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洛可可藝術代表畫家弗朗索瓦·布歇
2007/05/28 12:30
瀏覽90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法國洛可可藝術代表畫家弗朗索瓦·布歇
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1703—1770),法國畫家、版畫家和設計師,是一位將洛可可風格發揮到極至的畫家。
布歇生於巴黎,父親是圖案畫家。從少年時代受父親的教育,是個極其早熟的人,二十歲時就獲得美術院展覽會的一等獎。
以後,在意大利留學四年多,技術越發提高;回到巴黎後,聲譽大振,以至受到貴婦人們的沙龍的接待。順便說一下,路易王朝的貴婦人的沙龍是有名的學者、政治家、詩人、音樂家、畫家等聚會的場所,受到那裡的接待是無上光榮的事。布歇由於這種關係就開始結識了各方面的人士。他既畫歌劇院的佈景,也畫壁掛織物圖樣。
因此,不久他的才能被路易十五世的情人蓬帕杜夫人所賞識,畫了幾幅她的肖像畫。蓬帕杜夫人是路易王朝第一美人,而且是才女。布歇又為這個奢侈享樂的美女設計女服和裝飾品,布歇設計的圖案成為當時出入宮廷的貴婦人們所傚法的榜樣。
布歇在西方美術史上是位有爭議的畫家,他同時代的啟蒙思想家、文藝批評家狄德羅曾極其尖銳地抨擊布歇的藝術,他說:「對這個人我不知道說什麼才好,他的作品中趣味、色彩、構圖、人物性格、表現力和線描的墮落緊緊伴隨著他人品的墮落。你要這位藝術家在畫布上表現什麼呢? 表現他的想像? 可是一個成天與最低等的妓女廝混的人又能想像出什麼東西來呢? 他筆下的牧羊女的韻致是法瓦爾太太在《蘿絲與科拉》中的韻致;他的女神的韻致是從黛桑(均是法國名妓、舞女--筆者注)那裡借來的。」
狄德羅的批評十分尖刻,因為他是站在新興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高度,將布歇看成是腐朽的路易十五王朝的寵兒,並且認為他的藝術對社會產生了消極的影響。狄德羅說得很清楚:「布 歇所表現的優美雅致、風流倜儻、誘人的媚態和高雅的趣味,它的才華,它的丰姿,照人的光彩,濃妝艷抹的肉體,還有荒淫放蕩的行為俘虜了那些紈褲子弟、風流女人、青少年、上 層社會人士以及那伙對真正高雅的趣味、真實感、正確的思想和藝術的嚴肅性一竅不通的人。」狄德羅的過激評論是基於對當時封建貴族的腐朽生活和藝術的深惡痛絕,但我們應公正地評價布歇的藝術,正如俄國普列漢諾夫所說:「優雅的性感就是他的繆斯,它滲透了布歇的一 切作品。」法國繪畫史對他的評價是:「人們對布歇的作品不屑一顧,這可能是因為在他之前有華托,在他之後有弗拉戈納爾;並且顯然他沒有前者的深刻,又沒有後者的才智和強烈 的歡樂氣息。可是,他是這條鏈子上承上啟下的、必不可少的一環。他作為色彩家和表現光的畫家,位於最偉大的大師之列」。
午餐
洛可可風格的藝術,實際上是古典主義藝術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變種。畫家沿用古典主義的藝術技巧、造型手法反映貴族追求享樂的審美趣味。
