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提拉
2010/12/24 09:48
瀏覽236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阿提拉
Attila
(?~453)
綽號上帝之鞭(Flagellum Dei)。
匈奴王(434~453年在位),進攻羅馬帝國的最偉大的蠻族統治者之一。匈奴是來自中亞北部的一支游牧民族,自4世紀起征服了歐洲的大片地區。阿提拉與其兄布萊達(Bleda)所繼承的帝國似乎已經從西方的阿爾卑斯山和波羅的海延伸至東方的海沿岸。
435~439年阿提拉的活動不甚了解,但他大概一直在對北方或東方領土的民族進行征伐。441年,當東羅馬帝國的軍隊忙於邊界戰事而無暇他顧的時候,阿提拉對東羅馬帝國的多瑙河一線發起大規模的進攻。他攻占了包括辛吉杜努姆(Singidunum,今貝爾格勒)在內的許多重要城市,將其夷為平地。443年阿提拉再次發起進攻,首先占領和摧毀多瑙河上的一些城鎮,然後長驅直入帝國腹地,直至納伊蘇斯(Naissus,尼什〔Nis〕)和塞爾迪卡(Serdica,索非亞〔Sofia〕),將兩地化為廢墟。此後,阿提拉揮師指向君士坦丁堡,占領了菲利普波利斯(Philippopolis)。他擊潰東羅馬帝國的主力軍,兵臨君士坦丁堡南北兩面的海岸。匈奴的弓箭手對君士坦丁堡的高大城牆無能為力。因此,阿提拉回過頭來,把撤到加利波利(Gallipoli)半島的東羅馬帝國的殘軍全部殲滅。隨後訂立和平條約,強迫東羅馬帝國支付所拖欠的貢金6,000磅黃金,並將每年要繳納的貢金額增加兩倍,即此後每年須繳納2,100磅黃金。
445年前後,阿提拉害死兄長布萊達,成為匈奴帝國的獨裁君主。447年,他再度大舉入侵東羅馬帝國,揮師直指歐洲東南部的下西徐亞(Lower Scythia)和莫西亞(Moesia)兩省,比第一次進攻更加深入東方。他在烏圖斯(Utus,維德〔Vid〕)河上擊敗東羅馬帝國的軍隊,然後洗劫巴爾幹省,南進希臘,一直打到溫泉關。此後,他與東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Theodosius II)的外交代表進行談判,經過3年才簽訂停戰條約。這個條約比403年的條約更加苛刻,東羅馬人不但要割讓多瑙河以南的大片領土,而且還要繼續向匈奴帝國納貢。
451年阿提拉入侵高盧。這時,羅馬大將埃提烏斯(Aetius)與西哥德(Visigoth)國王提奧多里克一世(Theodoric I)達成合兵抗擊匈奴的協議。阿提拉與聯軍的決戰是在卡塔洛尼平原(Catalaunian Plains)進行的。經過激烈戰鬥,西哥德國王陣亡,阿提拉後撤不久即退出高盧。這是阿提拉唯一的一次失敗。
452年匈奴人入侵義大利,劫掠包括阿奎萊亞(Aquileia)、帕塔維翁(Patavium,帕多瓦〔Padua〕)、維羅納(Verona)、布雷西亞(Brescia)、貝加莫(Bergamo)、梅迪奧拉農(Mediolanum,米蘭)在內的許多城市。只是由於這一年義大利大鬧飢荒和瘟疫,匈奴的軍隊才沒有踏平整個亞平寧(Apennine)半島。
阿提拉在新婚之夜突然死去。那些埋葬他的遺體和財寶的人都被匈奴人處死,因此始終不知他的陵墓所在。他的帝國由諸子分割繼承。
Attila
(?~453)
綽號上帝之鞭(Flagellum Dei)。
匈奴王(434~453年在位),進攻羅馬帝國的最偉大的蠻族統治者之一。匈奴是來自中亞北部的一支游牧民族,自4世紀起征服了歐洲的大片地區。阿提拉與其兄布萊達(Bleda)所繼承的帝國似乎已經從西方的阿爾卑斯山和波羅的海延伸至東方的海沿岸。
435~439年阿提拉的活動不甚了解,但他大概一直在對北方或東方領土的民族進行征伐。441年,當東羅馬帝國的軍隊忙於邊界戰事而無暇他顧的時候,阿提拉對東羅馬帝國的多瑙河一線發起大規模的進攻。他攻占了包括辛吉杜努姆(Singidunum,今貝爾格勒)在內的許多重要城市,將其夷為平地。443年阿提拉再次發起進攻,首先占領和摧毀多瑙河上的一些城鎮,然後長驅直入帝國腹地,直至納伊蘇斯(Naissus,尼什〔Nis〕)和塞爾迪卡(Serdica,索非亞〔Sofia〕),將兩地化為廢墟。此後,阿提拉揮師指向君士坦丁堡,占領了菲利普波利斯(Philippopolis)。他擊潰東羅馬帝國的主力軍,兵臨君士坦丁堡南北兩面的海岸。匈奴的弓箭手對君士坦丁堡的高大城牆無能為力。因此,阿提拉回過頭來,把撤到加利波利(Gallipoli)半島的東羅馬帝國的殘軍全部殲滅。隨後訂立和平條約,強迫東羅馬帝國支付所拖欠的貢金6,000磅黃金,並將每年要繳納的貢金額增加兩倍,即此後每年須繳納2,100磅黃金。
445年前後,阿提拉害死兄長布萊達,成為匈奴帝國的獨裁君主。447年,他再度大舉入侵東羅馬帝國,揮師直指歐洲東南部的下西徐亞(Lower Scythia)和莫西亞(Moesia)兩省,比第一次進攻更加深入東方。他在烏圖斯(Utus,維德〔Vid〕)河上擊敗東羅馬帝國的軍隊,然後洗劫巴爾幹省,南進希臘,一直打到溫泉關。此後,他與東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Theodosius II)的外交代表進行談判,經過3年才簽訂停戰條約。這個條約比403年的條約更加苛刻,東羅馬人不但要割讓多瑙河以南的大片領土,而且還要繼續向匈奴帝國納貢。
451年阿提拉入侵高盧。這時,羅馬大將埃提烏斯(Aetius)與西哥德(Visigoth)國王提奧多里克一世(Theodoric I)達成合兵抗擊匈奴的協議。阿提拉與聯軍的決戰是在卡塔洛尼平原(Catalaunian Plains)進行的。經過激烈戰鬥,西哥德國王陣亡,阿提拉後撤不久即退出高盧。這是阿提拉唯一的一次失敗。
452年匈奴人入侵義大利,劫掠包括阿奎萊亞(Aquileia)、帕塔維翁(Patavium,帕多瓦〔Padua〕)、維羅納(Verona)、布雷西亞(Brescia)、貝加莫(Bergamo)、梅迪奧拉農(Mediolanum,米蘭)在內的許多城市。只是由於這一年義大利大鬧飢荒和瘟疫,匈奴的軍隊才沒有踏平整個亞平寧(Apennine)半島。
阿提拉在新婚之夜突然死去。那些埋葬他的遺體和財寶的人都被匈奴人處死,因此始終不知他的陵墓所在。他的帝國由諸子分割繼承。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