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錢幣上的國旗-隨革命進展飄揚於全國.........(二分之一)
2010/06/29 17:44
瀏覽7,349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

*民國元年發行之中華元寶福建銀幣廠造庫平一錢四分四釐.上為十八星旗.五色旗.青天白日旗.

*

*

*甘肅省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貳拾文.推估為民國十八年發行.上為青天白日滿地紅之國旗和青天白日之黨旗

*

*

*民國十八年新疆喀什造己巳當紅錢十文上為青天白日滿地紅之國旗和青天白日之黨旗

*

「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

*

錢幣上的國旗-隨革命進展飄揚於全國

*

  

*

一、青天白日旗~革命軍旗之創立

  西元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孫中山先生在檀香山創立中國近代第一個革命團體,也是中國國民黨的前身-興中會。隔年在商討廣州起義時,決定採用一八九三年秋天,陸皓東先生住在與 孫中山、陳少白、楊鶴等同時被滿清冠以「四大寇」之一的尢列家的「聽濤閣」時,所創制的「青天白日旗」為革命軍旗,並實際用在公元一八九五年十月廿六日的第一次廣州起義、一九00年十月八日的第二次庚子惠州之義、以及尢列在新加坡創立「中和堂」之時,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面革命旗幟。

*

*陸浩東創製黨旗

  當時旗上的圖案未有明確規定,以致旗上排列的光芒多寡不一,令製作時無所依從,後來 孫中山先生將光芒定為代表時辰的干支,故光芒應排作十二道,自此旗上光芒之數始告確定。

  一九0五年八月廿日,集各革命團體組成的「中國革命同盟會」於東京正式成立, 孫中山先生因為率先成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第一次有組織的進行革命軍事活動-廣州起義、因為被滿清政府通緝與一八九六年十月十一日至廿三日在中國駐英領事館被扣押的「倫敦蒙難」所形成的國際知名度,因此被公推為總理。

*

**鐵血十八星旗

  一九0六年同盟會编纂革命方略時, 孫中山先生為了紀念陸皓東與興中會諸烈士流血獻身革命的精神,主張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原有青天白日旗,黃興認為與日本旗過於相近, 孫中山先生因此再加添紅色為底,以示自由、平等、博愛);但因廖仲愷、黃興主張用表示平均地權的「井字旗」;宋教仁、陳其美主張用代表漢、滿、蒙、回、藏五個民族的紅、黃、藍、白、黑「五色旗」;後來自組「共進會」的孫武、焦達峰主張用代表十八行省與黃帝子孫的「鐵血十八星旗」;另有主張用代表發揚漢族精神的「金瓜鉞斧旗」;由於意見相持不下,因此保留未作決定。但是,在同盟會領導的潮岡、惠州七女湖、欽州防城、廣西鎮南關、雲南河口、廣州新軍及黃花岡等起義中,已經使用青天白日旗,並且成為中國國民黨的精神象徵。

二、武昌起義是必然中的偶然

  一九一一年十月,已準備起事的「文學社」與「共進會」,因為在漢口俄租界製造炸彈時不慎意外引爆,驚動俄警搜索並將革命黨人名冊搜去,部分革命黨人被補殉難,武昌革命黨人在慌亂中立即在十月十日起義,因為迅即獲得各省響應,在革命黨人和立憲黨人的領導下,至一九一一年底,湖北、湖南、陜西、江西、山西、廣西、安徽、福建、廣東、四川、貴州、浙江等十四個省先後起義並宣布獨立,即使在滿清政府嚴密控制下的北方,河南、綏遠、直隸和東北三省,也發生了起義和獨立事件。

  只是事出突然,儘管先前已經過十次起義,尤其同年四月二十七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的黃花崗乙役,碧血黃花、浩氣四塞,令社會期盼革命大變革的氣候已成,但是,十月十日這一天起義,卻完全是:製造炸彈不慎引爆↓引起清廷搜捕↓革命黨人名冊被搜去↓滿清按名冊搜捕革命黨人↓不想束手就擒就只有立即起義-之意外。

  因此, 孫中山先生至十月十二日上午十一時方在美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當地報紙上首次得知中國武昌發生起義的消息,而前一天,他才收到一封「黃興請他為一場即將在武昌發動的起義籌措經費」的電報。因屬意外,因此同盟會領導幹部都未能及時參與武昌起義。在二十個起義地區,同盟會雖然參加了十二個,卻都屬階級較低的個人活動,缺乏組織上的運籌,所以無法掌握全局,導致辛亥革命後來變質,這在革命旗幟的選擇上尤可洞見。

