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歌名唱4
2018/09/18 10:49
瀏覽297
迴響0
推薦18
引用0
許建吾在抗戰初期創作「追尋」,流傳廣泛而且久遠。當時對這首歌的理解,是藉對淪陷區親人與鄉土的思念,激勵青年人堅毅奮戰的意志。
劉雪庵(1905~1985),是著名詞曲雙棲作家,由抗戰開始就有很多詞曲創作,如:踏雪尋梅、長城謠、紅豆詞、西子姑娘等。「追尋」有八位作曲家譜曲,劉雪庵的曲子廣泛流行,餘皆失傳。
姜成濤,留學巴黎音樂學院,1969年以反共義士之名來台巡迴演唱很久,據說娶了寶島姑娘返回法國。他演唱「追尋」,有一股奮勵向上的朝氣。
黃源尹,印尼華僑,上海音專畢業,名傳東南亞。他演唱「追尋」,情感豐富有如「情歌」。由兩方面來欣賞,這首歌都可稱為「名歌名唱」。
姜成濤演唱
黃源尹演唱
追 尋
許建吾詞 劉雪庵曲
你是晴空的流雲,你是子夜的流星,
一片深情,緊緊封鎖著我的心,
一線光明,時時照耀著我的心。
我那能忍(留)得住喲,我那能再等待喲!
我要,我要追尋,我要,我要追尋,
追尋那無盡的深情,追尋那永遠的光明!
「追尋」的詞與曲,似情歌非情歌。這首歌所以受人喜愛,在於它表達了「熱情期盼」與「自我激勵」的意境。
大約在黃友棣發表「當晚霞滿天」(鍾梅音詞) 同時,李鵬遠作了一首「別挽留我吧,姑娘!」(廖彩文詞),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閱讀的資料判斷,許建吾樂觀開朗,笑口常開,歌詞中的「忍」字,由他的習慣用語「忍一忍」而來。試改為「留」字與「等待」相襯,供愛好者參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