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 IVF #2
取卵數:15、受精:7、植入:5 (1個8A,3個8B)
內膜:10mm,A級; 血流:1點多 (正常值1~3,數字越小越好)
Peak E2:3674、P4:270
IVIg:週期第6天25grams、取卵第二天25grams
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胚胎受精率偏低。這次療程把取出的15顆成熟卵隨機分成兩組,一組用顯微注射(ICSI) ,一組自然受精。結果ICSI組8顆卵受精6顆,自然受精組7顆卵只受精了1顆! 我曾在Immunology Support Group的BBS和幾個病友討論過,好像不少免疫病友的確有受精率偏低的困擾,雖然並沒有影響受精卵的品質。詢問過幾個免疫不孕醫師,卻被告知尚未有研究可以證實。不過很多時候是病人有臨床症兆在先,才有醫學的研究,因此未證實並不表示不存在。
這次從美國帶回了Viagra suppository,內膜果然增厚到10mm,但IVF還是以失敗收場! 因此內膜太薄造成失敗的假設並不成立。
2004.05 IVF #3
取卵數:14、受精:7、植入:6 (1個8A,1個4A,3個8B)
內膜:9mm,A級; 血流:1點多 (正常值1~3,數字越小越好)
Peak E2:1679、P4:151
IVIg:週期第6天25grams、取卵第二天25grams
可能是連續做IVF的緣故,卵巢有點疲憊,卵泡的成長比前兩次慢了1~2天。最後一次照超音波追蹤卵泡剛好是星期六(星期日不看診),但卵泡的大小是有點尷尬的處境,李醫師猶豫了半天,不知該星期一或星期二取卵,後來他決定在星期一取卵,但這顯然是個錯誤的決定。取了14顆卵中,只有9顆可以用,其他的都還不夠成熟,大小就只差了那麼一點。其實看peak E2的值就知道差距有多大。這次和上次IVF取卵數差不多,E2卻只有前次的一半! 如果他願意在星期日再多追蹤一次,就不會發生了。還好我的卵夠多,這次全用ICSI,還有6顆可以植入。
但植入時又發生了意外,因為李醫師植入是靠經驗,不用超音波導引,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這次他幫我植入時不小心擦到子宮(或子宮頸?) 造成下腹疼痛不已又出血。
這次植入後過敏反應並沒有前兩次嚴重,但我想有可能是胚胎在植入的過程就掛了吧,所以也沒抱太大希望,驗孕又失敗時並沒有太訝異,只是覺得既失落又無助。
我是那種跌倒了哭一哭後很快就會爬起來,生命力比蟑螂還強的個性。難過沒幾天,又開始自我檢討哪裡出了問題,還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從三次失敗的IVF中,我自己觀察到了一些異狀:
- 每次植入後約2~3小時左右,我就開始骨頭痛(主要集中在關節),並出現蕁麻疹,過敏現象會持續3天左右,也就是關鍵的著床期。
- 曾有一次療程的E2飆的特別高時,關節也開始痛,但一打IVIg的隔天疼動就消失了。因此我懷疑E2 會刺激免疫上升。或許這就是我IVF失敗的原因?
- 做IVF期間我沒有再驗NK,因為Dr. Coulam 和Dr. Gleicher都認為NK只要驗到一次不正常就必須用IVIg治療,再驗一次沒意義。但我懷疑自己是否對藥物毫無反應?
我很茫然不知下一步該怎麼走。我的母親6月底陪外地來的友人去淡水玩時,剛好經過淡水媽祖廟,就順道幫我抽支籤,籤解道: 過去一年沒成功是因為沒有貴人,你的貴人還遠在千里之外,月中會聽到消息。 事後回顧起來,所指的貴人應該就是Dr. Beer,因為他不但遠在千里之外,第一次和他諮詢的時間剛好就被排到該(農曆)月份的月中! 那支籤太神奇了,我到現在還保留著。
2004.06 和蔡醫師&林教授結緣
很多人說先生緣,主人福,李茂盛醫師也許是很多人的貴人,但和我無緣分。第三次IVF失敗後,我就決定換醫生。當初的doctor shopping只南下到台中,所以我想應該繼續往南找。第一個找的是彰化博元婦產科(http://www.babymaker.com.tw),我去信問道該診所能否幫病人打IVIg,運氣還不錯,答案是YES! 於是第二天馬上驅車南征彰化。出乎我意料之外,院長蔡鋒博醫師超級nice又很熱心,他說免疫不是他的專長,而建議把我轉介給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醫院的林清淵院長,他的專長是小兒免疫科,免疫的功力很強,並有自己的lab。當時因已買機票要回日本了,沒有機會當面找林教授談,只有在電話裡談過。他對我的case很有興趣,願意幫我在下次IVF療程時,監控整個免疫狀況,並幫我檢驗NK TH1等在台灣其他醫院驗不到的項目。
人生的因緣際會真是奇妙。每個決定,每一步路,都像是連環扣,環織成命運。當時會牽上蔡醫師和林教授這條線,純粹只是為了IVF,我因為李醫師在第三次IVF時的失誤,而做了換醫生的這個決定,沒想到卻是我人生中的一個轉折。如果沒有認識這兩位醫師,在後來的懷孕過程中,幫助我度過差點過不了的難關,現在我們夫妻倆也不會有一個可愛的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