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手大幅發展兩棲作戰能力
王志鵬
(中華經略國防知識協會副研究員)
近期東海與南海諸多緊張衝突,引發周遭各國的高度注意。不過,對於中國海權的發展近期也有些特殊情況,隨著中國海軍整體現代化的轉變,兩棲作戰能力也跟進提升。2006年12月22日中國完成設計建造首艘大型排水量約17000~20000噸的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LPD)「崑崙山號」(Kunlun Shan) (舷號998)並派駐南海艦隊,估計約可載運「一個營的海軍陸戰隊兵力」(包括500~800名陸戰隊人員、15~20輛兩棲裝甲戰鬥車輛和相關後勤補給),2010年「崑侖山」號被派往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執行打擊海盜的護航任務。2011年年底第二艘071型「井岡山」號(Jing Gang Shan)已再次部署南海艦隊,據判第3艘以可能幾近建造完成,第4艘已經開始建造,預計總共將建造16艘。
此外,據2005年中國軍工系統信息,有意發展能夠垂直/短距起降的攻擊機,提供登陸部隊使用,其角色和英國的「鷂」(Harrier)式戰機相當類似。另據2010年4月消息研判,中國更自俄羅斯引進先進大型野牛級(Zubr)與中型海鱔級(Murena)高速氣墊登陸艇。以野牛級為例可以攜帶3輛主戰坦克(最大可達131噸)或10輛裝甲運兵車及140名士兵(最大可達115噸),或500名士兵(其中360名士兵在貨艙內),以55節航速航程可達300海浬(直接橫越台灣海峽只需2~4小時)。依據美國著名學者費雪爾(Richard D. Fisher)的評估,如此的發展預計2020年之後,中國解放軍投送重裝兩棲部隊的能力將獨步亞洲。
未來解放軍登陸作戰行動將以「突然、快速、立體、縱深」為原則,建立速度快、機動力強「多維快速登陸」能力。而這樣的快速發展主要目的有四:第一,為「南海問題」進行準備;其次,是支援可能發生的「應急作戰」;再者,因應「非傳統安全」;最後,為解決「台灣問題」的軍事準備。
近年台灣國防防衛戰略目標雖然已有改變,如2009年3月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國防兵力結構調整理念與規模將基於「打的需求」,衡量財力及人力可支援範圍,據以擬訂適切的兵力結構,聚焦在「不使敵人登陸立足」之指導,將國防資源集中運用在主戰部隊,發展基本戰力及「非對稱戰力」。2009年國防部再次強調,台灣未來將戰爭決勝點聚焦於摧毀敵兩棲登陸船團「不讓敵登陸立足」。然而,面對中國如此的快速發展,台灣僅存能夠發展有效防衛能力的時間不過十年,未來倘若中國真的以武力解決台灣,在失去制空與制海的情況下,唯一能夠嚇阻或攔截快速橫越台灣海峽的兩棲艦隊,足夠的近海潛艦群仍然將是關鍵。只不過依據馬總統過去四年的國防表現與目前團隊對潛艦建造的遲疑猶豫,等到下定決策之後,恐怕將來也已經緩不濟急。
俄製野牛(Zubr)級氣墊登陸艇
- 3樓. 岳將軍2012/05/06 18:04震攝本來也就是一種作戰的方式
不必被震攝也不必害怕更不必擔心.
雖然解放軍裡面還有一些主戰派,主張要武統.但必竟只是軍人武夫之見罷了.
事實上就戰略而言,兩岸早就已超越了軍事作戰的範圍了.
簡單的說就是在兩岸大戰略的思維與作為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早已大獲全勝了.
統一之戰是根本用不到軍事的了.
當然在台灣也不是沒人看出來,至少馬總統是看出來了,否則你以為他為什麼要說不武呢?
只是馬總統欲言又止,至今沒把不武給說清楚了.
- 2樓.2012/05/06 15:01大陸與美國軍力無法比
戰爭不是靠力﹐是靠腦。腦就是科技。再來就是錢。大陸有錢有力但沒腦﹐所以外觀很凶狠的樣﹐其實是空空的。
中共搞個航母﹔是拿蘇的廢船來改併的﹐真是寒酸﹐別人也不好意思轟爛它了。日本二戰是艦隊都是自製﹐在當時跟別國是打平手的。美國最近銀根短﹐就斬了尖端軍技的研發﹔因為現成的都能贏別國太多了﹐反正也不可能真幹起來的﹔現在吃飯最重要﹐所以就無謂花將來的錢了﹐很明顯中美軍事搞的是龜兔之賽。
況且除拳頭外﹐還有很多小混混可供使用﹔像拼命三郎﹐老賓﹐越共加阿三﹐一擁而上﹐問你怕未?
老共呢? 小混混北韓真不爭氣﹐放個煙火都無力﹐(想起功夫一片的開頭那老大) 而南面的巴基斯坦不是隨便就叫得動的。幸好台島的小馬沒有搞風搞雨﹐所以放多點愷子來台"塑平"﹐但物價金價品質沒有香港的好﹐買來買去只有吃的東西﹐又是題外話了。
- 1樓.2012/05/03 12:55资讯有误!
野牛级是乌克兰生产,连俄罗斯都要向乌克兰购买,怎么作者连这点资讯都搞错?您對近期的即時訊息,似乎掌握不足,據俄羅斯國防工業部門向《亞太防務報導》提供的資料顯示,俄羅斯和烏克蘭將在中國購買鱔魚級和野牛級氣墊登陸艇的交易上展開競爭,目前中國可能比較傾向俄羅斯購買。 王志鵬 於 2012/05/03 14:1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