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藝術
2007/07/06 03:49
瀏覽43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埃及藝術
Egyptian art
西元前最初3,000年的埃及王朝時期,在埃及與努比亞的尼羅河流域所產生的古建築紀念物、雕刻、繪畫以及裝飾性工藝品。埃及藝術的產生過程大部分與國家的政治史並進,也與埃及確立的社會制度相關。由官方宗教支持的階級制度結構,要求對強制法律的服從及對有拘束力道德的嚴守。埃及藝術,比其他任何一種藝術,更是有權者的宣傳利器,使社會存在的組織持續不斷。
希拉孔波利斯出土的納爾邁銘刻板,第一王朝初期約西元前2925年作;現藏開羅埃及博物館。正面(左)分為三個畫面︰頭戴下埃及王冠的國王受指引以目睹被縛敵人的處決;兩名蓄鬍子的男子牽著兩隻神話中的動物,可能象徵著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統一;國王以野牛的身形攻擊一處設防的聚落。反面(右)顯示勝利的基調︰頭戴下埃及王冠的納爾邁國王擊倒一名被抓住頭髮的敵人。
Hirmer Fotoarchiv, Munchen
古代埃及藝術反映了文化的宗教信仰。他們相信與永恆的來生相比,在世上的生命僅是短暫的插曲。各階層人士都為來生搜集有用的及裝飾的物品,在墓地上也竭盡所能地耗費心力。結果是,大部分的藝術品都因古墓而流傳下來。考古學家從埃及前王朝時期(約止於前2925年)挖掘出來的藝術古品包括石頭雕刻、有裝飾的花瓶、用赤土製成的小塑像,以及梳妝用具。木製品稀少,在建造商知道怎樣做用陽光曬乾的磚以前,建築物都是用尼羅河的泥土及蘆葦做成。早期王朝時期(大約前2925∼前2575年)最知名的物件是《納爾邁銘刻板》(Narmer Palette),為一片刻上描述納爾邁國王擊敗敵人的石板,象徵上埃及與下埃及的統一。它對每一情景及國王榮耀清晰的描繪,顯示這時期的埃及藝術的風格,其持續性很強。
埃及阿布辛拜勒的拉美西斯二世努比亞懸崖神廟入口,建於第十九王朝新王國時期西元前1250年左右。
H. Roger-Viollet
在古王國時期(2575?∼2130?BC),石頭開始被用來做巨大的建築物。大金字塔被建造為安置王墳所在,周圍有一些墳、廟等建築物。在塞加拉(Saqqarah)的所謂階梯形金字塔是最早知名的金字塔。在吉薩的著名紀念物代表金字塔最古典的形式。貴族們埋在靠近國王金字塔的長方形石墓中,獅身人面大雕像坐落於海夫拉(Khafre)的金字塔附近。有許多神廟供人敬拜死去的法老們及埃及的眾神。墳內的傢俱、珠寶和其他手工藝品都保存了數千年。古王國的石墓與神廟都以鮮明色彩的浮雕裝飾,生動而真實地描繪埃及人的日常生活。大小木刻或石雕的塑像呈酷似已逝者令人折服。這時期設有繪製人像的規定,標明正確的比例、姿態及細節的配置。君王與官員們總被畫成一特定的、莊嚴的姿態以適合其身分。傭人與勞工們則以從事各自的工作出現,畫得比較自由。這種雕刻術的準則提供一種得以延續的風格及高水準的技藝。古王國內戰結束時,經濟蕭條,不可能再建精緻的墳墓,藝術品質遂衰退。直到中王國(1938∼1600?BC)政治情況稍為穩定,藝術才復興。特別令人注意的是國王們的雕像,面帶愁容與悲觀,與古王國人像的莊嚴沉著成對比。在這時期建在靠近法尤姆綠洲的皇墓金字塔與神廟都比較小,而且僅用乾磚,罩上一層石頭。浮雕及繪畫卻臻於高水準的藝術境界,技巧純熟精確。
第十八王朝(1323?BC)新王國時期國王圖唐卡門的黃金陪葬面具,嵌入雜青金石和彩色玻璃;現藏開羅埃及博物館。
By courtesy of the Egyptian Museum, Cairo. Photograph, Eliot Elisofon, Life, c. 1948, Time, Inc.
