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司馬庫斯_鴛鴦湖古道」縱走,出棲蘭100林道
2009/11/28 21:38
瀏覽15,119
迴響0
推薦35
引用0
鴛鴦古道

宇老霜風似海濤。
古道稜高,大霸雲飄,
鴛鴦湖畔路迢迢。
酒在鍋燒,人在閒聊。

雪白松蘿滿石坳。
巨木青霄,密竹垂條,
楓香亭下颯蕭蕭。
身是疲勞,心是逍遙。



活動日期:2009.11.21(六)~2009.11.22(日)
活動單位:桃園縣龍潭山岳協會。
交通工具:中巴二台。從司馬庫斯進、100林道約16.5K出。除入山證外,另需事先申辦100林道的借道手續。
領隊嚮導:葉明少(領隊)、簡火龍、徐寶國
參加人員:共41人。除負責之領隊嚮導外,尚有桃園長青總幹事陳漢章、龍岳總幹事王錫堂,及龍岳嚮導群多人之熱烈參與,可以確保隊伍行進的安全無虞。
天氣:陰轉晴、陽光露臉,白天山上溫度約12度。

***********************************************
2009.11.21(六),天氣晴
***********************************************
05:27 二台中巴,共41人,浩浩蕩蕩從凌雲國中出發。
龍潭陰雨不止,過關西後,路面漸乾,陰轉晴,大夥心情跟著開朗起來,一掃陰霾。北部連續一週的綿綿細雨,幾乎快讓人發霉了,原以為山上雨會更大,已做最壞打算,卻碰上好天氣,有賺到的感覺…
06:50 宇老分局,休息上洗手間。
宇老位在李棟山到東穗山一線的稜鞍上,可俯瞰大新竹地區與遠眺大霸尖山,展望佳。可惜今天風大霧氣重,雲霧快速捲動,看不到大霸,不過,陽光束狀照射在下方的山頭上,景象特殊,也有看頭。

司馬庫斯大門前的那個大長坡,中巴爬不上去,大夥下車減重

07:26 秀巒檢查哨,遞送入山證名冊,因資料詳盡齊全,快速通關。
08:39 在司馬庫斯大門前約100米的陡灣上坡處,中巴爬不上去,大夥下車減重,當作暖身操。一路走來,就屬泰崗到司馬庫斯,這16K長的溪谷上下段,最難走了,好幾個之字形的髮夾彎,轉彎處,中巴還要倒車一、二次,才能切過去,的確驚險。
08:45 往司馬庫斯古道的最後停車場。
中巴直接向司馬庫斯的管理員借道駛入,在此分配公糧與帳篷。
09:14 背包上肩,出發。

司馬庫斯古道的最後停車場,在此分配公糧與帳蓬

天氣大好,陽光露臉。此時的龍潭,仍小雨紛飛,很多人打電話回家報告行程,家人都不相信司馬庫斯會好天氣。
09:16 迦南農莊(往雪白山)與司馬庫斯古道之叉路指示牌,取右。
09:19 下往瀑布之叉口指標,取直行。
09:22 巨木登山口的小木牌樓,分批合影。

司馬庫斯之巨木登山口,留影

41人的重裝隊伍,男女老少、從10歲到60多歲都有,要找個寬敞的場地合影,不容易。
09:26 過木橋。橋上有鐵欄,鎖住,大夥各憑本事,從旁邊縫隙或直接翻爬過去。重裝,有點辛苦。
09:38 古道1K的指標,上面有人用黑筆寫了2H。至於白色的"30分"字樣,則看不懂…
10:01 過崩壁,約30~40米長,不險、展望不錯,續行。

過崩壁,展望不錯...隊伍浩浩蕩蕩

10:14 稍平緩處小休息。
10:22 楓香亭,續行。工寮式的避雨亭,古道穿越而過。
亭內有一原木牌,上面簡單書寫追悼五位楓香勇士犧牲的事蹟。

楓香亭上,有五位楓香勇士的犧牲故事

10:47 新蓋的原木屋亭,有椅、有景、有洗手間,不用領隊下指令,大夥自動小休。
11:04 巨木1之叉路口,地方寬敞,有溪流瀑布,風景美,午餐休息50分鐘。

在神木步道區之叉路口,午餐休息,有溪流瀑布,取水煮麵方便


12:02 大老爺神木(7號),緩行拍照。
已走過雪白、唐穗、基那吉、赫威等山,對神木有點免疫力,激情降溫許多。所以,後面行程一路巨木相隨的美景,省略不說了。
12:12 出「巨木步道區」,續沿溪谷右側上行,遇另一棵神木。過此神木之後,將由平坦的觀光大道,正式進入原始的山徑小路。

司馬庫斯「老爺神木」的身影

12:15 一位隊友在上爬石坡時,因所拉樹條斷裂而跌下,背部有背包墊底,當場沒事,但走一小段路後,才發現右小腿有撕裂傷約7~8公分,經簡單敷藥與包紮後,考慮離神木步道區只幾分鐘路程而已,決定自行返回就醫,妻小則繼續隨隊前進。
(事後得知,傷者由泰崗雲海民宿女主人橘子姐,送下山去了)
13:12 過溪,在溪谷平緩處休息。
40人的重裝隊伍,創龍潭山岳的歷史紀錄,由上往下俯瞰,場面壯觀。

