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純小米釀造(圖左)的發酵酒沉澱物是帶有淡黃色色澤。以糯米或白米澱粉再製的「速成小米酒」(圖右),沉澱物是白色的。(廖肇祥攝)
喝酒不開車 要開車就不要飲酒
以糯米代替 澱粉加酒精 小米酒逾9成假的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422472.shtml
各大風景區常見小販拿著試喝杯,請遊客試喝有「原住民之酒」別名的小米酒。但是,南投當地釀酒師指出,市售小米酒恐怕逾九成是糯米或白米做成,甚至是用澱粉加酒精的「再製酒」,卻統稱「小米酒」,有矇騙消費者之嫌。
花蓮、新北市烏來也有糯米釀造的小米酒。業者指出,其實台灣糯米製的小米酒已經販售多年,早已是業界公開的秘密。小米價格比糯米貴二成,且產量稀少,廠商為了降低成本,自然選擇糯米。
南投仁愛鄉公所觀光產業課表示,全鄉僅南豐、松林種植少量小米,部落製酒師在節慶前幾個月開始釀酒,酒桶很快見底;族人還相傳,小米酒不夠時,以芭樂汁加養樂多、米酒混和頂替,味道很像小米酒,「酒液白濁,酸甜又有酒味」。
有四十年釀酒經驗的南投原住民邱玉妹說,如果全用小米,加上炊煮燃料、酒麴、容器、人工成本,一瓶少說要一五○元。但觀光風景區常見一瓶一百元的廉價小米露,酒味嗆鼻、味道甜膩、有化學味、沈澱物不自然。「我們自己種的小米都不夠釀酒了,還要摻進糯米,外頭標榜純小米釀造的酒怎麼來的,我也不解」。
有廿五年經驗的陳姓製酒師指出,觀光客買到的廉價「純釀造」小米酒部分是速成,只要水加糖、澱粉、乳化劑、
香料、酒精,根本不需等待發酵,要幾瓶有幾瓶,酒精濃度還可隨意調整;小米酒有賞味期限,觀光區業者卻吹噓「因為陳年,所以酒精濃度高」,藉此提高售價。
陳姓製酒師說,小米酒酒精濃度不可能超過六%。但市售小米酒常有酒精濃度超過十%,甚至十六%,這只有加酒精才可能。
純釀小米酒持續發酵,過程會產生二氧化碳,若未冷藏,酒液發酵速度過快,酒液甚至會噴出瓶口。但部分小米酒放數月,酒質也沒明顯變化。陳姓製酒師認為,這類酒要不是再製酒,就是釀造酒再加酒精,酵母菌都被殺死了,如此還能算「釀造」酒嗎?
業者說,糯米製的小米酒口感較甜,與小米製的差別不大,多數民眾分辨不出來,業者當然不會自己說破。
農糧署:小米產量確實不多
小米酒不是小米純釀造?農委會農糧署表示,國內小米產量的確「不是很多」,但農委會輔導的農村酒莊也有生產小米酒,都經檢測合格,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
農糧署運銷加工組長徐本立說,小米不是我國主要農作物,產量不是很多,產區都在原住民部落。市售小米酒被質疑多數不是用小米釀造,他表示,農糧署輔導的農村酒莊沒有發現這個情形。農村酒莊使用原料都要檢測合格,而且要誠實標示。且農村酒莊生產的酒品都是定點銷售,很少在在風景區販售。
農委會輔導的農村酒莊較有品質保證,是否會推荐消費者「認清農村酒莊標章」作為採購依據,徐本立說,製酒業主管單位是財政部,目前國內領有製酒執照的廠商約五百家左右,「如果只推荐農村酒莊,對其他業者不太好啦!」
開放酒莊 百酒齊發 酒品認證早過時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9027/112011062700084.html
市售小米酒絕大多以糯米、白米調製,涉及標示不實。但國內的酒類相關法規、認證制度、商標規範,甚至檢驗稽查,欠缺完整的把關措施,小米酒這類產品可說是遊走法律邊緣,無怪乎仿造業者肆無忌憚。
酒製造業設立需向中央主管機關財政部國庫署申請,民眾要檢附生產營運計畫,配合地方環保、建管、衛生機關到工廠查驗,檢附許可、繳交執照費。其中生產營運計畫只要繳交書面資料,中央或地方主管機關不需到現場,業者透露業界祕密:「產品種類隨便填,管他有沒有小米原料,反正設立時又不會有人來查。」
目前國內檢驗酒品內容原料的機關有衛生署食品藥物檢驗局、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台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超微量工業安全實驗室等。但檢驗項目只有重金屬、甲醇、二氧化硫,原料檢驗付之闕如。業者說,「即使想花錢做檢驗,證明原料純正,卻不知道要找哪個機關。」
更奇怪的是,國內酒品認證評審基準有米酒、料理米酒、高粱酒,卻無小米酒。據了解,這套認證基準是為配合台灣菸酒公司而訂定,但國內民營酒莊開放後,水果酒、發酵酒、再製酒百花齊放,這套認證基準可說是不合時宜了。
而標示定義太過模糊,也讓不肖業者有發揮的空間。市售小米酒種類標示多為穀類釀造酒,小米酒、小米露等是名稱,即使業者承認小米酒混有糯米或白米,但也辯解:「就像太陽餅內無太陽,彰化肉圓不見得來自彰化,小米酒只是商品名稱,沒規定要純小米釀造。」
酒類標示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酒類品牌名稱單獨標示或與其他文字、圖形、記號、數字等結合者,不得使人對年份、酒齡、原產地或其他產品特性有所誤解。」原料非小米,卻以小米酒為名稱,是很明顯誤導消費者的行為,市面卻充斥許多問題小米酒,稽查環節出了問題。
菸酒稽查人員解釋,以前只有一家公賣局,如今民營酒莊林立,去年八月已達四三七家,國內稽查人員人力相當不足,現行法規對酒類標示之管理又缺乏完備規範,稽查不全是事實。
稽查人士無奈說,即使業者生產再製酒,但只要摻進釀造酒,現今檢驗技術很難區分出來。只能勸業者自律,勿以不實標示欺騙消費者。
小檔案-色、香、味、標示 辨識釀造酒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9027/112011062700086.html
部落釀酒師與釀酒業者提供辨識純小米發酵酒技巧,原則上,可從色、香、味、標示來辨別。
色:任何穀物釀造的酒,酒液不可能呈現深色,沉澱物應是穀物的原色,因此小米酒沉澱物是淡黃色。如果沉澱物是白色,業者又說是因去殼磨粉的關係,應是謊言,因為小米去殼的胚乳還是黃色的。
香:釀造酒的香氣濃郁,但不像酒精刺鼻味,甚至帶有甜甜果香。小米酒的香氣與糯米或白米酒不太一樣,帶有一股淡淡酸味,放在陰涼處貯存,放得越久,香氣越濃;再製酒的酵母菌已死亡,放得越久,香氣越無,甚至腐敗。
味:小米釀造酒味道順口,喝起來酸酸甜甜,有點像果汁,沒有烈酒的辣味。剛釀好的甜味來自糖,但放在陰涼處貯存越久,糖能量轉化,變成酒香,甜度變低。再製酒存放一段時日,酒質、酒味較無變化。
標示:即使酒瓶標示種類寫著穀類釀造酒,但酒精度達六%以上者,應有加酒精調製。菸酒管理法規定,酒精成分七%以下的酒,應加註有效日期或裝瓶日期。若未加註,代表酒精度超出,應非純釀造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