這是一幅貴族家庭生活風俗場面。華麗的洛可可風格的室內裝飾,畫中人物高貴的生活舉止和環境陳設,從一個側面再現了當時貴族階層的生活現象。
構圖和人物造型既整體又有變化,有明顯的古典主義遺風。
維納斯的凱旋
布歇在法國王宮很受榮寵,他發現王公貴戚們不喜歡頌揚基督教題材的藝術,而鍾情於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女神愛情逸事,於是布歇就竭力地迎合他們,不厭其煩地用畫筆描繪色彩濃艷、姿色放蕩的風流女神和閨房情態。這種裸露著豐艷的身體、談情說愛的生活形象被描繪得非常細緻,結構勻稱,造型動態準確而優美,呈現出人生極樂場面。《維納斯的凱旋》就屬於這類作品的代表。
戴安娜的休息
宙斯與勒托生了太陽神阿波羅和月神戴安娜,戴安娜還是司狩獵的女神,這對孿生兄妹一直是畫家喜愛描繪的對象。
布歇最醉心於描繪輕浮的女神,她們有著秀柔的、玫瑰色的肉體和嬌嫩的皮膚。
在這幅人體作品中媚俗的格調一目瞭然。這幅女神出浴圖,與其說是描繪神話中的女神,不如說是路易十五後宮美人出浴圖。畫家竭力描繪的是裸女的形體美,纖小的手足,柔嫩白皙的肌膚,軀體堅實豐腴,裸體姿色性感而誘人,由頸項下延至肩臂胸部的曲線,圓潤如珠,光彩奪目。有位評論家認為這幅女神出浴圖是布歇「最藝術性的裸體畫」,「在這裡,不僅她年輕的身體,秀氣的手腕和腳踝,而且她優雅的姿勢和微微反射的光都表現出一種過分的精美」。
畫面近角處安置的體現狩獵女神的弓箭、獵犬和獵物同樣與人物風格不符。畫中突出描繪主體形象戴安娜和陪襯的女傭,畫家著意在女性嬌柔細嫩的肉體和高貴的氣質上。實際上畫中人物是布歇的兩位專用模特兒繆菲姐妹,畫家賦予充分的理想化,就造型的準確性和豐富的色彩感而論,布歇的人體藝術不愧大師之作。
照亮人類之光
基督是上帝派到人間的救世主。畫面按對稱均衡式構圖,將初生的基督置於畫面中央顯著地位,用聚光的效果,表現出畫的主題:照亮人類之光。
布歇的人物造型優美,色調柔和,畫中人物的衣著褶紋設計有疏密節奏變化美感。富有古典主義藝術意味。
梳妝的維納斯
布歇就這個畫題作過多幅變體畫,這幅梳妝的維納斯最具典型性。
畫中維納斯被置於絲綢錦緞和珠寶首飾之中,簡直就是從天上下凡的仙女,她矯揉造作,懷抱鴿子搔耳轉首,小愛神圍著她裝飾打扮,甚是歡樂,體現出愛與美的象徵。有位評論家指出:「他畫的裸體女人不過是剛從緞子枕衾爬起來的嬌滴滴的貴族女性的化身」。法國作家龔古爾挖苦這位教授院長說:「他是用猥褻的暗示與刺激來減輕路易十五的傷感。」
躺在沙發上的奧達麗斯克
描繪閨房隱秘環境裡的裸女是布歇的天才,他以高超的造型技巧和色彩表現力塑造有血有肉的人體,極富理想美和感官刺激。
畫中裸女豐潤艷麗而富有彈性的肌膚被描繪如真,被揉皺形成繁雜褶紋的環境與光滑細膩且單純的人體形成對比襯托,人體的血肉色彩變化精妙,布歇不愧是位色彩大師。
日落
取名為《日落》的這件作品,以其喻意表現畫題,而這一切則是由裸體去體現。布歇在這裡,以慣用的甜膩手法,刻劃了如瓷器細膩的女裸肌膚與軀體,以迎合當時貴族的享樂心理時尚。就技巧而言,《日落》的手法與技巧是非常嫻熟的,但是,內容空泛,精神蒼白;以展示女裸體的美感為題旨的《日落》,卻走向了偏頗--充滿血欲的刺激與誘惑,這是羅可可畫風最常見的現象。
德·蓬帕杜爾夫人
