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神地盯著螢幕,手指在鍵盤間游移著,筆電的無聲鍵盤,在深夜裡,每個鍵被敲打的聲音,低沈且清楚像連珠炮發射著;在小木屋裡,一盞昏黃的檯燈,還有一杯冷掉的茶。
「吱…吱…啪啪…」可感覺到小木屋外,有小鳥停在屋頂叫著,隨後振翅地又飛走,我眼神移向電腦的右下角,「上午5:18」,我深吐一口氣,阿旦的《台灣希望地圖》3000多字的文稿,即將完成,腦袋整個昏沈,「我打了多久了?」
前一天晚上8時餘,寫完地方稿,要不是代班司法,有件案子起訴書40多頁,短時間消化寫成報導,著實花了不少時間,在催稿聲中完成,按下傳送,吐了一口氣,隨即拿出一疊已伴我近一個月的資料。
該稿等於以雜誌專題的形式再改寫,一些細節我在電話中跟老師李靜芳確認,從晚上8時餘開始忙,辦公室剩我一個人,一直到凌晨2時多,正要離開時,警衛伯伯還嚇一大跳,我沒什麼力氣地回應「寫專題…」,拖著腳步走出大樓,開車時,滿腦子還是阿旦稿。
回到小木屋,再打開電腦,重新再看一遍專案組長傳來的格式內容,覺得在辦公室寫的,有一則應該再切割出來,不知不覺就打到天亮,我很驚訝光該專題打這麼久,但是沒力氣表現出驚訝狀,扳扳手指頭數數,想著「應該有9個小時了吧!還要上班…怎麼辦…」
我無力地沈沈睡去。
早上一通電話,幾乎是以氣音方式在對話,還懷疑是夢話,直到真正清醒時,發現不是夢,是少年隊有件因打工而中輟生的案子。
「小龍」一家住賓館,晚上我去找賓館找他們之前,還先去包了4個便當過去,他們剛好吃過晚餐,吃的是肉鬆拌飯,閒聊間,才知道「小龍」早餐僅花10元買3條小熱狗。
晚上處理完「小龍」新聞,電子同業打算先作好準備,以免阿旦新聞見報後,他們會措手不及,派出代表到李靜芳自宅先拍攝,李老師要求我也要一起去;踏出李老師家時,已近凌晨12時了。
專案組梁組長晚上也打來問些問題,幸好在老師家中,當面地聊完,回去再寫了近2000字e-mail回覆給組長;可能是太累或是壓力,在寫信之前,竟然哭了起來,畢竟,專題花了很多時間,不排斥專題,但我主線是南投社會警政,即使大案子發生機率不像都會區,但又怎能掛無事牌,內心的擔心成了壓力。
話說從頭,感謝敬浤的同學提供線索,在立委選舉完後,立刻跟老師連絡,第一次在她家聊,直到晚上11時餘才離開,之後都利用休假,到彰化去拍他們的野台戲演出,再次到她家拍教戲過程,為了細節,彼此間用電話聯繫不知多少次,為了畫面,也是跑了好幾次。
突然發覺,我跟她都是射手座,卻都有著無可救藥的完美主義,「既然要作,就要作到最好。」
這個阿旦稿,一波三折,一開始我切成2條稿,欲攻全國版,晚上7時前,2則稿都發生烏龍,組長在晚上11時餘才看到;之後2天,都預定在全國版面,併稿再刪減仍遲未見報,心想「乾脆到地方版好了」
直到專案組梁組長打來,她覺得有意思,問我願不願意寫成全版的希望地圖專題,馬上就答應,一種被重視及肯定的感覺,報導跟專題寫法不同,我整個再重新改寫、訪問細節,即使寫到流淚爆肝,為了回饋這樣的機會也值得,徹夜寫稿也要撐下去。
最後,很謝謝梁組長,當初她也是面試我進來u種子之一的長官,但見報後,她在半夜寫封不算短的信指導我,我很認真看見報的內容,感謝她儘可能地保留我原來字句。
也謝謝正在看這篇採訪花絮的你,看我碎碎唸。
謝謝明珠女子歌舞團在我採訪時拍照,以上照片感謝李靜芳部落格提供,若想看圖文並茂採訪花絮,及受訪者對亮的感覺,歡迎到「戲伴人生~〈靜豔群芳〉」部落格。
【靜芳個人CD製作專輯(二)─關於亮的採訪】
【靜芳個人CD製作專輯(三)─見報】
【靜芳個人CD製作專輯(四)─陪電子去採訪】
專題閱讀
【小旦大心願:歡喜咱來學阿旦(一)採集.重唱.錄專輯】
【小旦大心願:歡喜咱來學阿旦(二)行動者李靜芳】
【小旦大心願:歡喜咱來學阿旦(三)開枝散葉】
- 6樓. 迪勃爾2008/02/24 13:03亮姊‧"西北"夠猛 (←大馬用語 呵呵)
每每看到你的blog採訪花絮 就覺得你這小女子實在是太太太猛了呢!
妳的文筆著實地打動人心啊... good
小弟我甫退伍 再度回到新聞工作 希望將來亮亮姊要多多指教喔 呵呵
一起加油ㄟ
- 5樓. 年復一年2008/02/17 19:32感動
活生生的教材,下星期就開學了,好用好用。感謝老大 亮 於 2008/02/18 22:12回覆 - 4樓. EYESHOT2008/02/12 21:46好報導
好報導
加油~~
新年快樂
- 3樓. 東城居士2008/02/12 20:20越俎代庖說謝謝
您好
我是「敬浤的同學」
看到報紙時我嚇一大跳
再看到您的報導過程
覺得好熱血 好感動
雖然輪不到我來謝
不過還是想跟您說聲謝謝啦
東城高且長,逶迤自相屬。 - 2樓. 番番2008/02/12 13:57認真的女人最美
此時的努力是來年最美的回憶
新年要快樂哦!!!
- 1樓. Lucent2008/02/12 00:09值得珍藏的專題報導
很希望多看到這樣的專題報導
讓讀者知道
特別是眼中只有績效跟股票的現實上班族
別忘了
在社會各個角落
有很多人在為理想默默奮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