,因為旅遊業者不但沒發,生意反而比以前更慘。

 在仰光市經營旅行社的鄒斯文,最近趁回台灣經過曼谷小憩,他就搖頭嘆息指出,「我們的生意反而下降了,來的人是不少,但都不是普通遊客,也不會找我們服務」。

 根據鄒斯文的說法,現在湧進緬甸的,很多是各國的政府官員,以及成群結隊到緬甸探尋機會的商人,這些人自有他們的管道買機票、訂旅館,「只有比較沒辦法的才找旅行社」。

 那麼,旅行社所慣見的遊客,都到哪裡去了呢?

 鄒斯文說,「哪裡去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們根本沒來(緬甸)」。

 為什麼不來呢?

 鄒斯文表示,一則機票難求,更重要的是旅館住宿費用過高,很多一般的旅客根本住不起,更別談那些西方背包客了。

 幾個月前才去過緬甸的曼谷《世界日報》社長黃根和,證實了鄒斯文的以上說法。他說,「負責幫我安排住宿的旅行社根本找不到房間,後來勉強找到個地方,條件之差,讓我再也不想再去緬甸,問題是,房間費還貴得嚇人」。

 過往,我每次去緬甸,都是透過鄒斯文安排住宿。他說,「你以前住的旅館,每晚三、四十元美金,現在,已經漲到三、四百元了」。

 誇張嗎?一點都不。

 緬甸特有的「旅館暨旅遊部」就已經公開宣布,他們準備規定緬甸境內旅館房間的標準費率為每晚美金一百五十元。其實,若要與僅僅一年半前比較起來,每晚一百五十美元,已經算是「天價」了。

 緬甸「旅館暨旅遊部」不是說著玩的,他們已經對仰光市內的五星級旅館「席多納」開刀,指控旅館方面違反該部所做的宣布,也將很快祭出具體的處分。

日本的「飲食」有可議之處

【前言】

怎麼做好日本料理?怎麼了解日本料理的玄妙、品嘗其真正的滋味?百年料亭「青柳」主廚小山裕久如何使「廚」臻於「藝」,其思維與態度皆收錄在這本從以《鯛之鯛》之名初版以來、歷經近二十年而不衰的著作中,因為「不論時代怎麼改變,料理的精髓永遠不變:廚藝的基本功、料理過程的思考、服務的態度,甚至如何做到讓人吃了感到幸福…這些精神都是一致不變的。」小山裕久如是說。

日本的「飲食」有可議之處

小山:日本一般的家庭料理中,最大的問題出在使用太多的油。不過是馬鈴薯燉肉或是其他的料理,一開始一定會加一大匙的沙拉油炒青菜。為什麼一定要放油呢?只要放了牛肉就會產生油脂,那樣的份量就足夠了。只要加了沙拉油的料理,紅酒的酸味、單寧以及苦味全部都會被蓋掉。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家會說只有酒精濃度很強的紅酒才能拿來搭配日本料理。

以前的日本料理是不放油的,油加得越多,料理就越難入味。另外,法國料理是用牛油進行乳化,中國料理則是用太白粉勾芡,雖然方法不同,但就是想辦法要在油裡進行調味。然而只有日本料理,早在數百年前就已經解決這個問題,現在的人若能想辦法回歸到日本料理的原點,日本料理跟紅酒是很合的料理。

田崎:這點倒是很有趣。現在日本的一般家庭會做的料理,大部份都是用醬油、佐料酒、砂糖等固定的調味料,就算使用的食材不一樣,味道幾乎都大同小異。以前的日本料理,應該也不會像現在用這麼多糖吧!

小山:沒用那麼多。我想是以前沒有砂糖的關係吧!再加上以前是用陶鍋,可以引出洋蔥的甘甜和芋頭的甜度進行調味。以前傳統的日本料理,其實是一般家庭最容易做的料理。

田崎:如果真要追究的話,的確有很多問題。比方說,食材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說用日本食材做的料理就是日本料理的話,那麼就一定會有人問,哪裡可以買到真正的日本食材。

小山:明石的鯛魚應該算是具有代表性的食材。然而想要滿足京都、大阪、東京等各地的需求量,明石鯛魚的魚獲量是絕對不夠的。

田崎:也就是因為這樣,量少價格就提高,而貴的東西就會被認為是好吃的東西。如果沙丁魚的產量突然減少,搞不好有一天沙丁魚的價格會比鮪魚還高。

小山:比方說,大家觀看網球時,會試著去瞭解網球的規則。就算是規則複雜的美式足球,大家也還是會努力去搞懂那些規則。可是,對於食物的規則大家似乎都是視而不見。

田崎:我想這是因為從孩提時代開始,我們的教育並沒有教導孩子有關食物感覺的養成。

小山:沒錯,我個人認為這種養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清楚的讓孩子們瞭解到什麼是真正的味道,當他們知道這些味道之後,因而對某種味道特別喜歡,倒是無傷大雅,最麻煩的就是連真正的味道是什麼也不知道就擅自決定好惡。