蓬帕杜夫人的原名叫讓娜·安托瓦內特·普瓦松,出生於巴黎一個金融投機家家庭,嫁給埃蒂奧爾之後,成為巴黎社交界的紅人,為路易十五所鍾情,成為國王的情婦和私人秘書,封為蓬帕杜侯爵夫人,從此成為國王有力助手,干預國家大事,以文化保護人身份左右著法國文藝發展,倡導路易十五樣式,即羅可可藝術。她本身極富文藝修養,是有多方文藝才能的夫人。
布歇與夫人的審美情趣非常接近,很受夫人賞識,後成為她的繪畫教師,為夫人畫過多幅肖像,這是其中最優秀的一幅。
畫中人物形象,在高貴、典雅、莊重中隱含嫵媚,纖細優美的身體著瑰麗華貴服飾,嬌嫩光澤的面部,雙眼神情發著光芒,她側身靜坐於畫面,在高貴華麗環境襯托下發出奪目光輝,從她背後鏡子裡反射出對面的書櫥與桌下隨意而放的書籍,可見夫人博學多才,稍加注意夫人周圍散亂著的配物都有表明夫人身份的含義。
布歇在這幅肖像中使用藍綠色調,表現了貴族夫人的高雅,運用極細膩的筆法精微刻畫衣著配飾的質量感,浮華的飾物被畫得有觸摸真實感。就造型技巧而論,布歇是一流的。
逃往埃及途中的歇息
這是一幅逃難圖中的聖母子題材畫,而在布歇的筆下被描繪成具有古典理想的風景環境,一群小天使翱翔於空中,聖母寧靜地閱讀聖經,是一幅祥和歡樂的場面。
在這幅畫中畫家運用某些古典主義藝術語言,使畫面顯現出古典意境。
皮格馬利翁和加拉泰亞
傳說庫普羅斯王皮格馬利翁不愛庫普羅斯的女子,而愛上了自已用象牙雕的一尊女人像。皮格馬利翁的癡情給維納斯知道了,她立刻賦予雕像女子以生命,成全了皮格馬利翁的愛情。
布歇在這幅畫的下方描繪皮格馬利翁的繪畫雕刻工作室,安置一些雕刻工具和畫具,右下角表現雕刻家突然發現自己的雕像有了生命十分驚訝,畫面中央情節是維納斯使雕像幻變成有生命的人,空中翱翔著小愛神,在朦朧的虛幻環境中,天上人間,人與神靈交織一起。
布歇畫的人體造型形象和動態已經形成一種程式,成為他的獨特風格。
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1703—1770),法國畫家、版畫家和設計師,是一位將洛可可風格發揮到極至的畫家。
布歇生於巴黎,父親是圖案畫家。從少年時代受父親的教育,是個極其早熟的人,二十歲時就獲得美術院展覽會的一等獎。
以後,在意大利留學四年多,技術越發提高;回到巴黎後,聲譽大振,以至受到貴婦人們的沙龍的接待。順便說一下,路易王朝的貴婦人的沙龍是有名的學者、政治家、詩人、音樂家、畫家等聚會的場所,受到那裡的接待是無上光榮的事。布歇由於這種關係就開始結識了各方面的人士。他既畫歌劇院的佈景,也畫壁掛織物圖樣。
因此,不久他的才能被路易十五世的情人蓬帕杜夫人所賞識,畫了幾幅她的肖像畫。蓬帕杜夫人是路易王朝第一美人,而且是才女。布歇又為這個奢侈享樂的美女設計女服和裝飾品,布歇設計的圖案成為當時出入宮廷的貴婦人們所傚法的榜樣。
布歇在西方美術史上是位有爭議的畫家,他同時代的啟蒙思想家、文藝批評家狄德羅曾極其尖銳地抨擊布歇的藝術,他說:「對這個人我不知道說什麼才好,他的作品中趣味、色彩、構圖、人物性格、表現力和線描的墮落緊緊伴隨著他人品的墮落。你要這位藝術家在畫布上表現什麼呢? 表現他的想像? 可是一個成天與最低等的妓女廝混的人又能想像出什麼東西來呢? 他筆下的牧羊女的韻致是法瓦爾太太在《蘿絲與科拉》中的韻致;他的女神的韻致是從黛桑(均是法國名妓、舞女--筆者注)那裡借來的。」
