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治時代就有的高市立德棒球場(改建前),讓球員及球迷留下許多珍貴回憶。(本報資料照片) ![]() ▲兄弟象隊許閔嵐擊出全壘打。(本報資料照片) ![]() 立德棒球場後門的少棒球員像,後來被改漆成像兄弟隊球衣。(翻攝自高雄市府網站) |
棒球場除可見球員的熱血拚戰外,更可見父親帶家人去球場加油,或分享棒球經的溫馨鏡頭。台灣有不少棒球場,有的年代久遠,有的是近年興建,都會焦點「球場風雲錄」自本月起每個月將介紹一座棒球場,把在球場發生的點滴告訴讀者,讓大家有空的話去走走,最重要的是,有球賽開打時要進場看球。
歷年來舉辦過多次國際賽、甲組聯賽、中華職棒、國手選拔賽等膾炙人口球賽的立德棒球場,近年來因場地整修頻頻,已經少有球賽舉辦,顯得落寞,但在南台灣球迷心中,仍是不可取代的「棒球聖地」。
位於愛河旁,在市中一路及旺盛街口的立德棒球場,前身在日治時期已存在,真正有現在雛形的樣子,是民國五十八年落成啟用的「高雄市棒球場」。
高雄市棒球場在民國六十六年立德少棒隊為高雄市捧回第二座美國賓州威廉波特世界少棒冠軍盃後,由當時市長王玉雲提議,經市議會同意後改為現名。
立德棒球場曾於民國七十三年、九十二年整修,座位數由七千人增加到九千五百人,最後一次大修繕是民國九十五年起因應三年後的高雄世運,在三年內兩度斥資共一.五億元改建為壘球場。
當時曾有「整建」或者「新建」兩種方案,最後市政府以籌措經費無法一次到位為由,決定分期找錢整建。
民國九十七年修繕時,立德棒球場外野「大變身」,中外野距離由三百八十英呎拉長為四百英呎,外野看台整個打掉,改為景觀草坪。但世運賽期只有五天,球場卻因該次整修嚴重「內傷」。
從民國九十五年起不斷有工事進行的立德棒球場,賽事幾乎停擺,世運之後,到此舉辦的球賽也寥寥無幾,轉眼六年,現在球場還持續進行主建物的拉皮,預計要十月才能完工,被球界砲轟「打掉重建」都已蓋好,何況花了一.五億元,還只是舊瓶換新酒。現在的立德棒球場兩側外野距離為三百卅英呎、中外野四百英呎,座位數四千兩百席,並有牛棚、球員休息室、轉播室、貴賓座等。
專家的話 遮棚伸進場內 日專家認為不安全
配合世運整建的立德棒球場因配合海洋意象,兩側外野看台的膜構遮棚做成波浪狀,但因伸進場內四米,有妨礙守備之嫌。對此高雄市體育處堅持說「距離完全符合標準,既然球場的條件一樣,就沒有誰有利或不利」。
但這項說法,不管是當時跳出來點出問題的前高雄市體育會棒球委員會裁判長許榮忠,或後來到高雄市訪問的日本明治神宮野球場場長戶頃啟都認為「很誇張」。
戶頃啟在中央聯盟養樂多燕子隊為主場的神宮球場服務超過四十年,前幾年隨明治神宮野球大會大學隊冠軍立正大學到高雄,對於改建後的立德棒球場,曾向高雄市長陳菊建言「球場最重要的是安全」。
他說,在日本根本不可能有遮棚伸進場內的球場,就算距離足夠,也不可能這樣蓋;此外,外野防撞護墊凸出於全壘打牆面,下緣因有排水溝,又無法切齊到地面,形成內凹,滾地球很容易滾到裡頭,戶頃啟看到這些問題直搖頭。
當年許榮忠點出問題後,體育處曾翻出體委會最新出版的運動場地規範手冊,強調膜構遮棚雖伸進場內四米,但距離左外野壘線仍有五.五米,右外野則有近八米寬,全在最低要求的「三至五米」的標準內。
但許榮忠說,球場除了標準規範,也有很多不成文慣例,遮棚伸進場內不僅產生陰影造成視覺反差,球員仰頭接球也會有守備壓力。
對於體育處說,不管攻擊方或守備方,條件都一樣的講法,許榮忠舉出一個真實案例:國內某球場的全壘打標竿裝反了,裁判一看全傻眼,是打或不打呢?
最後比賽是打了,但以後每到該球場比賽,都必須找雙方教練先約定什麼狀況打全壘打才算數;許榮忠說,球也是可以打,但讓人看笑話!
