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舞會場地多半是租借校園附近的餐廳、冰果室或民宅,就算是碰過幾次慘遭警察臨檢的驚悚經驗,也澆不熄我們趕赴舞會的興致。
很多人不相信,我們這一幫真正是以享受音樂與舞動的樂趣為前提,交友則是其次。因此寧可忍受邀請舞伴討厭的嘴臉,也無法忍受DJ編排很遜的舞曲。
度過了大一、大二瘋狂闖蕩校園舞會的巔峰期,大三之後,我們開始懂得適度篩選,同時也轉向校外發展。除了偶爾光顧台北市一些飯店的正規夜總會開眼界,也大膽涉足當時所謂的「地下舞廳」。
八○年代的舞棍們,對林森北路上的「戴安娜」、「瑪丹娜」等DISCO舞廳一定不陌生。直到一九八六年,第一家完全合法的「KISS」迪斯可舞廳,正式在中泰賓館的三樓盛大開幕,在當時立即成了年輕人最時尚的室內休閒去處。
第一次進入有如置身太空城般的夢幻會場,立刻被四周極盡酷炫的舒適坐椅、吧台吸引,而場中燈光變幻莫測、魅力四射的舞池設計,更是令人驚豔。當震耳欲聾的流行音樂一起,只見爭奇鬥艷的舞友們興高采烈地隨著節奏舞動、搖擺;不跳舞的朋友,則各自端著飲料,在舞池邊興致盎然地打著拍子欣賞著……,這應該就是今日所謂「夜店」的前身了。
記得「KISS」開幕初期,一張台幣三百五十元的入場券,在當時對年輕人而言算是頗奢侈的消費,好在那時我們已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工作。仗著年輕,每逢假日或特殊節慶,便邀集三五好友,刻意打扮得光鮮亮麗,提早在開門前排隊買票,耐心等待入場。那樣的熱情與活動力,如今想來真是佩服自己。
猶記婚前還曾得意洋洋地把長年旅居海外、跟不上台北流行腳步的老公,帶去「KISS」舞廳開眼界。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別說距離那樣的休閒已經遙遠,就算還是興致勃勃地想見識一下目前夜店發展的榮景,不免懷疑當自己跟著時下年輕人混入其中,是否會有一種難言的尷尬或莫名的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