*武昌起義後孫中山先生途經英國應僑胞請求手繪青天白日圖案

*

三、革命旗幟 舉旗不定

  十一月卅日,來自全國的各省代表在炮火中進行的漢口會議裡,決議以南京為新政權首都。十二月二日江浙聯軍攻克南京。十二月十二日,十四省代表共卅九人由武漢、上海齊集南京,決議選舉臨時大總統。二十日,離國十六年的 孫中山先生經香港到廣東,廿五日到上海,當時上海街頭歡迎他的是五色旗。廿九日,在南京的十七省代表,基於 孫中山先生的革命領導地位、國際間的聲望與外交折衝能力、募款能力(一九一一年七月與美洲華人最大組織-致公堂聯合發行「中華民國金幣」,前五個月即在美加募得美金十四萬餘元,一年間僅在美國就募得美金四十萬元,是革命經費的主要來源)、建國理論、黃興的謙讓,正式選出 孫文為臨時大總統。

  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上午十時, 孫中山先生乘滬寧鐵路專用花車赴南京就任。下午五時,車抵南京下關,禮炮雷鳴,軍樂齊奏,停泊在長江江面的軍艦發炮廿一響,各省代表和駐南京的各國領事均至迎接。六時十五分乘馬車去總統府(舊兩江總督衙門),由黃興和海、陸軍代表迎入內府。當晚十一時,舉行 孫中山大總統受任典禮。之後, 孫中山總統下令定國號為「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二日,通電各省改曆,並以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作為中華民國建元的開始。

*

*

*民國元年總統府參謀部通行證

*

*民國元年元旦飛機團立國紀念章上為青天白日之黨旗與青天白日滿地紅之國旗

*

*

*辛亥光復南京戰功紀念章上為五色旗

*

*浙軍光復南京紀念章上為鐵血十八星旗

*

*甯軍克復金陵紀念章

*

四、幾經波折的中華民國國旗

 1、臨時參議院議定以五色旗為國旗

*

*民國元年北京寄出之明信片上的中華民國國旗

*

*

*

*民國元年北京寄出之明信片上的中華民國海軍軍旗.青天白日或白天青日顯然有些混淆.抓不住。

*

*民國元年八月二十五日所發國民黨黨證上為五色旗

*

*民國元年二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發行之陸軍部軍事用票

*

  民國元年一月十一日,南京臨時參議院議定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並將青天白日旗定為海軍軍旗,鐵血十八星旗定為陸軍軍旗。同時在第一次參議院會議中決議,以五色旗與十八星旗作為鑄幣圖案,鑄造「開國紀念幣」。此外,民國元年福建省造的中華元寶銀幣上的三旗圖案,就是以五色旗居中、青天白日旗居右、鐵血十八星旗居左,這是青天白日旗第一次躍居中華民國的錢幣之上。

*

*民國元年發行之中華元寶福建銀幣廠造庫平一錢四分四釐.上為十八星旗.五色旗.青天白日旗.是黨旗首次見諸錢幣

 2、 孫中山總統力主用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

  但是, 孫中山先生堅認「以五色旗為國旗之決議不妥」,乃於隔日咨覆參議院,請參議會保留,待民選國會成立後再議,其申明反對之理由如后:

  (一)、清國舊例,海軍以五色旗為一、二品大官之旗,今黜滿清之國旗而用其官旗,未免失體。

  (二)、其用意為五大民族旗,然其分配代色,取義不確,如以黃代滿之類。

  (三)、既言五族平等,而上下排列,仍有階級。

  夫國旗之頒用,所重有三:一旗之歷史,二旗之取義,三旗之美觀也。

  武漢之旗(用內外十八省之徽誌),以之為全國之首義尚矣。蘇浙之旗(用五色之徽誌),以之克復南京。天日(青天白日)之旗,則為漢族共和黨人用之南方起義者十餘年;自乙未年陸皓東身殉此旗後,如黃岡、防城、鎮南關、河口,最近如民國紀元前二年廣東新軍之反正,倪映典等流血;前一年廣東城之起,七十二人之流血,皆以此旗;南洋美洲各埠華僑同情於共和者,亦已多年升用,外人總認為民國之旗。

  至於取義,則武漢多有極正大之主張;而青天白日,取象宏美,中國為遠東大國,日出東方為恒星之最者,且青天白日,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義,著於赤幟,亦為三色,其主張之理由尚多。

 3、美洲華埠用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

*

*正面

*背面

*

*民國前一年孫中山先生在美國舊金山發行的中華民國金幣

  一九一一年七月,為籌募革命經費, 孫中山先生主導同盟會與當時在美洲的華人最大組織-致公堂(華僑總數約二十五萬人,有二十萬人參加),聯合發行之「中華民國金幣」券,即是正面為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背面為青天白日黨旗,這是國旗與黨旗第一次躍居革命鈔券之上。

  金幣正面記載:中華民國成立之日,此票作為國寶通用,交納稅課並隨時如數向國庫交換實銀。在 孫中山先生任臨時大總統期間已履行承諾兌付大半,餘至民國廿四年至廿六年間經由中華債券調查委員會兌銀收回。當時未兌換留存至今者,壹拾圓券存世不足百張,現在市價約新台幣三十萬元;壹佰圓券不足十張,壹仟圓券僅發現二張。

 4、粵省軍政府用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

*

*民國元年發行之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通用銀票壹圓.上有黨旗與國旗.澈底貫徹了孫中山先生的主張.著戎裝者為陳炯明.

