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大學生非傳統弱勢群體特征分析
2019/07/05 12:51
瀏覽18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1.能力素養不足能力素質的不足主要表現在生活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根據一所大學新生的適應情況調查,23.3%的大學生發現很難適應大學生活;13.5%的大學生由於個人愛好和習慣與集體生活發生沖突;18%的大學生沒有。願意參加俱樂部、文化活動或科技競賽。[4]由於缺乏能力,他們往往無法嘗試改變,導致自尊受到傷害,自信心減弱,甚至更限制他們的積極行為以進一步提高自己。同時,為了保持個人的自尊和認知平衡,一些消極的心理防禦措施,如“對名利無動於衷”,拒絕參加活動,甚至沉迷於網絡,以逃避現實的壓力。

從各個方面也就可以看出,香港中文大學排名商學院能排名前列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學校更加傾向于注重培養多元化的人才,而不是只教學理論知識。

2.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由於非傳統弱勢群體有更多的壓力來源,他們往往處於精神緊張狀態,並有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情感體驗,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心理普查為例,我國10-18%的大學生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狀,包括強迫症、情感和人格問題等。據《每日郵報》報道,美國女性的人際關系敏感度位居前三。[5]具有心理問題的非傳統弱勢群體的學生,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解決心理問題,這阻礙了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同時,牠們會表現出情緒控制、過度敏感、自我封閉、強烈侵略等情緒特征。進一步阻礙了他們與同齡人的交流,教育資源的獲得。

3.應對方式消極許多大學生在小學和中學期間一直生活在同一年齡段。進入大學後,他們已成為“卑鄙的世代”。這種差距會讓他們感到失落,無法接受自己的現實。回到“榮耀”一次。但現實差距使他們無法開始,而且很難降低自己的理想化要求,所以自信,在人際關系中表現出消極的思想、抑鬱、懈怠的行為、冷漠,采取回避壓力、抵制評價、遠離自我等消極應對方式。Xcellent集團緩解內部不平衡。如果他們允許自己發展,他們可能會陷入自我暴力。自我放棄的惡性循環轉變為問題學生。

相關文章:

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思想過程的探索與研究

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我國高等教育需要堅持的基本教育方針

大學生非傳統弱勢群體特征與教育管理策略分析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