狄德羅的批評十分尖刻,因為他是站在新興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高度,將布歇看成是腐朽的路易十五王朝的寵兒,並且認為他的藝術對社會產生了消極的影響。狄德羅說得很清楚:「布 歇所表現的優美雅致、風流倜儻、誘人的媚態和高雅的趣味,它的才華,它的丰姿,照人的光彩,濃妝艷抹的肉體,還有荒淫放蕩的行為俘虜了那些紈褲子弟、風流女人、青少年、上 層社會人士以及那伙對真正高雅的趣味、真實感、正確的思想和藝術的嚴肅性一竅不通的人。」狄德羅的過激評論是基於對當時封建貴族的腐朽生活和藝術的深惡痛絕,但我們應公正地評價布歇的藝術,正如俄國普列漢諾夫所說:「優雅的性感就是他的繆斯,它滲透了布歇的一 切作品。」法國繪畫史對他的評價是:「人們對布歇的作品不屑一顧,這可能是因為在他之前有華托,在他之後有弗拉戈納爾;並且顯然他沒有前者的深刻,又沒有後者的才智和強烈 的歡樂氣息。可是,他是這條鏈子上承上啟下的、必不可少的一環。他作為色彩家和表現光的畫家,位於最偉大的大師之列」。
午餐
洛可可風格的藝術,實際上是古典主義藝術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變種。畫家沿用古典主義的藝術技巧、造型手法反映貴族追求享樂的審美趣味。
這是一幅貴族家庭生活風俗場面。華麗的洛可可風格的室內裝飾,畫中人物高貴的生活舉止和環境陳設,從一個側面再現了當時貴族階層的生活現象。
構圖和人物造型既整體又有變化,有明顯的古典主義遺風。
維納斯的凱旋
布歇在法國王宮很受榮寵,他發現王公貴戚們不喜歡頌揚基督教題材的藝術,而鍾情於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女神愛情逸事,於是布歇就竭力地迎合他們,不厭其煩地用畫筆描繪色彩濃艷、姿色放蕩的風流女神和閨房情態。這種裸露著豐艷的身體、談情說愛的生活形象被描繪得非常細緻,結構勻稱,造型動態準確而優美,呈現出人生極樂場面。《維納斯的凱旋》就屬於這類作品的代表。
戴安娜的休息
宙斯與勒托生了太陽神阿波羅和月神戴安娜,戴安娜還是司狩獵的女神,這對孿生兄妹一直是畫家喜愛描繪的對象。
布歇最醉心於描繪輕浮的女神,她們有著秀柔的、玫瑰色的肉體和嬌嫩的皮膚。
在這幅人體作品中媚俗的格調一目瞭然。這幅女神出浴圖,與其說是描繪神話中的女神,不如說是路易十五後宮美人出浴圖。畫家竭力描繪的是裸女的形體美,纖小的手足,柔嫩白皙的肌膚,軀體堅實豐腴,裸體姿色性感而誘人,由頸項下延至肩臂胸部的曲線,圓潤如珠,光彩奪目。有位評論家認為這幅女神出浴圖是布歇「最藝術性的裸體畫」,「在這裡,不僅她年輕的身體,秀氣的手腕和腳踝,而且她優雅的姿勢和微微反射的光都表現出一種過分的精美」。
畫面近角處安置的體現狩獵女神的弓箭、獵犬和獵物同樣與人物風格不符。畫中突出描繪主體形象戴安娜和陪襯的女傭,畫家著意在女性嬌柔細嫩的肉體和高貴的氣質上。實際上畫中人物是布歇的兩位專用模特兒繆菲姐妹,畫家賦予充分的理想化,就造型的準確性和豐富的色彩感而論,布歇的人體藝術不愧大師之作。
照亮人類之光
基督是上帝派到人間的救世主。畫面按對稱均衡式構圖,將初生的基督置於畫面中央顯著地位,用聚光的效果,表現出畫的主題:照亮人類之光。