事實上,立德棒球場因為中外野打掉做成露天草皮,計分板下透空,觀眾常趴在牆緣上看球,變成干擾比賽;因此戶頃啟雖誇讚立德棒球場的天然草皮,日本十二座職業球場也只有兩座;但改建不良,會讓球員曝露於危險當中。
歷史魔咒 魔咒 塑像殘破選手也帶衰
如同許多美、日球場上的魔咒(curse),立德棒球場也有則「少棒球員像的魔咒」在球迷間口耳相傳。
民國六十六年河濱國小在美國威廉波特為高雄市二度勇奪世界少棒冠軍後,球場除了更名為立德棒球場,後門也一併塑立一尊立德少棒的球員像。
高雄市體育會棒球委員會副總幹事吳建達表示,當年的塑像其實很簡單,僅用鐵條、水泥捏塑完成。
立德球員像因是水泥塑像,加上年代久遠又無修繕,以致不堪歲月摧殘,不僅腳踝的鋼筋外露,拿的球棒也斷了,後來是管理人員拿一根木棒替換,再用鐵絲勉強綁住。
在一次球場翻修,球員像本來一身素白的球衣,竟被工人改漆成黃色底、黑線條,不知情的人以為是兄弟象球員,但球界人士一看卻是「三條線」。
近年高雄市少棒隊不乏機會重返世界第一,但球運總是不盡人意,像民國九十一年鼓岩國小奪得小馬聯盟野馬級的台灣區代表權,卻遇上SAR,結果亞太區資格賽被取消,連國門都沒機會跨出去。九十九年復興少棒隊代表台灣重新站上威廉波特,結果準決賽敗給日本,以第三名作收。
有球迷認為,讓高雄市揚名世界的立德少棒球員像晚景淒涼,已無當年神采,如何能庇佑後來的小將呢?「魔咒」之說不逕而走。
因舉辦世運改建壘球場,立德少棒球員像遭回填成土方,曾引起市議員康裕成的重視,體育處信誓旦旦說,如果真的找不回來,會翻出檔案照依原樣塑造,還原「歷史的缺口」。
體育處後來提出以花崗石或玻璃纖維做為塑像材質的兩個版本,但事隔多年,因人事已非,加上縣市合併、比賽重心移往岡山或澄清湖棒球場,這件事一擱又過了二、三年。
現任體育處長陳武雄說,立德少棒球員像既有其時空背景與意義,重新立像有其必要,將會討論。
街頭巷尾 厝邊華園飯店 選手常來捧場
在高雄市棒球場的年代,當年場內除了打棒球,每到傍晚還有「納涼會」,各攤販聚集叫賣好不熱鬧,可說是高雄市夜市的濫觴。
球場對面的河西路原有一排合法紅燈區,過了愛河就能尋芳,連來打球的客隊都耳閒豔名,後來遭逢祝融,站壁女郎轉戰市中一路,在現在前金國中圍牆,不時有鶯鶯燕燕。
在球場旁邊的華園大飯店因地利之便,過去常有外國球隊下塌,一樓的「旺角」以港式飲茶結合Lounge Bar聞名。
店內所有料理都是道地香港主廚精心製作,並堅持以手工捏製、現點現做,招牌的手工蔥油餅及蘿蔔糕,是老顧客的最愛,甘蔗蝦則以蝦子、花枝拍打成漿,搭配烤熟的甘蔗呈現,值得來細細品味。
現在的統茂大飯店過去是前高雄市體育會棒球委員會主委許漢水經營的白金漢大飯店,許漢水接待日本隊時的地點,目前飯店的江浙海鮮樓,仍有許多球迷來吃飯、懷舊。
飯店說,延續卅年的江浙老菜,像是無錫排骨、蔥烤鯽魚都是老饕口中的道地菜色,另外冷盤類的紹興醉雞也很受歡迎。
吳建達說,球場隔壁原有一間做北京菜的「厚德福」飯店,也是球迷及球隊聚餐常去的餐館,但十多年前關閉,成為絕響。
場邊講古 抗命打HR 日教練甩球員2巴掌
立德棒球場曾舉辦過職棒及多場國際比賽,據中華職棒紀錄,從一九九○年至二○○五年,球場在例行賽共出現五百六十六支紅不讓。
第一支全壘打是在一九九○年三月卅日由味全龍隊孫昭立敲出的陽春彈,苦主是統一獅杜福明;最後一支是二○○五年十月十四日,由中信鯨曾漢州面對兄弟象武藤潤一郎揮出。
前民生報記者陳俊合回憶,當年統一獅成立職棒球團,就是在立德棒球場誓師。
高雄市體育會壘球委員會主委王正富說,印象最深的一場比賽是日本明治神宮野球大會冠軍法政大學與台電的訪問賽,九局下半一人出局,台電一:○領先,法政當時三壘有跑者,教練下達觸擊指令,但球員沒有聽從,大棒掃出逆轉的再見二分彈。
就在打者興奮跑回本壘時,比球員矮上一個頭的總教練不是擊掌慶祝,而是對他甩了「抗命」的兩巴掌;王正富說,這畫面讓滿場觀眾全愣住了,也見識到日本棒球場上監督的絕對權威。
「高雄棒球風雲」一書作者之一的崔家齊說,立德棒球場擊出過全壘打的最年輕打者「可能」是蔣智賢,他就讀五福國中時,以國中生之姿將球掃出全壘打牆外,被喻為強打少年。
民國九十四年,棒協舉辦國際高中棒球錦標賽,古巴青棒隊應邀比賽,在立德棒球場的首戰由地主三民高中披掛上陣,蔣智賢與唐肇廷、黃志祥組成的三劍客,一路與對手纏鬥到第十局,才因失誤三:四飲恨。
日本明治神宮野球大會冠軍隊四十次在高雄的訪問賽,早期有星稜高校明星打者松井秀喜,揚威於日、美職棒(現在坦帕灣光芒隊),外號「酷斯拉」;民國九十六年東洋大學強力左腕大場翔太(見圖,曹明正攝),在該年度的日本職棒選秀,甫獲得六球團第一指名(現在軟體銀行鷹隊),年底即隨球隊來台訪問。
耆老回憶,六、七○年代,立德棒球場曾發生喋血事件,疑與當時的男子快速壘球選拔有關,當時也喧騰一時。
除棒球,早期的立德棒球場也是女壘重鎮,最早有日本的薩隆巴斯化身東京隊訪問比賽,日本體大女壘隊也曾與三信家商女壘同台對陣過,球迷迄今如數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