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在版面鬆散的新版,建議點擊此處舊版愉快閱讀:)
網絡時空穿越 復舊翻新老歌譜成新樂 悅耳賞心
(若要直接視聽某曲,可點擊左上角的 playlist 選用) 音樂編選:reaizuguo*
在台語(指在台灣落地生根的閩南語)流行歌曲之中,有所謂「四月望雨」,指的是《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四首閩南語歌謠,這四首台語歌謠在當初面世之時都曾造成一時轟動,甚至達到大街小巷人人傳唱的地步。即使時間已經過數十年之久的當今,它們仍然在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不時地被記憶着、歌詠着。這幾首台灣的閩南語歌謠因着它們特殊的創作時空背景,不僅僅成了上一代台灣人生活在日本嚴格殖民統治之下「一抒胸臆」之新生寫照,同時也寄託着歷經戰亂之後熱血青年學子懷舊、有所思慕之款款心曲,甚至因為其蘊含有濃厚的台灣情味而成了當時為數不少為著種種原因,不得已漂泊於異鄉的遊子們聊以慰藉鄉愁之苦的思鄉曲調。
而這些充滿台灣特有情調,讓人一聽便難以忘懷的悠悠旋律,全都出自於一人之手 -- 那就是母語並非閩南語的客家籍作曲家鄧雨賢(1906-1944)(下圖)。祖籍為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今梅州市蕉嶺縣),出身自書香世家(曾祖父18世鄧觀奇,字兆熊曾為清代台灣秀才之一,開芎林文昌閣,晚年遷至桃園龍潭、平鎮等地。育有九子,其中三子中秀才,長子19世鄧瓊鳳秀才生鄧盛猶20世,為鄧雨賢之父,鄧雨賢本人則為台灣桃園鄧氏第21世,來台第六代)的鄧雨賢在1906年7月21日誕生於當時的大溪郡龍潭莊,也就是今日的台灣省桃園縣龍潭鄉。
鄧雨賢15歲時進入台北師範學校(今台北教育大學)就學,1925年畢業。24歲時,遠渡日本,學習作曲。1932年,鄧雨賢27歲時加入文聲曲盤公司,創作了《大稻埕行進曲》,1933年,鄧雨賢28歲時進入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同年,他創作了《望春風》、《月夜愁》等歌曲。
日據時代末期,因日本殖民者在台灣實行皇民化運動,所有漢語歌曲全遭禁唱。《望春風》、《雨夜花》等歌皆被改編成日本軍歌,鄧雨賢受到嚴重打擊,鬱鬱不得志。因此,鄧雨賢35歲時,辭去工作,回到老家芎林,在芎林國小任教;之後39歲時,不幸因病去世。鄧雨賢畢生創作有50餘曲,其中當然又以合稱「四月望雨」的《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最為聞名,不愧被譽為台灣歌謠之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關音樂視頻】YouTube裡沒有孫建平的《月夜愁》,因而增加了兩首《雨夜花》演奏,分別以洞簫和小提琴主奏,極為精彩!
請注意:播放器首曲顯示《水中煙》,實際播放的是《月夜愁》(參閱 音樂介紹末段)
音樂編選:reaizuguo*
- 出身自藝專的范宗沛(下圖左)是個音樂鬼才;令人咋舌的編曲功夫,從古典音樂、新世紀音樂、世界音樂、爵士樂到流行音樂,總能隨心遊走,把玩音符於創意之間,多樣樂器的功夫也甚是了得。還在唸藝專時已經開始幫一些歌星錄弦樂,累積自己創作及編曲的實力。學校畢業後,擔任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的首席大提琴,待在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有九年之久。范宗沛在2012年出的《望,不忘春風》專輯,正是當現代配樂大師范宗沛遇見台語歌謠奇葩鄧雨賢,1930年代隽永歌謠染上了全新色彩,歌奏永不褪色的經典。現在就把「四月望雨」的編曲及演奏都交給范宗沛了。
- 來自音樂磁場的孫建平 & Sweet Style把《月夜愁》合唱得實在太美了,最美的先行! 孫建平(1952-)獨創“美聲百變協唱法”的世界第一人,永遠的神話,果然名不虛傳。 我總認為合唱也是一類演奏,它把人聲、嗓音樂器化了,也可說合唱是把人的嗓子當作樂器來編排。合唱的編曲亦如演奏曲,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使用的音樂網把同一專輯裡《月夜愁》和《水中煙》的曲名弄反了,所以播放器雖顯示著《水中煙》,但實際播放的是《月夜愁》。)周添旺 詞:
