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三十六年台灣發生了「二二八事件」,當時的中國也沒閒著,國共雙方在東北兵戎相向,死傷之慘重絕非台灣人能想像‧‧;近三個月的鏖戰孫立人將軍的新一軍,約折損二至三個團近萬的兵力,而林彪的共軍雖一直不敢公開死傷人數,但以新一軍在抗戰時期與日軍 1:6 的傷亡比粗估,共軍的戰損應高於六倍,接近、甚至超過十萬人應是合理的。
1946年初,隨林彪進入東北的十三萬餘共產黨軍政人員, 經過將近一年的整補後,由林彪指揮的「東北民主聯軍」,於1947年一月五日,編組十二個師含三個獨立師,外加三個砲兵團的兵力,冒著攝氏零下40度的嚴寒,越過冰封的松花江,向防禦正面寬達 3 0 0 里的新一軍發起「一下江南」作戰」,以近七倍優勢的兵力及靈活的「圍點打援」戰術爭取戰略上支應南滿的目的。
此役,防守的新一軍兩個師的官兵必須以一打七,尤其新 38 師第113團第一營官兵曾在其塔木防區,以兩個連的兵力發起反衝鋒作戰,硬是將攻入陣地的一個團共軍打了出去,其善戰、奮戰精神著實令人敬佩!然而該團團長王東籬力戰陣亡,官兵則在此役損失過半,令人扼腕!
由於林彪認為已經取得東北作戰的主動權,考量凍傷、戰損嚴重無力續攻,於一月十六日撤回松花江北岸,待機再戰。
二月十八日,林彪再度編組含三個獨立師在內的 12 個師的兵力發動「二下江南」戰役,以平均兩個師的兵力圍攻新一軍部之一個團〈新30師第89團〉,至二十三日下午四點戰鬥進行到逐屋巷戰,一直到當晚七時許,以一抗六的第89團近3000名官兵因得不到外援,力戰而竭終致全體殉國!
二月二十五日,共軍逼進長春並調集四個師(內含獨立第二師),配屬兩個砲兵團80門火砲與戰車的兵力圍攻德惠,另派出八個師的兵力負責待機阻擊援軍;總攻擊時間就在二十八日下午五點。 (而就在這一天遠在千里外的台灣同時發生了「官逼民反」的「二二八事件」!)
位於長春以北75公里的德惠,是國軍在北滿的前進基地,守軍為新一軍第五十師的兩個團加地方保安隊,總共約7000人。林彪之所以三番兩次挑新一軍打,主要是這支部隊自成軍以來,與日軍在緬甸戰場對陣近三年,打垮了日軍五個師團約十萬之眾,是所有國軍美械師中的頂尖王牌;但東北戰場氣候地形均與熱帶叢林不同,且東北剿總司令部司令與新一軍軍長間互有矛盾,只要在冰天雪地中逐次消滅這支王牌軍,其他的部隊就會失去作戰意志。
德惠被圍後東北剿總司令杜聿明立刻下令突圍,而軍長孫立人接獲下級通報後,識破又是林彪的「圍點打援」戰法,立即電令守軍堅守待援,不必理會杜聿明之命令,並即編組新一軍、第71軍共 12 個團的兵力緊急增援德惠,並以 12 個團的國軍齊頭向前推進方式,3月1日先頭部隊與共軍阻援部隊交戰;林彪發現由孫立人親率的援軍無法各個擊破,遂於3月2日撤出部隊北返松花江北岸。
「二下江南」戰役結束,德惠守軍第50師149團擊退五倍犯敵,蔣中正欣喜過望史無前例地授予149團「中正團」之榮譽稱號;尤其149團第二連死守松花江北岸陶賴昭橋頭堡,陷於戰線後30哩,被24倍以上共軍圍攻24天堅守成功,更被賜名為「中正連」,並核予正式關防大印。
感想一:若非新一軍上下一心,長官信任部屬,部屬信仰長官,並有堅強的自信心,149團第二連的官兵又如何能在敵後高掛軍旗監視敵蹤、堅守陣地?!