經過另一場政治混亂之後,興盛的新王國(1539∼1075BC)使藝術進入百花齊放期。神廟、殿堂、石製墳墓以及刻銘的石碑在埃及與努比亞的整條尼羅河流域立起。巨型花崗岩人像及牆上的浮雕光耀統治者與眾神。繪畫成為獨立的藝術,裝飾的手工藝品達於新高峰。在圖唐卡門(Tutankhamen)國王墓所發現的寶藏是為皇室及其臣屬所製各樣奢侈藝品的典型。特別是在第十八王朝時,繪畫與雕刻表現出優美與高雅的氣度,雖遵循古典準則,卻比較自由。人像輕巧而優雅,注重細節。阿孟霍特普四世(Amenhotep IV)時,有一短暫的革命時期,稱為阿馬納型(Amarna style),表達方式完全自由,皇家成員的非正式日常活動被極其真實地描繪。新王國最引人矚目的建築物是敬奉眾神的大石廟。其室內設計及巨大構架都顯示僧侶權力之提升。典型的構造包括一扇巨門,有廊柱的庭院、有圓柱的大廳、神龕室以及一個或更多的聖堂。最裡面的地方只有法老及高僧可去。巨型的神像與國王的雕像用以激起人們敬畏之情。此期的墳墓是用沙漠絕壁的岩石表面切製成的。新王國的國王們在底比斯的國王墳墓谷建造綜合墳墓與紀念死者的廟。壯麗的廟宇古跡今日仍可在盧克索(Luxor)、凱爾奈克(Karnak)等地見到。
在西元前晚期幾世紀及西元後早期的幾世紀中,希臘與羅馬支配著地中海世界。努比亞的藝術傳統融合了羅馬埃及的風格。埃及對藝術一個顯著的貢獻是羅馬埃及時期(30BC∼AD642)的棺槨畫像,它標誌著一種新畫風的出現,後來在拜占庭畫像達到頂點。
Egyptian art
西元前最初3,000年的埃及王朝時期,在埃及與努比亞的尼羅河流域所產生的古建築紀念物、雕刻、繪畫以及裝飾性工藝品。埃及藝術的產生過程大部分與國家的政治史並進,也與埃及確立的社會制度相關。由官方宗教支持的階級制度結構,要求對強制法律的服從及對有拘束力道德的嚴守。埃及藝術,比其他任何一種藝術,更是有權者的宣傳利器,使社會存在的組織持續不斷。
希拉孔波利斯出土的納爾邁銘刻板,第一王朝初期約西元前2925年作;現藏開羅埃及博物館。正面(左)分為三個畫面︰頭戴下埃及王冠的國王受指引以目睹被縛敵人的處決;兩名蓄鬍子的男子牽著兩隻神話中的動物,可能象徵著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統一;國王以野牛的身形攻擊一處設防的聚落。反面(右)顯示勝利的基調︰頭戴下埃及王冠的納爾邁國王擊倒一名被抓住頭髮的敵人。
Hirmer Fotoarchiv, Munchen
古代埃及藝術反映了文化的宗教信仰。他們相信與永恆的來生相比,在世上的生命僅是短暫的插曲。各階層人士都為來生搜集有用的及裝飾的物品,在墓地上也竭盡所能地耗費心力。結果是,大部分的藝術品都因古墓而流傳下來。考古學家從埃及前王朝時期(約止於前2925年)挖掘出來的藝術古品包括石頭雕刻、有裝飾的花瓶、用赤土製成的小塑像,以及梳妝用具。木製品稀少,在建造商知道怎樣做用陽光曬乾的磚以前,建築物都是用尼羅河的泥土及蘆葦做成。早期王朝時期(大約前2925∼前2575年)最知名的物件是《納爾邁銘刻板》(Narmer Palette),為一片刻上描述納爾邁國王擊敗敵人的石板,象徵上埃及與下埃及的統一。它對每一情景及國王榮耀清晰的描繪,顯示這時期的埃及藝術的風格,其持續性很強。
埃及阿布辛拜勒的拉美西斯二世努比亞懸崖神廟入口,建於第十九王朝新王國時期西元前1250年左右。