*

  當此同時,粵省軍政府在民國前一年十一月十二日成立,胡漢民任都督,陳炯明任副都督,為了解決財務,發行了「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通用銀票」,計分伍毫、壹圓、貳圓、伍圓四種面額,發行額共一千九百萬圓。通用銀票由上海商務印書館以石版印刷,票面正中央,印有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右)與青天白日黨旗(左)的交叉圖案,右側為橢圓形陳炯明戎裝頭像,左側為軍號、步槍、指揮刀組成的橢圓形圖案,這是「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與「青天白日黨旗」第一次出現在中華民國境內的鈔票上。

  首批發行面額壹圓與伍圓通用銀票的時間,約在民國元年四月廿八日之前,因為此段時間胡漢民都督離開廣州到南京參與組織臨時政府去了,副都督的陳炯明成了代理都督,所以「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通用銀票」上才會印上他這位副都督的陳炯明大頭像,如今看來,確有沽名釣譽之嫌。

  這批紙幣後因不斷貶值,到民國三年七月跌到只有幣值的三成,遂由中國銀行照幣值五成收回燒毀。其間,依據「廣州百年大事記」的記載,民國元年十二月廿ㄧ日,廣東政府捕獲日本人製造假鈔集團,逮捕六名日本嫌犯,搜出偽鈔二百萬圓;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對中國的覬覦,由來久矣。

 5、北京政府用五色國旗

*五色旗

*

*  *

*民國元年發行之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五色旗+鐵血十八星旗).

*

*民國元年發行之湖南省造當制錢二十文.上為五色旗與鐵血十八星旗.

*

*民國三年發行之中華民國餉銀五錢.新疆喀造.上為五色旗

*

  民國元年一月廿二日,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發表聲明:倘若清朝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能宣佈贊成共和體制,將辭去臨時大總統職位,並且推舉袁世凱擔任臨時大總統。一月廿五袁世凱及各北洋將領通電支持共和。二月十二日,清朝隆裕太后接受優待條件,溥儀遜位,清朝正式終結。同日 孫中山先生向臨時參議院辭職。

  二月十五,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旋即指使曹錕在北京發動兵變,以需要維持北方秩序為理由,拒絕南下就職,並於三月十日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職。四月一日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在南京解職,由他主持的臨時政府隨之結束,臨時參議院遷往北京,辛亥革命的成果開始為袁世凱攫奪。

  民國二年二月,依據臨時約法,中國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國會選舉。國民黨當選的席次最多,按約法精神,應由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三月廿日袁世凱派人在上海刺殺了宋教仁,全國大嘩,引發國民黨發動二次革命討伐袁世凱,惟皆為北洋軍所敗。

*

*民國3年3月28日中華革命黨黨證

  

*

  民國二年十月六日晚間七時四十八分,在便衣軍警喬裝的公民團包圍下,歷經三輪投票,袁世凱才以超過規定四分之三總票數的五0七票當選中華民國大總統;隔天黎元洪以比總統得票數還多的六一0票當選副總統。當時北京外交團,除巴西、美國、墨西哥、古巴已先行承認中華民國之國家外,俄國、英國、法國、德國、葡萄牙、丹麥、荷蘭、西班牙、比利時、義大利、奧國、日本、瑞典等十三國於十月六、七兩天,分別照覆外交部,聲明承認中華民國。

  十月十日袁世凱在紫禁城太和殿舉行就職大典。此時的北京政府仍維持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惟袁世凱本人並不太喜歡,故曾對外國顧問說:「五色未必染成,恐遇風雨變成糊塗。」

  民國三年一月十日,袁世凱解散國會;五月一日袁世凱推出新的「中華民國約法」,改內閣制為總統制,之後再修改總統選舉法,使總統可無限期連任,新任總統亦由在任總統指派。

  七月八日, 孫中山先生在日本東京成立以「推翻袁世凱專制政府、建設完全民國」為目的之「中華革命黨」,在訂頒革命方略、規定旗幟時,仍訂「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國旗;大元帥帥旗及軍旗在未分別製訂專旗以前,得用青天白日之旗為軍旗。」

 6、曇花一現的袁世凱中華帝國旗

*

*民國5年袁世凱洪憲帝制時的國旗

  民國四年十二月十二日,袁世凱宣布接受「全國新選出之國民代表投票決定變更國體為帝制」的決議,改民國五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並以兩道交叉的紅色斜條將旗面分為四個三角形,上下左右三角分別飾以黃、白、藍、黑四色的中華帝國國旗,取代民國的五色旗。

  民國五年三月廿二日,袁世凱迫於國內外的反對而取消帝制;六月六日,袁世凱病故;從此中國進入南北對抗,國家以北京北洋政府為主的軍閥割據時期。在此期間,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始終沒有機會在神州上空飄揚。*

*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其他
自訂分類:歷史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