1947年3月下旬,林彪「三下江南」,先重創71軍,再包圍和新六軍的新22師(原新一軍緬甸戰場成員),杜聿明急令新一軍新 3 0 師救援,孫立人又識破林彪企圖,第三次不遵杜聿明命令,囑師長唐守治迂迴救援,避開了林彪的「圍點打援」,林彪見戰機已逝無利可圖,便自行撤兵解圍。
唐守治救援成功,但杜聿明卻在日後的軍事會議中卻指桑罵槐大罵唐守治,孫立人當場和杜聿明鬧翻,杜並上呈蔣中正調走孫立人交出新一軍軍長職務(日後改派孫到台灣訓練新式陸軍);從此東北剿共戰事如江河日下,最終導致長春圍城〈如同電影「投名狀」的蘇州圍城,但要悲慘得多〉,數月後造成長春城內軍民餓死、凍死者超過三十萬人之慘劇。
感想二:三十多萬人是多大規模?約等於一整個宜蘭縣的總人口,說起來是夠駭人的了;也難怪戒嚴時期我在基層連隊服務時,一位想家的大陸籍老兵自天橋上躍下撞火車自殺,與他同鄉的老班長爲了幫老戰友留下全屍,竟然拿著筷子在鐵軌邊撿回一塑膠袋碎肉而面不改色;除了袍澤的生死情誼外,或許也是看多了戰場上的慘狀,所練就出來的一種麻木心理吧?
感想三:國府東北局勢逆轉最終並導致「兵敗如山倒」丟掉大陸,當然不全是調走孫立人所致,但蔣中正「把奴才當人才用」、「只信自己人」的用人方式,對照同一時期陳儀主政的台灣,不正是「相互輝映」麼?
在下粗研抗戰、內戰戰史,雖對蔣中正有怨,但並不盲目!
試想在民國36年初,面對關內共軍掌控90%的中原要地山東省、扼住支援對關外林彪的作戰能量,雙方殺得你死我活,而遠在幾千公里外東南沿海的淨土──台灣,卻又傳來台共結合民眾「作亂」的電報‧‧,假如您是蔣中正,您又能怎麼做?
問題思考:
一,當年幾十萬「紅衫軍」繞行中樞,若狀況失控,數量優勢的民眾闖進封鎖區,憲警要不要制止,若制止不成要不要開槍?
二,在槍響造成死傷後,憤怒民眾佔領警察局、派出所奪取槍械,要求軍憲警放下武器聽從指揮‧‧,衝進電視台、廣播電台號召民眾「抗暴」;憲警該鎮暴還是袖手漠視?
三,南部地區部份挺扁民眾見狀,群情激憤上街見穿紅衣、帶紅帽、開紅車者一率打、砸、燒,並由地下電台號召集結北上鎮暴,保護元首。
四,主力在北部的紅衫軍也動手反制挺綠民眾,雙方殺紅眼互不相讓!
五,軍警若不動手「平亂」,則最低將觸犯怠忽職守、抗命、作戰失敗等罪責,若像當年彭孟緝一樣下令開槍鎮壓,是否新的「二二八」或韓國「光州事件」等不幸事件將再度重演?
恕在下愚鈍,敢問假如您身處六十年前蔣中正所面對的中共全面「叛亂」狀態,怎麼做才能避免悲劇?
在下相信在「二二八」死難的本省、外省人多數是無辜的,是抗戰與國共內戰苦難的延續,面對的歷史,後世人若能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相信苦難是不難化解的!
- 37樓. 江山改 : 七月七日夢醒時分2013/02/23 17:44蔣陳演化二二八
蔣中正與陳儀,可導引二二八之發展變化,
故當時狀況關係大,
能知到其思考, 更助始末!
- 36樓. 邱彼得2011/08/26 16:59只是當時以惘然
我不曉得蔣中正有沒有後悔,沒有重用孫立人,而卻重用了不中用的杜律明,陳誠。但是如果我是那時的地主富商國民黨或者韓國人,我一定很後悔,因為這些人多半都沒有能力貽享天年就死於非命了,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當時真的重用了孫立人,也就不可能有我們現在這些人了。
- 35樓. 邱彼得2011/08/26 13:13杜律明害死中國了
長使英雄淚滿襟!
