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月庵的牌樓
.
歲次乙未 九月十六日
Oct. 28, 2015
.
緣起:
在偶然的機會 見到河北承德 水月庵的舊牌樓
上聯書:
“印不即離間是相非相”
下聯書:
“悟最澄明處內空外空”
當時甚為震撼 頗有領會
區區十八個字 即將 "明心見性" 修證的要旨標出
再查 “水月庵” 網路上的相關信息
才發現原址已經毀壞荒蕪
只留下這個舊牌樓 不勝唏噓
甚感“道場危脆 無常迅速”
頓時 不忍聖道漸微 為使佛法永駐
特為恭錄該 "印心證悟楹聯" 與有緣人分享 (如圖)
附記:
不即離
= 不即亦不離 不落邊見
= 無為 = 本無動搖 = 如如不動
不即離間 =不即又不離之間
金剛經云: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故 “知幻即離幻”
是相非相 = 如來自性 (金剛經云: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 見性 = 空性
印不即離間 是相非相
= 印證到不即又不離之間的那個 就是如來自性
.
.
最澄明處 = 無染著處 = 遠離五蘊六塵
= 性光朗朗 澄明觀照
= 自性清淨心 = 本自俱足 能生萬法之心
內空外空 = 內無起心動念 分別與執著 外無六塵境界
= 真空
悟最澄明處內空外空
= 證悟到自性清淨心時 就是“真空及第歸”
後記:
水月庵 曾經是尼眾清修的古道場 位於河北承德市
承德市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位於中國河北省北部,
東經118度和北緯41度的交匯點上,毗鄰內蒙、遼寧、
北京、天津,距中國首都北京僅214公里
建於 清乾隆二十六年 (西元 1761年)
也是乾隆皇帝 祭祀之處 距今約 250年前
當年的開山祖師 (尼師)
能寫下這般楹聯的大德 肯定是位 "明心見性" 的證道者
她的 “證道經驗” 以巨石建造牌樓 嘉惠後來修道者
可謂 悲智雙運 功德無量
感恩之餘 特為文記述 分享有緣者
~
~
~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5樓. 辨音2015/11/07 09:48怎麼看怎麼喜歡閣下揮毫大作
- 4樓. *Susan*2015/11/03 21:58
不即又不離的如來自性
這個境界太難了
如何在捨與不捨找到自在?
在禪定中 自心應是平靜的 如一明潭靜水無波 吾人即觀照自己的 "起心動念"
當吾人不去分別 又 不去執著這些念頭妄想時 它也就 "如來如去" 地像過江之鯽
覺照時 禪者被動地 觀其來去 不即亦不離 但覺性是 "寂靜常照" 而已
主動地 不去生起任何情感作用 毫無憂喜 毫無取捨 不取也不捨 任它來去
"不即亦不離" 或 "幻境" 來去之間的那個東西 (是相非相) 它就是吾人的覺性
"不即亦不離" 與 "捨與不捨" 還是有些 "能所" 上的差別
~
謹以 菜根譚妙句 (如圖) 與 Susan 師姐結個法緣
- 3樓. 天涯孤鴻 ·· 暴風雪後2015/10/31 22:27。。
喜歡那一幅字
筆跡工整清明
喜歡您的新作 第二幅畫 (下幅)
花姿招展外 尚有多枝含苞待放 生機盎然
~
感恩 天涯師姐 孤鴻仁者 不棄拙漏 慈悲鼓勵
小弟 合十
Path Walker 於 2015/11/02 10:34回覆 - 2樓. 劉昕2015/10/29 23:23
水月非相 千處映現 般若(體)之用也
最澄明處 自性如如 用之體也
254年前尼師勉勵印悟此處 即知其已了臻究竟
學長書法悟理 亦達究竟
劉昕合十 感謝分享~
般若理體宛然 不增不減 本自俱足
收之湛然常寂 發之週遍沙界
恰如古德言:
有感則應 千江有水千江月
無機不被 萬里無雲萬里天
~
練習書法 仍屬有為法 靜中練動 純為自愉 蔽漏仍多 獻醜而已
周休日 忙於志工 回應怠慢 尚祈見諒
小弟 合十
Path Walker 於 2015/11/02 07:51回覆 - 1樓. 多硯坊 (休)2015/10/29 14:34
月映於水
不即不離間是相非相水中之月
最澄明處實內空外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