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枯燥的標題,各位讀者大概會馬上想到聯考出的八股題,再加上版主書呆個性,應可料想到看不到什麼有趣的文章吧 ………
哈哈,沒關係,先別失望,就當做小孩在家裏自言自語,寫給自己看。因為我也很想知道「學習是什麼」?
基本上,每個人對「學習」的定義都不同,有的人非要訂個操作型定義不可,譬如,觀察某段時間行為的改變,或是某種能力或技巧的改變,才叫做學習。但也有人認為,思想改變雖觀察和測量不到,卻影響了人生觀,也是種學習。
接下來您一定會問,版主認為的「學習」到底是什麼?
嗯,那可不可以先問各位讀者,「活著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 可怕的版主,竟然這麼快就反問讀者這種問題 … 不過還是謝謝您來,看到這裏時還沒被嚇跑。 )
喔,您在抗議了,說題目含概範圍太廣,很難回 答。 好吧 。我先問「活著」跟「學習」到底有什麼關係?
還是答不出來嗎?
不然,先離個題,來聊聊「知識」是什麼?
我們所認識的世界,是在腦中建構的,還是真實的存在?您的思想是怎樣傳到我的腦子裏來?我傳達的語言或符號,您為什麼看得懂?是不是有心象顯示,我指涉的概念和您接受的訊息,是同一種東西?為什麼我們要建構這樣的訊息?
西方理性主義的傳統認為,不管是語言或符號,或是物理或數學概念,本來就存在於我們的腦子裏,經由自己與他人的同意,記下 Pattern 和定義。再把這些 Pattern 再應用到經驗界,組織新制序,才能再創造新東西,形成新價值。世界其實就是存在於我們的腦中,反覆儲存、組織、整合既有資訊,再與新資訊交換和應用。
這樣的過程是 Universal 的,小至嬰兒的語言學習,大至科學的發展,新產品的研發,甚至電腦語言的創新,都是經過相同的過程。
版主又要反問 ……
如果我們觀察到的所有事物,沒有連貫性,找不到 Pattern ,那麼人會怎樣?答對,會瘋掉!如果賴以記錄世界的數學和語言符號不存在,這世界一定會一團亂。
沒有符號也沒有規則,人就會像在迷霧中一樣,找不到方向。那跟動物有什麼兩樣呢?
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應該就是學習吧!我們生命中每分每秒都在學習,尋找 Pattern ,建立連貫性。當遇到一個新環境,找尋新的 Pattern 來解釋和適應,這就是學習。
學習是對建立制序的渴求,為的是了解環境 ( 找尋真理 ) ,藉由語言、符號、或象徵,來詮釋現象,和與人互相溝通。人的一生中,會經歷不同的環境,在不同的狀況下學習,建立不同的知識及經驗。
活著的目的,不是就是在體驗這些經驗嗎?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特質和長處,也有可以提供幫助別人成長的經驗,因此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且珍貴的個體。
姑且不提活著的最終目的,因學習和靈性的轉化,會成聖,或成為神。但最起碼,學習可讓人類本身更能適應環境,為自己或他人建立更好的未來生活。小孩認為,學習是人類活著的本能,更是建立個人特質的過程。
您認為學習是什麼呢?
- 8樓. 阿勇(ayon)2008/11/15 23:30學習是...
我認為 學習是 學了之後 還要不斷練習與複習
很多人 光學不練 以為學過 就OK
就好像很多大學生 修過的科目 書本也跟著丟了 所以很快的就忘了
問他 修過甚麼 他答 都修過 且ALL PAST
問他 學到了甚麼 能夠做甚麼 卻啞口無言 .........
.
