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太太
原文網址:http://blog.udn.com/hcliu1516/109990961
列印日期:2025/07/02
林之助紀念館
2018/04/19 00:28:12


2017.12.23


尋找柳川水岸步道的聖誕樹不成,反倒是意外發現了一棟日式小木屋「林之助紀念館」,假日午後的紀念館意外的寧靜,沒有過多的遊客紛擾。


位於柳川西路上的紀念館,其實是林之助先生進入臺中師範學校任教時的附屬宿舍,以此作為住家兼創作、教學畫室,長達六十年的歲月在此度過。


「林之助紀念館」於2007年經臺中市政府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2013年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進行修復再利用工程,2015年完工,前後共耗資2,100餘萬元修復整建而成。紀念館現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經營管理,採自籌經費模式營運。


林之助 (1917-2008) 先生 ,一生致力於膠彩藝術之創作、教學與研究,「膠彩畫」卻曾遭政府刻意打壓,積極奔走為膠彩畫正名,終於1977年「膠彩畫」正式用詞。我只知人稱「台展三少年」的郭雪湖、林玉山和陳進擅長膠彩畫,卻不知林之助先生才是真正為膠彩畫正名之人(「台灣膠彩畫之父」)。


透過紀念館的成立,除了藉由展場內的居家、畫室陳設,與海報、照片、畫作、文宇解說等呈現,來紀錄了林之助一生之創作與教育歷程,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台灣畫家在繪畫歷史的意義與保存價值。



林之助紀念館


電話:04-22183652


地址:台中市西區柳川西路二段158號


週三~週日,11:00~17:00


※週一、二、國定節日休館


館內服務:參觀導覽、場地租借、藝文展覽推廣、假日文創市集、志工招募





開放時間






參觀需知




電箱上就一幅鳥與花的膠彩畫



陽光灑落日式橫格窗,特別美



大門入口處






入口處即列林教授年代表




特寫學校-帝國美術學校日本畫科畢業 vs 結婚



從庭院往內拍畫室,內有多幅畫作膠彩



好日



好日



膠彩淵源



柳川陋屋-非常寫實的觀察1989


由於宿舍就在柳川旁,住家附近的風貌便成了林之助創作的主題之一。


從他早期的〈柳川〉到三十年後所繪的〈柳川陋屋〉,


透過畫家對生活周遭環境的觀照與描繪,看到當時柳川的面貌。



《柳川陋屋》


1989年的<柳川陋屋>,描繪在河道的兩側為了爭取更多居住空間而存在的違章建築,


是林之助對都市醜陋一角的溫暖陪伴。如今柳川兩側違章早已拆除,改種植柳樹。



林之助教授




畫室好像跟客廳是同一空間


一堆顏料




畫俱



很多膠彩原料是礦石




夏晨





畫作


林之助為膠彩畫畫家,早年在日本及台灣參加展覽,多以人物畫為主。壯年以後轉以花鳥畫和風景畫為大宗,中間有段時間畫風改變,與「日本畫的西畫法」同步發展,廣納二十世紀西方大師的創作理念及技法,為膠彩畫另闢蹊徑。之後,逐漸回歸到寫實表現, 晚年作品創作量雖日漸趨緩,風格卻更趨穩健。(維基)





〈囍日〉是一九四七年的作品,從「囍」字題名,就知道是指大喜之日,而辦喜宴更是囍日的重頭戲了。


這幅畫有特殊的朦朧美,亦即物象的每一道輪廓線,都以暈染方法創出朦朧的漸層,讓整張畫顯得輕盈、剔透與細緻。本來應該是忙進忙出的人,與滿地碗盤桌椅的辦桌場面,在林之助處理之下卻顯得喜氣而優雅。


林之助筆下的〈囍日〉,用竹竿在屋前搭起簡單的白色布棚,以便遮陽擋雨,白布楣上懸掛一塊喜氣的紅彩,表示家有喜事。左側牆下的圓桌面和活動桌腳,是台灣辦桌的活動道具,至今仍是「辦桌」場面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至於準備料理,可就需要大批人手,除了主廚「總舖師」之外,幾乎全家總動員。坐在小凳上的女眷,正低頭忙碌,只有無所事事的小孩子在一旁湊熱鬧,其他大人們都忙得不亦樂乎。(摘自人間福報)



雕塑






得獎作品




當年林之助在前庭後院,種植各式的花草樹木,也飼養禽鳥。這些親手栽種的蘭花、曇花、牽牛花,還有買來養的綠繡眼、八哥、白頭翁、孔雀等,都是他絕佳的寫生對象。




畫畫專注眼神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為林教授寫書作傳記錄





商品,設計的不錯,有提袋、明信片、筆記本、複製畫





窗邊擺設




畫作








另一空間的擺設




可以坐下來看資料的空間




籌款





步道與草皮




側邊




後面



後面



喜歡日式屋原因是有大樹可以共存,而且僅一層的空間單純



無障礙空間



賞風景




你會仰望屋瓦上的大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