如果孫立人在,東北就會在,也就沒有韓戰與越戰了。
稱孫立人為現代韓信,一點也不為過。
從他以後,中華民國再也沒有能征慣戰的大將軍了
- 34樓. paulao2011/06/29 13:35提供您一個連結可以看到很多史實及談論..達觀客觀宏觀,記取教訓不盲目仇恨
提供您一個連結可以看到很多史實及談論..是應該揭祕還原歷史的時候啦!
http://v.ifeng.com/his/201007/37d70dcb-1519-4630-abf4-9e61cdebb5e2.shtml
[鳳凰大視野]--第二次世界大戰秘史及珍貴錄像配合當事人回憶由鳳凰衛視整理播出
看看日本人的真面目,到今天還有多少石原莞爾??李登輝認賊作父還是他的父親就是賊??可能永遠沒有答案.另外跟隨下面這一系列的報導,我有一個感想:統治者因為鞏固政權在某個時代採取及全甚至殺戮輩統治者,基本上是有理可循的!然而侵略者以再如何冠冕堂皇的理由登堂入室地蹂躪甚或虐待被侵略的人民是一點道理都沒有的!你說是吧?
- 33樓. Nomadic2011/03/17 09:49回應faithkeeper
就在下粗略閱讀過一些台共相關資料當時應當全台灣都有共產黨組織像是北部有鹿窟基地(有發報台、有印刷廠、有武裝)南部也有自日本時代就有的農民組合(雖然曾被總督政府強力剪除,但那就是共產黨組織)總而言之當時以謝雪紅等最為知名的台共武裝蜂起實際上是共產國際串連下的有組織、有計畫的「作戰」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所謂「憤怒的老百姓」上街頭抗暴這麼簡單各位或許都是帶過兵的前輩們沒有受過訓練的群眾其實只是烏合之眾 容易一哄而散能作戰的必定是受過訓練的「軍人」..一點淺見請大家給予指導 - 32樓. 台灣饗宴2008/08/02 13:50555
我一直不認同228是官逼民反
因為228時,台灣各地出現五星旗,這點我有不少的老代書朋友為證
以前『代書』的社會地位高,又小讀經書,也懂人情事故
也可以算小康以上的家庭生活
所以俄的代書朋友說的不會錯:最起碼代書『1、聽得懂國語』『2、看得懂中文』
在光復初期台灣同胞『懂國語,懂中文』的不多
故:228
一、是一宣傳戰
二、是一誤傳誤會
三、是皇民的台灣同胞搞地下組織。
四、當時的法律規定『煙酒公賣』,現在也是煙酒公賣,官方抓賣私煙執法律,不然台灣現在的海關就廢了。
五、有沒有執法過當,歷史還待考證,但假228之名行地下組織活動就是不對。
對了我前一天三包『555』香煙,在連長時就戒了,我曾是精誠連長與精誠營長。
為了體能戰技戒的,我是有毅力的決心的軍人
- 31樓. 流浪漢2008/07/04 00:12青史盡成灰
歷史是人寫的.要翻出228的真相已經不太可能了.
我的一個深綠朋友教訓我好好讀讀228歷史:蔣介石敗退台灣後為鞏固政權製造228事件借機屠殺本省菁英.
巧的是幾天後我的另一個深綠朋友告訴我同樣的話.
天呀!原來歷史真的是人寫的.
同意作者的觀點.也很想告訴台灣人真相:不要把自己的悲情無限擴大.在那個時代那種事情根本是微不足道的.另外228 死的人:
1.革命者
2.兇殘的兇手
3.無辜者
4.被兇手殺害的外省人.
很可惜,握有一些當時的資料(報紙,會議紀錄)和照片都丟了.我的小學老師提起台灣人就恨;他遇害的妹妹就是滿腔熱血早期來台的外省老師.