Litto 說得真好~~ 學而時習之,是習也。人生的每分每秒,都是學習的機會。
我想,那些大學生所做的選擇,也是一種學習。學習如何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修正學習方法和態度,才能達到目標。
只是這個社會的競爭很嚴苛,如果對自己不夠嚴謹,就可能要花數倍的時間和勞力來經營人生。相對的,如果把基本功做好,可能一眼就可看出問題,幫助自己和別人一起進步。
可愛小孩 於 2008/11/16 12:34回覆 - 7樓.2008/01/26 02:32::學而時習之::
學而時習之
學習是可以通過觀察,然後模仿別人的,學成之後就要練習、溫習與實踐。
人的本能有限,而且人是生活在一個群體的世界,面對各種可能,人必須要學習 如何與其他人、社會去配合,才能得到別人的接受,融入社會。學習是從不認識 到認識的過程,經驗自身的行為從知識、道德、興趣、價值觀等的轉變 ,法國哲學家盧梭 ﹝Jean Jacques Rousseau﹞的教育理論中所強調─兒童應通過親身體驗的學習來豐富自己的意識 。以結果決定自己行為,這是學習方法一種。科學的理論,不變性最強。相反,人際交往,不變性最低,因為人心難測,太多內在因素﹝情緒、體力、精神狀態等﹞及外在﹝家庭、環境、社會等﹞隨時影響人的行為 。
您說得很有道理,且較偏向結構主義(constructivism)的說法。這也是當代心理學繼行為學(behaviorism)和認知科學(cognitive science)之後最新發展的理論。這理論強調人是群體的動物,人與人間的互動,會影響整體社群的價值觀,進而改變文化及歷史。
學習由模仿開始,慢慢內化成習慣。藉由與他人互動,獲取更多經驗,比較過去經驗並修正其行為模式,才進入社會核心。人也因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社群核心交錯影響,同時也受環境影響。人心受內在因素影響,看來變動性高,但若將時間軸拉長來看,在短時間內思想行為變化不大,但經驗會變得更豐富。宏觀社群發展也一樣,除非有政治或社會思想上的大變革,否則一段時間內的人文地域思想,大多雷同。
同理,科學理論若用原有的邏輯和科學語言進行,也會在同樣範疇裏發展,只是運作得更精密,加上實驗來佐證,準確度會愈高。但若有革命性的理論嵌入,新語言與新邏輯會改變整體習慣,進而造成理論界與實務界的革新。 可愛小孩 於 2008/01/27 07:08回覆 - 6樓. 紫衣2008/01/13 20:14學習是什麼?
學習是什麼?
我想 ^_^ 是修正自己 錯了即改正
生命的再學習
- 5樓. 稀有動物--稀有的 隨想隨寫--母愛篇2007/12/23 16:19學習是為了滿足慾望
學習嘛,'學'著去'習'慣也.
觀察環境 以便融入適應也
更有智慧者則能在適應後加以改進及創新高手來了!
說得真有道理呢。其實在哈佛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Studies 教授Bruner (1961) 的The Act of Discovery 那篇文章中,就提到人類的學習,就是在滿足心理征服環境的欲望。他引用Maimonides 的 Guide for the Perplexed的論點講到人類追求四個層次的完美。
The first and lowest form is perfection in the acquisition of worldly goods. A second perfection is of the body, its conformation and skills. Moral perfection is the third, "the highest degree of excellency in man's character." The fourth kind of perfection is the true perfection of man; the possession of the highest intellectual faculties..."
無論是任何層次,都是在理解環境,發現真理,和追求人格特質上的完善以達到智能的提昇。
可愛小孩 於 2007/12/23 23:18回覆 - 4樓. 純素生活創造和平2007/12/21 13:30嗯
活著的目的....
在這裡可以找到
純素生活創造和平42國字幕Suprememaster TV是啊,人從呱呱落地以來,生理和心理同時在成長。時時接受不同的刺激,感受,和創造不同的環境。
倘若人不能發展智能,就如同生長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山洞裏一樣,無法體驗光明與黑暗,也無法感受幸福與痛苦。
俗語說,活到老學到老。把握當下每一分每一秒,學習和發揮自己的才能,伸手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才能落實「活著的目的」。
可愛小孩 於 2007/12/23 00:37回覆 - 3樓. Pretty Woman2007/10/09 10:07學習就是....
得去做一些你不願卻又不得不做的事
得去催眠自己接受學習帶來所謂的益處
讓自己變的跟以前不一樣的認同感
學習兩字看似輕盈實則沉重
- 2樓. 客旅貞吟2007/09/23 10:14學習
所以﹐經由不斷的學習和體驗﹐整合出pattern和次序﹐使人逐漸的以此建立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嗯,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也都有創造新世界的潛力. 學習公正地看世界, 不隨意論斷他人, 包容他人的過錯, .....等等, 都是我們今生要學習的課題. 可愛小孩 於 2007/09/23 13:01回覆 - 1樓. 舊金山金芭莉2007/09/22 03:46哈哈
小孩很認真研究吼?!
等小孩到我這583的年紀,就會知道"學習"已經變成反射動作,不懂的就學,就問,就刻在腦子裡啦! 因為沒其他原因。。。
這是求生存本能嘛!
活在當下,精采生活 哈 ! 金芭莉好可愛 …… 小孩只是把日常炒的菜, 和吃下肚裏食物的本質講出來. 簡單一句 , 學習的目的就是獲得幸福生活嘛 ! 而且 , 還不限於學校內呢 … 任何人和事都足以讓我們效法 …
我相信純粹的邏輯和規則 , 因為客觀 , 比較接近真理 .
暫存的感官心象雖逼真 , 卻只是幻覺 . 不過 , 人除了被動地感受事物 , 因能由內化的規則來創造經驗 , 讓更多人體驗 , 理解 , 和分享這美麗的世界 , …人被稱之為萬物之靈 , 我相信不是偶然的 .
可愛小孩 於 2007/09/23 06:1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