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中部和波頓之旅
英國中部通稱「密德蘭地區」(The Midlands),分為「東密德蘭」(East Midlands)和「西密德蘭」(West Midlands),分別以諾丁罕和伯明罕為代表,在英國歷史和工業發展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兩大城市之間有顆東方人較為陌生的珍珠,就是號稱「英國傳統釀酒中心」(British Traditional Brewing Centre)的波頓(Burton-on-Trent)。我在研究英國啤酒史的過程中發現了這樣的巧合,造就了一趟獨特的旅程。
從諾丁罕搭乘南下的火車會經過「達比郡」(Derbyshire)的首府達比市(City of Derby),然後便直達波頓。從她的全名「川特河畔的波頓」(Burton-on-Trent)看來,波頓確實是因為有了川特河(River Trent)才得以建成的,然而,在波頓漫長的啤酒釀造史當中,川特河究竟扮演什麼角色,為當時的釀酒業提供了必要的功能呢?
波頓所以會成為英國傳統啤酒釀造中心,跟她的水質適合釀造麥酒(Ale)有密切的關係。不過,波頓的啤酒廠可不是直接取用川特河的河水來釀酒的,而是取用井水的地下水來釀酒。當麥酒釀造完成後裝進啤酒桶中,用馬車載運到各地的餐館和分銷商。除了馬車,水路和運河系統也是當時重要的聯絡網路。波頓的運河系統於1777年完成啟用,對於威廉巴斯(William Bass)決定投入釀酒業,產生重大的影響。有了運河以後,波頓啤酒廠的產品便可經由運河系統,直達波羅的海,向俄羅斯和北歐國家外銷,為英國賺取巨額外匯。
運河除了供啤酒和其他物資的運送以外,在運河沿岸陸續出現的啤酒館,也造就了英國啤酒館的獨特風情。2002年9月7日清晨,我從巴通(Barton-under-Needwood)搭計程車回到波頓市中心後,便忙著找川特河的所在。然後我沿著河岸走到波頓橋(Burton Bridge),再從橋的南端走到北端,看到一家名叫「天鵝」(Swan Inn)的啤酒館,這家啤酒館販賣的主要啤酒是「金柏利」(Kimberley Ales),和諾丁罕的「前往耶路撒冷之路」(Ye Olde Trip To Jerusalem)啤酒館一樣,為同一家啤酒廠所供應。
我不能確定這家「天鵝」啤酒館,是否就是所謂的「運河啤酒館」?畢竟,我在此地看到的啤酒館還太少,走的路也還不夠多,不夠長,何況我對波頓的瞭解不過皮毛而已。「東史塔福特郡」的郡公所(East Staffordshire Council)為遊客規劃了三條參訪的路線(Burton Trails),分成「寺院」(Abbey Trail)、「鄉鎮」(Borough Trail)和「釀造」(Brewing Trail),我最感興趣的當然是「釀造」,從巴斯啤酒廠開始環繞一圈,需時約一個鐘頭。我並沒有按照路線走,因為我要來之前已經透過網路,把整條路線的歷史和景點都弄清楚了,況且我的時間也不容許。
即使是驚鴻一瞥的走過波頓市中心,我也感到心滿意足了。至於何時有機會再訪波頓,那就看命運之神的安排吧。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