H. Roger-Viollet
在古王國時期(2575?∼2130?BC),石頭開始被用來做巨大的建築物。大金字塔被建造為安置王墳所在,周圍有一些墳、廟等建築物。在塞加拉(Saqqarah)的所謂階梯形金字塔是最早知名的金字塔。在吉薩的著名紀念物代表金字塔最古典的形式。貴族們埋在靠近國王金字塔的長方形石墓中,獅身人面大雕像坐落於海夫拉(Khafre)的金字塔附近。有許多神廟供人敬拜死去的法老們及埃及的眾神。墳內的傢俱、珠寶和其他手工藝品都保存了數千年。古王國的石墓與神廟都以鮮明色彩的浮雕裝飾,生動而真實地描繪埃及人的日常生活。大小木刻或石雕的塑像呈酷似已逝者令人折服。這時期設有繪製人像的規定,標明正確的比例、姿態及細節的配置。君王與官員們總被畫成一特定的、莊嚴的姿態以適合其身分。傭人與勞工們則以從事各自的工作出現,畫得比較自由。這種雕刻術的準則提供一種得以延續的風格及高水準的技藝。古王國內戰結束時,經濟蕭條,不可能再建精緻的墳墓,藝術品質遂衰退。直到中王國(1938∼1600?BC)政治情況稍為穩定,藝術才復興。特別令人注意的是國王們的雕像,面帶愁容與悲觀,與古王國人像的莊嚴沉著成對比。在這時期建在靠近法尤姆綠洲的皇墓金字塔與神廟都比較小,而且僅用乾磚,罩上一層石頭。浮雕及繪畫卻臻於高水準的藝術境界,技巧純熟精確。
第十八王朝(1323?BC)新王國時期國王圖唐卡門的黃金陪葬面具,嵌入雜青金石和彩色玻璃;現藏開羅埃及博物館。
By courtesy of the Egyptian Museum, Cairo. Photograph, Eliot Elisofon, Life, c. 1948, Time, Inc.
經過另一場政治混亂之後,興盛的新王國(1539∼1075BC)使藝術進入百花齊放期。神廟、殿堂、石製墳墓以及刻銘的石碑在埃及與努比亞的整條尼羅河流域立起。巨型花崗岩人像及牆上的浮雕光耀統治者與眾神。繪畫成為獨立的藝術,裝飾的手工藝品達於新高峰。在圖唐卡門(Tutankhamen)國王墓所發現的寶藏是為皇室及其臣屬所製各樣奢侈藝品的典型。特別是在第十八王朝時,繪畫與雕刻表現出優美與高雅的氣度,雖遵循古典準則,卻比較自由。人像輕巧而優雅,注重細節。阿孟霍特普四世(Amenhotep IV)時,有一短暫的革命時期,稱為阿馬納型(Amarna style),表達方式完全自由,皇家成員的非正式日常活動被極其真實地描繪。新王國最引人矚目的建築物是敬奉眾神的大石廟。其室內設計及巨大構架都顯示僧侶權力之提升。典型的構造包括一扇巨門,有廊柱的庭院、有圓柱的大廳、神龕室以及一個或更多的聖堂。最裡面的地方只有法老及高僧可去。巨型的神像與國王的雕像用以激起人們敬畏之情。此期的墳墓是用沙漠絕壁的岩石表面切製成的。新王國的國王們在底比斯的國王墳墓谷建造綜合墳墓與紀念死者的廟。壯麗的廟宇古跡今日仍可在盧克索(Luxor)、凱爾奈克(Karnak)等地見到。
在西元前晚期幾世紀及西元後早期的幾世紀中,希臘與羅馬支配著地中海世界。努比亞的藝術傳統融合了羅馬埃及的風格。埃及對藝術一個顯著的貢獻是羅馬埃及時期(30BC∼AD642)的棺槨畫像,它標誌著一種新畫風的出現,後來在拜占庭畫像達到頂點。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