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是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在600萬到200萬年間,因板塊彼此碰撞致海底沈積物抬升而形成島嶼。這種將沈積岩推擠形成的高山環境,與世界各地相比,並不多見。
由於東北季風強勁的吹襲,在金瓜石這處產金勝地,大小只有五平方公里的山區地形,卻可以發現有適合在溫帶、亞熱帶、熱帶,甚至於台灣特有的植物出現。
林志浩(1990,金瓜石生態學園 )分析金瓜石的植物生長環境,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部分,一是金瓜石及九份面海的山坡地區;二是九份溪所形成的山谷;三是基隆山沿海地區。
一、金瓜石及九份面海的山坡地區
面臨海風的吹襲,整個地區潮濕溫度高,加上經過開礦行為的破壞,常見的植物是易破壞地表的植被,如筆筒樹等;再如大五節芒也佔有極大的數量。在大型植被的邊緣,也有一些箭葉蓳菜、黃鵪菜、早熟禾、霍香薊等隨處可見。
二、是九份溪所形成的溪谷
金瓜石的主要溪流是內九份溪、金瓜石溪及外九份溪,三條溪匯流成濂洞溪後流入陰陽海,這些河川切過由安山岩形成的地勢,可提供的土壤層薄,植披以五節芒為主;在土壤較厚的區域,還有稜果榕、杜虹花等灌木植物。在坡度較緩的地方,可以找到整片的台灣澤蘭,吸引大量蝴蝶。
九份溪因從前被採礦業者用來汰洗金礦石,導致重金屬含物質較高,地被是以栗蕨為主。而栗蕨遇到乾旱季節,全面枯黃的結果,易變成導火物,過去金瓜石一帶發生大火,栗蕨都有幫兇之嫌。
三、基隆山沿海地區。
基隆山是金瓜石、九份地區的地標,往海邊延伸,可以找到典型的濱海岩岸植被特性。在春季時可以看到如花海般的石板菜占據沿海大部分地區。部分如漆姑草、百金等較為稀少的植物,也在水湳洞、瑞濱等地都可以見到。
就植物景觀來看,以下數種植物,是金瓜石值得一看的特殊品種,分述如下:
鐘萼木
鐘萼木屬於鐘萼木科下單屬種,原分布於中國大陸的華中、華南一帶,金瓜石的鐘萼木群被列為台灣地區的珍稀植物,屬於陽性植物,多與芒草、栗蕨、柃木等混生於空曠地或偶然見於次生林帶。
鐘萼木適於生長於酸性、排水性良好的土壤,花朵極具觀賞價值。在金瓜石本山五坑及九份七番坑附近可見。約五年才開花一次的鐘萼木,花朵是粉紅色,外型很像鐘,是成串的粉紅色花朵,有秩序的排列在樹頭。
筆筒樹
筆筒樹屬桫欏科樹蕨屬,為樹木狀蕨類,樹幹筆直、上有鮮明葉痕,葉為三羽狀裂葉,樹幹鋸短挖空可當筆筒,性喜潮濕向陽,莖幹上之氣生根可為養蘭材質。早年金、九地區住民,常將筆筒樹葉柄併排,做成「搓板」用以搓製「蕃薯泥」,在植物利用上,是「物盡其用」。
台灣澤蘭
台灣澤蘭,是台灣特有植物,三、四月萌芽,九、十一月開花,十到十二月結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整株布滿粗毛,由五、六朵花構成,花冠白色,分布於基隆山山腹與金瓜石一帶。
五節芒
五節芒是瑞芳地區草生地之優勢植物,其地下的潛伏芽,受到土體的保護,火燒後能大量萌蘗,而枯葉的大量累積,又為下次大量野火之來源,因而形成週期性之火警。基隆山步道就以五節芒為主,較低處有颱風草、野牡丹、筆筒樹、胡頹子等。
如果把芒草再細分,這種地方上最熟悉的植物,在金瓜石至少有五種芒屬,分野如附表:
Poaceae 禾本科
Imperata 白茅屬
金瓜石芒屬的區分
| 五節芒 | 台灣芒 | 白背芒 | 高山芒 | 白茅 |
花期 | 3到7月 | 9月到12月 | 10月到1月 | 8月到10月 | 3月到7月 |
葉下白粉 | 無 | 有 | 有 | 無 | 無 |
葉鞘 |
| 具明顯細毛或密長毛 | 光滑無毛 | 光滑無毛 |
|
葉片寬度 | 1.5公分以上 |
|
| 0.6到0.8公分 |
|
植株高度 | 可達3公尺 |
|
| 約50公分 | 70到80公分 |
分布重心 | 250到1140公尺 | 1100到2300公尺 |
| 2300公尺以上 |
|
資料來源/簡炤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