隊伍在越溪處休息,此地離雪白營地,落差近400米

13:18 沿溪左之支流溪床上行,有路條。
此後至雪白營地間,一路陡上不止,爬升近400米,累人。幸好沿途有巨木相陪,大夥嘻鬧聲不斷,不會枯燥無味。
在到達營地前,有一近2米的陡壁,濕滑,重裝攀樹根而上,全靠手力,有點危險,可以採人包分離方式。

15:25 抵雪白營地,紮營。40人分成5組,各配2頂帳篷、分組埋鍋造飯…
營地在樹林中,有上下二層,相距約30米,搭10頂帳篷,綽綽有餘。只不過晚上串門子,遠了些。

共10頂帳篷,紮營在雪白營地,分散在上下二處,相距30米

16:26 隔壁組的手腳快,晚餐已煮好And開動了,誘惑。造成我們組長兼大廚的火龍哥,壓力不小,努力煽風點火中…
16:38 貨真價實的羊肉火鍋上桌了,湯鮮菜多肉大塊,人間美味。
等大夥吃差不多時,才發現豆腐忘了放,貢丸也放在家裡沒帶來…奇怪了,為什麼少了這二味,大夥仍吃的津津有味?
這次因人多,伙食也各組分開採購,原以為會五花八門,想不到,每一組的主食,多是"羊肉鍋"…

我們的晚餐:羊肉鍋...湯鮮菜多肉大塊,人間美味

17:45 吃飽後,帶頭燈往下營地串門子。
發現這裡好熱鬧,有酒有肉,酒酣耳熱之歡愉氣氛,真個筆墨難以形容…直到八點多才逐漸散場。
陳高與葡萄酒由李副會長、堂哥、陳泳台(本尊雖受傷撤退,但酒沒跟著下山)等提供,好菜則由眾人匯集而成,其中尤以客家鹹豬肉等"野味",最讓人垂涎與記憶深刻…

陳高配鹹豬肉,真個是好酒好菜,氣氛超High

20:12 返回帳蓬。
沒去喝酒的人,選擇在帳蓬邊促膝長談,或由火龍哥吹口琴伴奏唱歌,也很愜意。
才剛坐下不久,周盛松和堂哥,陸續跑上來加入了聊天室。身為總幹事的堂哥,看到活動參與這麼熱絡,心情特別高興,真的喝醉了,話特別多。至於周盛松,則看不出有沒有醉,因為他平常話就很多…
夜深人靜後,只剩打呼聲和飛鼠的叫聲而已…

***********************************************
2009.11.22(日),天氣晴,接近鴛鴦湖時,才飄下小雨
***********************************************
05:00 眾人陸續起床。早餐仍由火龍組長掌廚,我們負責收拾蓬帳。
我們請了山青,幫忙把帳篷和餐具,扛回司馬庫斯去,如此就可以減輕重量,專心走路…
06:05 早餐,稀飯小菜+昨晚的剩菜,一樣是人間美味。這裡的夜晚溫度低,不用擔心食物會酸掉。

今天的行程很硬,嚮導不由得多叮嚀一番...

07:22 集合與行前叮嚀完畢,部隊開拔。
一開始就遇上一棵難搞的巨木盤根,40個人,重裝輪流攀越,塞車慢等中…
原以為這種難搞的大樹根,純屬偶遇,想不到,竟只是個開始,後面不停的跨欄與鑽狗洞,根本是常態。

亂石崩壁,小心通過...鴛鴦湖古道,並不好走

後來才想通,早期原住民所走的"古道",與平地人口中的"古道",根本不能同日語。一個以打獵為主,一個用來挑重物,需求不同,結果長像怎會一樣呢?實際上,後段古道,路跡多處不清、明顯少人走,唯靠蘭陽登山社的路條(已泛白陳舊)在指引而已(感恩)。且很多地方都依傍谷邊而行,一路下切高繞不止,不但累人,也有危險性。我沒走過"馬克縱走",不過,他們都把這段路,拿來與馬克縱走相提並論。所以,想來走這段路的朋友,千萬莫被"古道"二字所迷惑,要了解一下實情才好。

鴛鴦湖古道,沿等高線腰行,有很多展望大霸之點

07:45 大霸的展望點。今天的大壩山頭,剛好被一片雲霧遮住…小憾。
08:05 亂石崩壁,小心通過。有登大山的感覺…
08:18 過石壁,開始鑽入比人還高的箭竹林中,一路往上。已不知衣服上的水濕,是汗水還是露水了。