田崎:電視上只要稍有名氣的偶像藝人去某家烤肉店用餐,講了一句「哇,肉好嫩唷」,那家店就莫名其妙的爆紅。媒體的確可以創造熱潮,這股熱潮只能捧紅品牌,沒辦法創造理論。也因此,熱潮過去之後,那些店的人氣也就急轉直下,甚至回歸於零。本來,應該是要利用這樣的熱潮,讓市場更為寬廣、讓大家的喜好更為確定,也就是短暫的激情之後,留下真正的喜悅。

小山:如果真的能夠這樣,那麼就可以提升全民對飲食的關心層次。而全世界的人都會想來日本品嚐道地的日本料理,這樣的時代應該就會到來。

田崎:說實話,現在日本的飲食文化變成如此,我認為媒體要負大部份的責任。媒體常常利用民眾的崇拜心理製造熱潮,等到沒有報導價值,又很快地淘汰這些熱潮。就好比在紅酒熱結束之後,如果還繼續喝紅酒,就會變成落伍的人。真是感謝媒體的「厚愛」,就算大家都說紅酒熱已經結束,不過還是有很多人非常享受喝紅酒的滋味和感覺。

(本文轉載自小山裕久新書《廚與藝》,中文版由漫遊者文化出版)



全文網址: 日本的「飲食」有可議之處 - 廚與藝 - 全球書選 - udn全球觀察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412459#ixzz277E7P8Y2
Power By udn.com

 

緬甸的瑜亮情結

正在美國訪問的緬甸反對黨領袖翁山蘇姬,受到近乎國家元首的禮遇;唯一降級的是,與歐巴馬總統的會晤僅僅發布照片,不發影片。白宮表示,這是因為緬甸總統登盛即將訪美,不希望翁山的風采蓋過登盛。

緬甸的民主發展,這兩位人物──President and the Lady,缺一不可。他們兩人明著合作結盟,但暗中卻不無瑜亮情結,相互角力。沒有蘇姬的堅持與犧牲,緬甸民主老早被摧殘殆盡;而若無吳登盛總統的大力改革,緬甸民主也不可能開花結果。

正由於兩人對緬甸民主的貢獻,不分軒輊,很長一段時間,國際訪賓往往先到首都奈比都會見登盛總統,隨即轉往仰光與翁山蘇姬會談。但在國際場合中,多數人熟知的卻是翁山蘇姬,這恐讓吳登盛心裡不是那麼舒坦。翁山被軟禁廿年後第一次出國,是到泰國,獲得全球的掌聲。翁山蘇姬隨後探視緬甸難民營,呼籲世界對緬甸改革要保持「謹慎的樂觀」,都惹火了登盛。登盛立即宣布取消訪泰之行。

然而,兩人的關係並未因此破裂,兩人都清楚,互相需要彼此:登盛需要翁山蘇姬對政府的支持,包括加入國會,以及對少數民族的和解;而翁山蘇姬則仰賴登盛的持續改革使緬甸更開放,並鎮住軍方的反彈。上個月登盛才改組內閣,撤換廿餘名部長、副部長,換上年輕改革派。

兩人國際關係的營造,也是有競有合。翁山蘇姬先是訪歐,後再訪美,因為她對西方有號召力。吳登盛赴美國之前,先到廣西南寧參加中國-東盟的博覽會,會見習近平,以鞏固對中國關係為先。上月翁山和登盛曾兩度會面,應該就在討論如何分進合擊。果然到了美國,翁山蘇姬要求美方解除經濟制裁,並表示不贊成對前軍頭追訴違反人權罪行。這與她上次的曼谷之行,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美國當然清楚其間微妙,因此在吳登盛參加聯合國大會前,把他和議長瑞曼從指定制裁名單上剔除。目前,美國政府只排定國務卿希拉蕊與他會面,而如果歐巴馬見了他,無疑是對登盛最大的肯定。

【2012/09/22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緬甸的瑜亮情結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380918.shtml#ixzz27CtR4XBR
Power By udn.com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國際
自訂分類:國際新聞綜觀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