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英語家教 八德一對一英文補習班課程推薦 英語家教
2017/02/03 07:48
瀏覽2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認為,任美國總統的川普將帶來更多的未知數。(路透)

2017-01-2018:54

〔編譯周柏憲/綜合報導〕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Philip Hammond)今日(20)表示,和英國脫離歐盟相較之下,將就任美國總統的川普很可能創造更多的未知數。路透報導,哈蒙德在瑞士渡假假勝地達沃斯(Davos)關於歐盟的綜合論壇上表示,「英國脫歐已(為歐盟)帶來不確定因素。我認為,美國政府換人當家,為歐盟帶來更巨大的不確定因素。」身為前外交大臣的哈蒙德也表示,歐盟各國對俄國的安全威脅程度有相當大的歧見,而且「身為俄國鄰國的歐洲活卻在美國安全傘之下,任何改變歐洲穩定現狀的事將為歐盟掀起陣陣波瀾。」歐盟28個成員國中有22國為北約(NATO)成員,其中多國認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是對抗俄國走強的唯一防禦選項。路透指出,即將就任美國總統的川普表態欣賞俄羅斯總統普廷,讓各國開始擔心如何分攤北約盟國的安全成本。











▲越南新娘海倫清桃偽造身分,自稱「當台灣人不會被看不起」。(圖/翻線上英文學習攝自海倫清桃臉書)

文/周宇修

近日的演藝圈,因為幾個身分造假的新聞而鬧得滿城風雨,有人是台灣人但想裝成外國人,有些人是外國人但希望能被當成台灣人,令人五味雜陳。

所謂的國籍,除了是一個法律上的身分定位外,也是一種會員資格(Membership)與認同(Identity)。也因此,就算大家在一起持續生活,如果有人有著國籍上的不同,多少還是有點隔閡,更別論在法律上,外國人所享有的權利常常低於本國人,例如《憲法》有個叫做「國民權」的概念,顧名思義,就是本國國民才能享有的《憲法》權利。

當然,有人會說:「外國人的權利遜於本國人,不是天經地義的嗎?」確實,在以前「國籍就是疆界」的概念下可以這麼說。但現代社會如此國際化,如果要以貢獻度論,很多外國人是比台灣人更愛台灣。那麼,我們不能給這些人更多友善的回應嗎?

其次則是在台灣沒有發生,但在國外比較常見的情況,那就是雖然我們血統近似,但因為宗教或語言的因素,而不能取得國民身分;或是因為歷史及戰爭因素,少數族群被劃分到新興國家,但新國家卻不承認他們的地位。前者如在孟加拉國中使用烏都(Urdu)語的比哈爾人(Bahari);後者則以在緬甸生活,並以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信仰的羅興亞人(Rohingya)為典型。

▲《灣生回家》作者兼監製田中實加被爆是台灣人,而非日本人。(圖/翻攝自田中實加臉書)

在歷史上,孟加拉是第三次印巴戰爭後,從東巴基斯坦所獨立的,而比哈爾人雖居住在孟加拉境內,但因為他們當時較為支持現在的巴基斯坦,導致孟加拉於獨立後不承認他們具有孟加拉國籍。直到2003及2008年,孟加拉最高法院方以司法裁判,認定比哈爾人亦屬於孟加拉國國民,並享有投票權。

至於羅興亞人,則是英國於19世紀在殖民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與緬甸時,基於開墾荒地之需要,而鼓勵這些羅興亞人從現在的孟加拉移到緬甸(多在若開邦)定居,導致羅興亞人除了在宗教上,與以佛教為主的緬甸王國人民有所不同外,羅興亞人更象徵了英國的殖民霸權。

於是,在長期仇恨累積之下,1978年的緬甸政府正式表示,羅興亞人不能取得緬甸國民身分,導致他們的權利無法受到保障。此一問題持續迄今,在2015年,羅興亞人為逃離緬甸,在印度洋上成為海上人球,此一情形還歷歷在目,即使翁山蘇姬與全國民主聯盟,迄今也沒有就此有任何更積極的行動。

回到台灣,雖沒有像上面兩個案例這麼悲慘,不過2016年底修正前的《國籍法》,是要求想歸化為我國國籍的外國人,必須先放棄自己的國籍後,才能向我國內政部提出歸化申請,但事實上,有人放棄了原有國籍後,內政部卻拒絕他的歸化申請,導致變成無國籍人的案例。這個問題在2013年的第一次兩公約審查結論中,國際專家早已指出:

專家關切由於禁止雙重國籍而迫使婚姻移民在取得中華民國(臺灣)國籍之前先放棄原來的國籍,這可能使其立刻變成無國籍人。婚姻移民也仍面臨來自仲介者的剝削,即使中華民國(臺灣)和其移民母國的法律都禁止仲介。專家力勸中華民國(臺灣)政府採取立法或其他措施,來避免婚姻移民陷入無國籍的狀態。

▲彭蒙惠奉獻台灣近成人美語補習班70年,比更多人更愛台灣。(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這個問題在2016年底《國籍法》修正第9條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依照修正後的《國籍法》第9條規定,外國人係於歸化取得我國國籍後,一年內須放棄原先國籍,否則內政部得撤銷歸化。雖然仍有著重重限制,但已經是個改變。

以國籍而言,究竟誰才能夠被稱為「我們」呢?這個問題或許見仁見智,但至少劃分我跟你的方法,應該要是個有邏輯、有目的的方法。就此來說,《國籍法》要求申請歸化者,須提出「國民權利義務基本常識認定標準證明」這件事,便存在檢討空間。依內政部提供的題庫裡,就有這樣的題目:

●問題 128、發展遲緩兒童應於幾歲以前做早期療育較能改善其發展? (1)3 歲。 (2)10 歲。 (3)15 歲。 答案 :(1)3 歲。

●問題 224、臺灣以農立國,請問是哪個節日讓農民紀念慶祝同時舉辦各種競賽頒獎,鼓勵農業改進?(1) 農曆春節。(2) 元宵節。(3) 農民節。答案:(3)農民節,每年立春約 2 月 4 日。

●問題 37、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有規定,父母不可以單獨讓幾歲以下的兒童獨處?答案:6 歲。

這真的很台灣Style(背多分),不是嗎?這樣的題目,是否適合拿來做為認同跟身分區分的國籍辨識,我想答案相對明顯。要海納百川或非我族類,或許還是要看公眾的意志,不過作為一個以多元文化自居的國家,或許需要的,是更高的胸襟跟氣度。

好文推蔫

周宇修/怎麼教育?孩子也有權利決定

周宇修/安樂死:「下流老人」的悲歌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周宇修,執業律師,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訪問學人、公益法律全球研究網成員。關注人權議題,參與台灣及國際公益NGO成員之人權策略擬定與推廣。以上言論不代表公司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英語家教

周偉航/A片討論區為何好Peace?

李鏈/川普讓中國有機會當老大?

菜農之子告訴你高麗菜的秘密

及時雨/川普多久會變成馬英九?

黃映溓/小英政府到底在怕啥?

投書/大陸公民學英語的方法致蔡總統的公開信

曾有文/滿天星,父母心

李艷秋/在台灣定個是非,難嗎?

蔡慶輝/兩隻網路神獸夾殺黑猩猩

丘福隆/頑童川普玩經濟

周偉航/打仗和打電玩不一樣!

呂秋遠/眼中倒影:滿滿的你

苦苓/你要她不要,怎辦才好?

金銘鋒/黨工被銬,洪主席怎看

免費學英文kk 音標

旺報【記者陳君碩╱台北報導】

行政院前院長游錫?代表總統蔡英文率祝賀團出席川普的就職典禮,提及「一中政策是美國的政策,不是台灣的政策,台灣不必介入」,學者認為,這反映蔡政府希望中美關係歸中美關係,兩岸關係是兩岸關係的「雙軌並進」思維;陸委會19日對此表示,任何國際環境變遷都不影響對國家利益的堅持,「台灣不應該是談判的籌碼」。

針對游錫?在美國關於「台灣不介入美國處理一中政策」的發言,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受訪認為,這反映蔡政府希望中美關係歸中美關係,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雙軌並進、同時發展」的思維,他認為不以美中台三角關係來思考,可避免台灣陷於任何一方的籌碼或棋子。

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19日表示,政府重視台美關係與兩岸關係,任何國際環境變遷都不影響政府對國家利益的努力與堅持,台灣不應該是談判的籌碼。

對於大陸外交部敦促美國不要允許台灣派代表參與川普就職,陸委會表示,任何刻意的指涉與批評都無助於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希望各界以平常心看待。

另一方面,有關海基會董事長田弘茂18日公開喊話邀請海協會長陳德銘訪問金門,邱垂正19日表示,邀訪是一種善意的表示,突破兩岸僵局是雙方共同責任,大陸應採取具體行動克服困難,才不會錯失良機,海基會也將持續向海協會釋出善意,希望早日恢復兩岸兩會協商機制交流運作。
9F92F46743DFDDED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