西丘斯山東南稜之石壁下,路窄難行,其旁的萬丈深淵,隱約可見

09:13 暫時擺脫濃密又潮濕的箭竹林區,準備高繞一座石壁山頭(西丘斯山東南稜)而過。
此段路展望佳,不但可看到大霸、南湖等山系,在突出的瞭望點,更可俯視長條形的鴛鴦湖,地上白色松蘿又多,可說是山峻石奇樹美,讓人有不虛此行之感。
唯路窄兇險,務必小心通過。領隊嚮導特別吩咐,不要在危險路段照相。尤其40人的大隊伍,前進速度快慢差很多,長龍自然會拆成好幾小隊來走,頭尾拉距大,很難顧全,自己仍要多小心。
09:21 通過高繞山頭之前方高點,就在漂亮的石壁下,小休15分鐘。
因左方緊貼石壁,路寬約50公分,大家只能站著休息。此時陽光普照,視野開闊,眼前只見一片山脈橫陳,大夥忙著指認南湖與聖稜線的位置。
09:43 一個突出的瞭望平台,鴛鴦湖看的更清楚,駐足了一會。

石壁旁的白色松蘿


樹上掛著的鬚鬚,也是松蘿,搭配遠方山景,更是漂亮

09:59 往西丘斯山的叉路口,取右下,續往鴛鴦湖前進。
附近石璧的樹上、樹下,處處可見美麗的白色松蘿,加上矮叢稀疏,很有盆栽的感覺。

回望西丘斯山東南峰,只見岩壁堆砌、綠樹裂石而出


只見山峻石奇樹美,猶如潑墨山水,大夥忍不住回頭指點一番

10:12 繞過石壁山頭。
轉身回望,只見岩壁堆砌、綠樹裂石而出,猶如潑墨山水,好美…這段路,是古道的菁華區之一。
此時,行路轉面向宜蘭,明顯比較潮濕了,濃綠的松蘿林陸續出現,展現原始之美,讓人贊嘆不已。
只是,山徑隨之變溜滑,箭竹林也再現,這種一會兒下切、一會兒上爬、一會兒翻越大倒木、一會兒又攀岩跨溪的刁頑路線,在中級山中,難度算"非常高"的等級了,行走真的需要留心。

攀越濕滑的橫倒巨木...一路走來,有數不清的倒木要跨或鑽過

11:43 造型特殊的天然木雕。
這一路下到鴛鴦湖,幾乎在綠色松蘿林中穿梭,加上巨木很多,令人目不暇給。
12:08 倒木小溪,小水潺潺,有隊友停下來汲水洗臉。
抵小溪之前,在一巨大倒木下方,地板乾燥、略寬平,可供紮營或臨時避雨用。不過我們人多,沒什麼幫助。

造型特殊的天然木雕

12:57 鴛鴦湖古道與陡下捷徑的叉路口,隊伍在此集結,休息10分鐘。
簡單午餐後,直行,走鴛鴦湖古道,下棲蘭100林道。今天因隊伍太長了,低估了所需時間,且一路都沒有平坦寬敞之處,造成午餐未正常進食,只能在此囫圇吞棗。

鴛鴦湖古道後段,沿路均以此種"綠色松蘿林"為主,充滿原始之美

14:07 一個緩山坡,出現一片美麗的松蘿林,地上滿似金魚草的苔蘚,炳哥大呼漂亮極了,宛如置身在「童話般的魔法世界」中…這裡,也是古道的菁華區之一。
後段路程,小雨中,我和吳添泉、炳哥及他的一位朋友,陪著左手拉傷、無法用力的李副會長慢慢前進,互相照應。特別是在快到100林道前的陡下路段,路跡不清又溼滑,左手無法用力,走起來特別辛苦。
15:43 視線穿越一塊被砍伐光禿的林區,可以看到100林道了。
發現地上有一些細尼龍繩,不像山友所綁,反成下山的絆腳石,不懂作用何在。後來下到林道看了說明牌,才知這塊光禿的林區,叫「柳杉行列疏伐集林作業示意」區,那些細尼龍繩,可能是用來標定區塊位置的。

視線穿越一塊光禿的林區,終於抵達棲蘭的100林道了

15:52 最後的隊伍,抵達100林道。除疲憊外,大夥均平安,算圓滿順利了。
中巴直接在出口載人,未進入鴛鴦湖。
16:25 到「棲蘭神木園服務中心」更衣洗手。司機請吃大家西瓜…
17:00 離開服務中心。
17:30 出100林道,接上北橫。
19:30 下巴稜晚餐。席開四桌。
21:10 回到龍潭,賦歸。

結語:
一、鴛鴦湖古道,雖林相原始美麗,但實際上並不好走,且一路無繩索等人工輔助,路條又單薄,應該被列入高難度的中級山等級。
二、依隊伍長短與輕重裝否,應該做不同的時程規化。這次龍潭山岳以40人的重裝隊伍來行走,老少均有,速度與幾個健腳的輕裝往返,一定不同,可供大家參考。
三、如採非原路往返之縱走路線,第二天請山青將帳棚與餐具先行背回(或同行),也是一種較安全的選項。
四、大型活動的前置作業,非常繁雜,感謝擔當之領隊嚮導和總幹事等人的辛勞付出!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其他
自訂分類:遊山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