- 30樓. 丹書鐵券2008/04/09 01:20蔣氏與扁的背景:
蔣處在極惡的年代
整個機制、背景對差及極惡下物資與權力分配,
加上人性貪婪營私與信任隔層關係
加上整個領導規模與政承後果
我會給老蔣多一些包容
台灣日化及定點進程與當時侵略、內戰、歷久下所致異變
流離來的台的在地與新居民間的認知及現實差距
以個人身為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及228之前發生的一些事略
我也會給老蔣多一些不為負面的評價
評事個人不認為有誰能站在超能與完美人格下評論!!!
然而以李、扁反由興而致衰、官商勾結嚴重及實質為政聽一人的領導
給予極負面的評價!!!
它們不諳整個政推銜接,平凡紮實的功力;完完全全的破壞逐漸樹建的結構,
從中推演緊密有效的結合,致產業升級敗落
由敗國走向鎖國、所敗業到敗產
我不會原諒它們!
個人喜歡舉一例:”大陸六四天安門事件”
因起毛澤東多年的倒行逆施
緣隨老鄧改革開放與中華民國開放大陸探親的比較衝擊
老鄧錯之大乎?未必!
事致難收,不從生殺可也?未必!(請酌閱”陸橋”所著人子一書:”王子”一篇)
設身時機:能不事後英雄,孰敢說他能處理的很好?
正常時潮揭起皆釀造而成,站在浪頭引領的是英雄而狗熊
個人自做判斷:由衰而止或起及由盛而衰致敗加上背景資料
勻和一些人性管理的哲思,在每一斷落如何取決政推是一門”藝術”
個人只為李、扁不客氣的評斷為:
不及格!已依照閣下留言辦理,如仍有需要,請不吝賜教!
孫立人的粉絲 於 2008/04/09 08:51回覆 - 29樓. 沒什麼2008/04/05 12:27用楚漢相爭看近代中國一點也沒不對
國共內亂的主因就是孫中山死的過早.孫中山要負最大責任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其實是不偏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
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走向資本主義
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走向共產主義
孫中山的死為中國近代開啟了戰爭的大門
他該不該負責?當然該!
蔣毛之爭跟楚漢相爭說很像一點也沒錯.軍人出生的
蔣介石就是像項王那樣的人
毛澤東就像漢王那樣的人
在當時大戰剛結束民生凋蔽之際 妳不能容人 人怎能容妳? 這是剿匪的動機根本就不對
有再好的理想 在遠大的抱負 可是妳那經歷數十年的苦難中國人並沒有時間能給你
去發揮..那該怪人民錯誤? 執政者最根本的目的終究是權力的把持.其他都是騙人的
相信孫中山並不想那麼早死吧? 孫立人的粉絲 於 2008/04/06 00:56回覆 - 28樓. 駱師傅2008/03/28 10:07新一軍的曲子恐怕不好找喔
新一軍的軍歌,我是不知道弄不弄得到,但是我有一堆納粹國時代音樂和歌曲的CD,像裝甲兵進行曲、布蘭登堡門、納粹黨歌、麗麗瑪蓮一類的,不少張喔,從日本朋友那邊搞來的。如果版主要,哪天我把這些轉成數位檔給你分享,不然就是用燒的(小聲說,這樣應該沒有違反著作權法)。
我家老頭子腦筋不清楚,寫了書還不會賣咧,只會印出書,苦了我這個兒子,得幫他拜託人家出版(我是寫動漫畫書的,可不會賣歷史書呀,苦也),很傷腦筋。一般圖書館我是不知道有沒有就是,好像沒看過,可能得到央圖吧?不然,有緣,送格主您一本好了,反正我老爸寫書也等於寫同人誌,他寫得高興,老愛分享給同好。還有孫將軍舊部來我家拜訪哩,一個講台灣國語一個講外省國語,還講得很高興,不亦怪哉。
老一輩的台灣人對孫立人將軍的印象很好,不僅是他戰功彪炳的抗戰、剿共名將,所訓練的部隊更是軍紀嚴明的愛民之師;因此在民國三十八、九年間,曾有五千位台灣青年志願從軍,加入孫立人將軍所籌辦的「台灣軍士團」‧‧。
有空煩請斧正另一拙作:攝影大師柯錫杰的從軍與逃兵軼事
孫立人的粉絲 於 2008/03/28 19:5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