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之後才得知的效益
2018/11/22 14:22
瀏覽2,343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企業裡一些大大小小的投資或專案事先都會要求作成本VS.效益的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因為企業講求將本求利,例如投資一百萬元,就要事先估計未來可能帶來多少收益、利潤或效益,或是估計可降低多少成本或費用,為企業節省多少錢等。
這種分析方式都是預估的,因此只能做為高層主管核准此項支出的參考或依據,而一旦批准之後,通常事後也少有持續追踪,檢討看是否有實現當初預估的效益,或節省多少錢等。這種的效益分析強調的是投資報酬以及回收的期限等,主要以投資的成本來評估,卻沒有評估若缺少此項投資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或可能造成哪些損失或不便。
舉例來說,日前一家半導體大廠,因為生產線的一個小疏忽,在二天之內損失52億元,為媒體和龐大投資人所注意。
此事所反應出來的是有許多投資效益只能在發生問題之後,或失去之後,才能得知它的珍貴以及無可衡量的價值。
現在是電腦廣泛應用的時代,有些電腦的軟硬體投資事先很難估計,但是事後卻可以很清楚計算出其損失的金額,例如銀行的系統或鐵公路的購票系統因某些緣故當機一小時,就造成多少交易的損失等。
我們現在擁有的一些有形或無形的東西或資源,例如健康、安全、信用、名譽、或是空氣、陽光等都很難事先衡量它的價值,但是一旦失之後,才可以明確得知它的真正價值。
管理拾穗(NO.742)
更多資訊詳見安瑟網站https://www.anser.com.tw/
●本文作者曾渙釗 Arthur Tseng 安瑟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
●本文作者保留所有著作權利
●使用或轉載本文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圖片與本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