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病房日日都上映著人間的死別,雖說只要在有情世界裡,無論生離與死別都是創痛,但在這些創痛裡,我個人還是有「可接受」與「最不願看到」的情況。可接受的是病人年事已高,兒孫成群,這很符合自然律;或病人久病,配偶還年輕,永別雖是慟,但生者未來仍有錦繡前程.....當然,萬家燈火下每家各有外人不知道的問題,但病人能善終,家屬以這段艱辛作為日後壯大生命的養分,增添生命的亮度與深度,未嘗不是益處。以上可接受的部份,我只是舉簡單例子。我最不願看到的是白髮人送黑髮人,以及老伴相送。
爺爺80多歲了,因為淋巴癌末期入住安寧,奶奶的身子也不好,帕金森氏症讓她的四肢不住顫抖,她每天抽空來病房看看老伴。他們唯一的兒子四年前腦癌過世,從此家裡只剩老兩口,慟啊!這天爺爺的血氧明顯下降,氧氣開到最大,他還是喘得厲害。時候差不多了...護理師說奶奶還在來醫院的路上,爺爺需要陪伴,於是叫我跟另一個夥伴去陪伴他。我們在他身邊告訴他,奶奶快到了...一會兒,奶奶來了,面對這種狀況,她依然驚惶失措,畢竟要離開的是自己最愛、最依賴的人啊!她拿出摺疊式的老式手機,說要聯絡親友,顫抖的手無法按鍵,年輕的志工伙伴幫她按下號碼....迴盪在我們耳邊的已分不出是哭聲或說話聲。然後奶奶告訴爺爺,請他放心,她會好好照顧自己,叮嚀爺爺去天堂找兒子....爺爺最最想念的兒子...爺爺的呼吸停止了,我去浴室接一盆溫水,裡面灑一點精油,護理師要幫爺爺淨身、換上乾淨的衣服,爺爺要去天堂與兒子團聚,總要打扮得乾乾淨淨、體體面面。

他因為肺癌末期入住安寧病房,白天由妻子照顧,他的左手臂有點腫脹,護理師要我們幫他按摩。
幫病人按摩是跟家屬或病人談話最好的時機。病歷記錄他失智多年。妻子說他聽得懂話,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也就是很多語彙詞句已經從他的記憶庫裡消失了...他長嘆一口氣,這一聲長長的嘆息或許包含對生命許多的無奈。我看看他,他將眼神望向窗外,這天的天空很藍,希臘式的藍。

以上三則案例,也許有人會問,除了第一例是獨子四年前腦癌往生,留下老倆口以外,另外兩例也都沒子女嗎?有!他們都有子女,有的事業有成,也有的就是一般勞工階級,子女不是不孝,畢竟不能要求子女為了照顧病中的父母犧牲工作,尤其不要為了病人去犧牲健康的人,我說這話可能會引來若干人不以為然,認為「自己的父母為什麼要交給別人照顧?」、「子欲養而親不在」,「我們小時候生病,父母不眠不休的照顧我們,現在父母生病了,我們照顧他們是應該的」,卻忘了我們小時候父母還年輕,有體力照顧我們,但現在我們也老了,是否有足夠體力去照顧更老的父母?
我覺得「衣帶漸寬終不悔」決不是摯愛。得個「大孝獎」卻犧牲自己的工作跟健康,也不是大孝。我贊成家人參與照顧,但一定要有幫手,讓自己得以喘息,否則只會兩敗俱傷。老老相顧也是一樣,配偶一定要充分休息,病人已經病了,不會好了,健康的人要先顧好自己,以後的路才走得下去。可能的話,有個照顧的幫手,夫妻雙方才不痛苦。固然有的病人黏另一半黏得兇,不見人影就大呼小叫,但陪伴要有個時間限度,不要讓病人予取予求,健康的人還是比較重要。
生命本來就是單獨來,單獨走,我不知道黃泉路上相不相逢?但在人間的每一場相聚,都值得珍惜,途中若不幸罹病,需要長期照顧,家人請量力而為,如果經濟情況許可,可以請專業幫忙,如果經濟有困難,有一些社會資源可以利用。建議打這個電話: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專線:0800-507-272
(簡稱家總,會有專人到府上探視並評估,視實際情況給予人力補助)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小小茉莉2021/03/15 16:14
我覺得人不怕老是怕病
家裡有一個人生病 全家人的生活與心情都受到影響
我婆婆罹癌幾個月了 雖有子女 但是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困擾
原本是由我們攬下大部分照顧陪伴 這個月開始已經有申請長照居家喘息照顧 一天2.5小時 有人幫忙照顧 感覺上確實輕鬆了一些
謝謝小小茉莉
照顧病人本來就是一件辛苦又為難的工作,正如你所說「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困擾」,而且無論多深厚的感情,終究經不起長期體力跟精神的耗損。
還好你們已申請居家照服員,雖然一天才2.5個小時,但至少得以喘息,不無幫助。
祝福你們身心靈平安!
如斯 於 2021/03/17 20:40回覆 - 1樓. ellen chou 雲與霧2021/03/08 02:34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