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2/22 20:07
從教入禪,融合諸宗 ↑TOP 憨山大師在聽講《華嚴玄談》時,體會到法界圓融無盡的深意,至微小之物能含藏整個宇宙。然後在閱讀僧肇撰的〈物不遷論〉時開悟,並作了一首詩偈: 死生晝夜, 水流花謝; 今日乃知...
瀏覽:30迴響:0推薦:0 - 2019/02/22 19:59
標題:云何為『如來妙觀察智』 眾所周知:『如來』者,其義有三。謂法身、報身、應身也。如同《金剛經》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此法身如來也。《轉法輪論》云:「第一義諦名如,正覺名來。」此...
瀏覽:30迴響:0推薦:0 - 2019/02/21 20:17
堅守漢傳佛教與法鼓山 道風 ↑TOP 今年是我們在法鼓山 上的第二次辭歲,首先要感恩諸位去年(二○○六)一年的努力、學習與奉獻,不僅我們的團體成長,個人也成長了。 去年一年,我們成長得非常快。在體制上...
瀏覽:47迴響:0推薦:0 - 2019/02/21 20:10
標題:云何為『如來平等性智』 眾所周知:『如來』者,其義有三。謂法身、報身、應身也。如同《金剛經》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此法身如來也。《轉法輪論》云:「第一義諦名如,正覺名來。」此...
瀏覽:49迴響:0推薦:0 - 2019/02/20 21:18
分清楚該不該要 您常說現代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但是,就是因為想要,才有消費,社會經濟也不斷滾動。想要滿足自己的欲望,也是讓人努力的動力。這樣看來,想要的比需要多,是不是也有刺激經濟、社會成...
瀏覽:55迴響:0推薦:0 - 2019/02/20 21:10
標題:云何為『如來大圓鏡智』 眾所周知:『如來』者,其義有三。謂法身、報身、應身也。如同《金剛經》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此法身如來也。《轉法輪論》云:「第一義諦名如,正覺名來。」此...
瀏覽:54迴響:0推薦:0 - 2019/02/19 21:50
一師一門,同心同願 目前我們正在提倡「一師一門,同心同願」,何謂一師、一門、同心、同願呢?「一師」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弘揚的是佛陀的本懷,正信的佛法,而不是迷信的外道法。迷信的產生是有些中國人摻雜了...
瀏覽:64迴響:0推薦:0 - 2019/02/19 21:42
標題:云何為『菩薩摩訶薩波羅蜜違波羅蜜事』 眾所周知:『菩薩摩訶薩』者,具名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菩提薩埵作道眾生,新譯曰覺有情。摩訶薩埵作大眾生,新譯曰大有情。求道果之眾生,故云道眾生,求...
瀏覽:64迴響:0推薦:0 - 2019/02/18 14:47
學做千手千眼觀音菩薩 ↑TOP 在許多部重要的經典裡,都可見到佛陀介紹觀世音菩薩,如《法華經》的〈普門品〉;《楞嚴經》的〈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還有《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等。觀世音菩薩在印度、中...
瀏覽:76迴響:0推薦:0 - 2019/02/18 14:35
標題:云何為『菩薩摩訶薩諸波羅蜜名波羅蜜』 眾所周知:『菩薩摩訶薩』者,具名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菩提薩埵作道眾生,新譯曰覺有情。摩訶薩埵作大眾生,新譯曰大有情。求道果之眾生,故云道眾生,求...
瀏覽:82迴響:0推薦: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