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喊出不來的聲音─劉吶鷗紀念展
2005/09/16 17:32
瀏覽3,582
迴響0
推薦9
引用0

劉吶鷗何許人也,他是一名持有日本護照的台南縣柳營鄉人,在1940年的9月3日於上海發展遇刺身亡,享年只有36歲,今年剛好是他的百歲冥誕。

紀念劉吶鷗百歲冥誕,台南縣政府在文化中心2樓推出「劉吶鷗資料暨影像展」,展期到9月25日上,而國家台灣文學館要在今、明兩天舉辦「劉吶鷗國際研討會」,來紀念這位文化產業創意人。

我到縣立文化中心看劉吶鷗的資料與影像展,現場沒有半個人,加上陰暗的色澤,讓人對於這位出身台南縣柳營鄉書香門第的劉家子弟,有無限的感懷。

劉家祖厝在柳營士林村中山西路上,建於清同治9年,是屬於「大厝九包五、三落百廿門」格局,從建材選擇福州杉,到請名匠施工,所有造型極盡優美。(內容參見本網誌的柳營百年老建築篇)

劉家人在清朝晚期,就連續中了二次文舉人,先是咸豐年間劉達元中了文舉人,清光緒15年,又有劉澧芷再中文舉人,庭院上的高聳旗桿,說明劉家人在這文學上的造脂。

1905年劉吶鷗出生時,台灣已經割讓日本,本名為劉燦波,因為老家要整修的關係,他隨著家人搬到新營,住在仿鹽水的八角樓建築,年長後再赴日留學,21歲轉到上海念大學,一般人以為他是日本人,其實是他在台灣被日本殖民統治下,只能持日本護照到大陸。

在上海的繁華都市裡,劉吶鷗大膽西進,創立第一線書店,發行「無軌列車」雜誌,他的第一篇小說「遊戲」,就登在創刊號上,接著推出譯自日人橫光利人等人所著的「色情文化」一書,此後他發表的評論、翻譯作品甚多。

劉吶鷗30歲時,進入明星公司編劇科,把自己的小說改編成本,第一部劇「永遠的微笑」,捧紅了知名女星李香蘭,1943年李香蘭抵台拍片時,還到柳營劉家慰問劉氏遺孀,是部分老新營人的記憶。

劉吶鷗在上海的傑出表現,加上自己編而優則導,也完成「初戀」等作品,1940年他被朋友推舉加入新聞事業,兼任「國民新聞社」社長後,就在9月3日於上海京華酒店內遇刺身亡。

劉吶鷗因為持日本護照的關係,一直是國內文壇上陌生的名字。直到文史蒐藏家秦賢次為文介紹,加上中央大學中文所研究生許秦蓁完成「重讀台灣人劉吶鷗—歷史與文化互動的考察」碩士論文,才使劉吶鷗之名重現台灣文壇。

2001年,台南縣文化局以出版「劉吶鷗全集」,讓更多人了解劉吶鷗其人其事,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所舉辦的「百年臺灣文學特展」,也肯定他在兩岸文壇上地位。

台南縣政府正在找過去他拍的台灣記錄片,聽說有早期的台灣風光,如新營火車站頭,這樣的一個文化人,除了少數人之外,政治人物並不關心,使得一個過往能在上海頭角崢嶸的人,就這樣默默於世,實在於心不忍。

介紹這樣一個人物,是期待台灣文學之路能夠寬廣,不要向過去鄉土文學論戰般,把語言的認知偏狹化,要讓自己的史觀泱泱大度才是。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教育文化
自訂分類:南瀛記事
上一則: 女人當家作主廚
下一則: 楠西鄉古戰場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