月色照在 三線路
風吹微微 等待的人那抹(沒)來
心內真可疑 想抹(沒)出彼個人
啊……怨嘆月暝
更深無伴 獨相思
秋蟬研啼 月光所照的樹影
加添阮(我的)傷悲 心頭酸目屎滴
啊……無聊月暝
敢是註定 無綠份
所愛的伊 因何乎阮(我的)放抹(沒)離
夢中來相見 斷腸詩唱抹(沒)止
啊……憂愁月暝
【推薦閱讀2015.1.11】台灣廈門兩岸音樂人 用音樂紀念鄧雨賢
【插播2014.3.7】 中韓音樂家聚首 用歌聲紀念台灣民謠之父 (附有多張圖片) 2014國際紀念鄧雨賢音樂會8日回到其故鄉桃園龍潭演出。(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桃園3月7日電(記者 黃文杰)2014國際紀念鄧雨賢音樂會8日回到鄧雨賢故鄉桃園龍潭演出,音樂會中將邀請大陸、韓國及台灣的知名演唱家一同演繹鄧氏作品。 鄧雨賢為出生於桃園縣龍潭之客家人,被尊稱為“台灣民謠之父”,其經典作品“四月望雨”包含“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和“雨夜花”,歌曲旋律皆為人琅琅上口。
桃園縣政府客家事務局上午舉行記者會,除了更曾以小說《望春風》為其著傳的台灣客家文學大老鍾肇政,現場追憶鄧雨賢的歌曲。 來自韓國的李承恩,曾在德國接受紮實的聲樂訓練,會場穿著地道韓服,以聲樂方式唱出鄧雨賢的片段經典名曲,贏得熱烈掌聲。 來自廈門大學音樂系的教授莊德昆與周雪芩,融合中國傳統唱腔與西方的美聲唱法,除了演唱鄧雨賢與廈門有關的曲目外,也將演唱著名的中國民歌,人已經準備搭機來桃園龍潭。
桃縣府客家事務局局長賴俊宏指出,鄧雨賢對音樂十分具有熱情,他自師範學校畢業後毅然決然到日本學音樂,回台時正逢福佬話流行歌曲的熱潮,發揮了他的音樂才華,以一首首歌曲感動人心。 賴局長也說,龍潭舊名為靈潭,可見這裡地靈人傑,音樂家鄧雨賢、文學家鍾肇政都是龍潭的子弟,對台灣、對客家在音樂與文學上的貢獻莫可測量。
上午記者會選在桃園縣客家文化館,為表示對鄧雨賢的尊敬,更希望透過他的作品傳達其背後的“客家精神與故事”,特別設立了鄧雨賢音樂館,包含與鄧雨賢相關的文物、手稿、各時期照片以及其生平紀要與作品年表,此外更設有互動式多媒體櫃,讓參訪民眾可以手動機器、認識鄧雨賢的生命足跡。
台灣客家文學大老鍾肇政也蒞臨現場,他說,紀念鄧雨賢音樂會辦理至今已22年,每年都有不同的創意。像是曾兩次邀請歌手許景淳、已故音樂大師張清郎參與演唱,亦曾邀請師大音樂系交響樂團、俄羅斯愛樂管弦樂團下鄉龍潭演出。
鄧雨賢音樂之所以經典,即在於它唱出了台灣人在過去戰亂時代的動盪與莫可奈何,是台灣人的心靈曲子,或許它們曾是流行歌曲,但我們卻能從鄧氏的音樂裡看到藝術的永恆。
延伸閱讀: 鍾肇政:日本推皇民化連台灣民謠也沒放過
- 20樓. thy (重視並改善空氣品質)2014/03/08 18:42請來賞聽
還有鄧雨賢先生的春宵吟對大作 添一些些小補充
《春宵吟》真好聽! ~ 要找一件不好聽的鄧雨賢作品是項不可能的任務。
正如中評社新聞稿的結語: 從鄧氏的音樂裡看到藝術的永恆。
感謝!reaizuguo*金睛見實情😻 於 2014/03/09 03:11回覆
- 19樓. 5302014/01/05 05:19真正是好聽.聽了好心情.
格主有才情.蒐羅古樂音.
眾人瞇眼睛.享受天籟音.
- 18樓. 笑2013/11/17 21:13我喜歡~~~心情好沒事常會唱雨夜花~~呵呵呵~
- 17樓. 藍雲2013/11/11 06:36好聽!
reaizuguo*金睛見實情😻 於 2013/11/11 07:18回覆
- 16樓. 其正2013/11/10 20:09古典的台語老歌,萬戶傳誦.
- 15樓. 子平老師。故意算錯的。。。2013/11/10 14:13鄧雨賢先生是個才華洋溢的人
- 14樓. 貴婦妞2013/11/10 02:22
真是好聽的老歌
會讓人不由自主想起 從前從前的從前
- 13樓. 聯合國2013/11/08 21:36款款心曲
已成絕響..人人傳誦..緬懷之情..溢於言表。
台灣情調不離日人傳承?
- 12樓. 瑀璇心語2013/11/08 18:46唱得很有韻味
- 11樓. abcteddy2013/11/08 10:02大哥對中外音樂簡直是如數家珍啊
。我孤陋寡聞,只能默默地支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