布歇的人物造型優美,色調柔和,畫中人物的衣著褶紋設計有疏密節奏變化美感。富有古典主義藝術意味。
梳妝的維納斯
布歇就這個畫題作過多幅變體畫,這幅梳妝的維納斯最具典型性。
畫中維納斯被置於絲綢錦緞和珠寶首飾之中,簡直就是從天上下凡的仙女,她矯揉造作,懷抱鴿子搔耳轉首,小愛神圍著她裝飾打扮,甚是歡樂,體現出愛與美的象徵。有位評論家指出:「他畫的裸體女人不過是剛從緞子枕衾爬起來的嬌滴滴的貴族女性的化身」。法國作家龔古爾挖苦這位教授院長說:「他是用猥褻的暗示與刺激來減輕路易十五的傷感。」
躺在沙發上的奧達麗斯克
描繪閨房隱秘環境裡的裸女是布歇的天才,他以高超的造型技巧和色彩表現力塑造有血有肉的人體,極富理想美和感官刺激。
畫中裸女豐潤艷麗而富有彈性的肌膚被描繪如真,被揉皺形成繁雜褶紋的環境與光滑細膩且單純的人體形成對比襯托,人體的血肉色彩變化精妙,布歇不愧是位色彩大師。
日落
取名為《日落》的這件作品,以其喻意表現畫題,而這一切則是由裸體去體現。布歇在這裡,以慣用的甜膩手法,刻劃了如瓷器細膩的女裸肌膚與軀體,以迎合當時貴族的享樂心理時尚。就技巧而言,《日落》的手法與技巧是非常嫻熟的,但是,內容空泛,精神蒼白;以展示女裸體的美感為題旨的《日落》,卻走向了偏頗--充滿血欲的刺激與誘惑,這是羅可可畫風最常見的現象。
德·蓬帕杜爾夫人
蓬帕杜夫人的原名叫讓娜·安托瓦內特·普瓦松,出生於巴黎一個金融投機家家庭,嫁給埃蒂奧爾之後,成為巴黎社交界的紅人,為路易十五所鍾情,成為國王的情婦和私人秘書,封為蓬帕杜侯爵夫人,從此成為國王有力助手,干預國家大事,以文化保護人身份左右著法國文藝發展,倡導路易十五樣式,即羅可可藝術。她本身極富文藝修養,是有多方文藝才能的夫人。
布歇與夫人的審美情趣非常接近,很受夫人賞識,後成為她的繪畫教師,為夫人畫過多幅肖像,這是其中最優秀的一幅。
畫中人物形象,在高貴、典雅、莊重中隱含嫵媚,纖細優美的身體著瑰麗華貴服飾,嬌嫩光澤的面部,雙眼神情發著光芒,她側身靜坐於畫面,在高貴華麗環境襯托下發出奪目光輝,從她背後鏡子裡反射出對面的書櫥與桌下隨意而放的書籍,可見夫人博學多才,稍加注意夫人周圍散亂著的配物都有表明夫人身份的含義。
布歇在這幅肖像中使用藍綠色調,表現了貴族夫人的高雅,運用極細膩的筆法精微刻畫衣著配飾的質量感,浮華的飾物被畫得有觸摸真實感。就造型技巧而論,布歇是一流的。
逃往埃及途中的歇息
這是一幅逃難圖中的聖母子題材畫,而在布歇的筆下被描繪成具有古典理想的風景環境,一群小天使翱翔於空中,聖母寧靜地閱讀聖經,是一幅祥和歡樂的場面。
在這幅畫中畫家運用某些古典主義藝術語言,使畫面顯現出古典意境。
皮格馬利翁和加拉泰亞
傳說庫普羅斯王皮格馬利翁不愛庫普羅斯的女子,而愛上了自已用象牙雕的一尊女人像。皮格馬利翁的癡情給維納斯知道了,她立刻賦予雕像女子以生命,成全了皮格馬利翁的愛情。
布歇在這幅畫的下方描繪皮格馬利翁的繪畫雕刻工作室,安置一些雕刻工具和畫具,右下角表現雕刻家突然發現自己的雕像有了生命十分驚訝,畫面中央情節是維納斯使雕像幻變成有生命的人,空中翱翔著小愛神,在朦朧的虛幻環境中,天上人間,人與神靈交織一起。
布歇畫的人體造型形象和動態已經形成一種程式,成為他的獨特風格。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