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1/18 00:29
如果 我們加入一個陌生團隊 去旅遊 去瑜伽 去健身 去各種需要群聚的場合 我們都怎麼介紹自己的?都從哪一項去彰顯自己 突顯自己 或 融入群體的 學歷?事業抬頭?財富。人脈 ? 影響力 ? 家族背...
瀏覽:1,012迴響:0推薦:67 - 2019/01/15 23:38
記得小學到高中 有很多功課要做 總會先把容易的、熟悉的先做完 不太會的 永遠滯留到週日晚上了才趕著做 好像到高中都還這樣 這就是「逃避」 現在工作還是一堆 各種各類要解決的 發現自己會找最難的 下...
瀏覽:372迴響:0推薦:30 - 2019/01/09 23:42
小時候 或 成長中的叛逆期 我們可能會堅持自己的價值觀 看法 認不認同他人的舉止與行為 等等 長大後 在職場 人群互動 必須學習尊重他人的意見與思考空間 歷練人生各種情節與故事後 再聽聞價值...
瀏覽:669迴響:1推薦:47 - 2019/01/07 21:40
現在的你 幾歲了? 20幾? 30幾? 40幾? 50幾? 60幾? 70幾? 你對自己有信心嗎?可以坦然談很多事嗎?還有些遮遮掩掩的嗎? 如果 你沒有自信 那麼除掉從小到大原生家庭帶給你的自卑或沒...
瀏覽:448迴響:0推薦:33 - 2019/01/04 00:03
一個全球前三大的化妝品品牌 招了一個位階在CEO 及GM下面的新人 目的是要她扮演整合實體及虛擬通路的總整合工作 藉以培養她未來接任虛擬通路目前的負責人 而那人心知肚明 自己正面臨被取代中 所以 這...
瀏覽:584迴響:3推薦:44 - 2019/01/03 01:40
一個人在同一家公司 待了三年 抱怨了三年 還沒有明顯換跑道的跡象 可以從一個角度觀察 初始 或許工作環境不好 難免抱怨 可以抱怨三年的話 可以詮釋該人的「無能」 這裡的無能 是 沒有能力改變環...
瀏覽:361迴響:0推薦:34 - 2018/12/30 22:35
從小 除了數學 國字 還被教育 上下左右 圓形 長型 正方形 三角形 梯形 不等邊各種型 其實 都是一種無形的思考框限 正規教育 總教人基礎的「認識」與「認知」 日漸長大 生活經驗...
瀏覽:483迴響:0推薦:47 - 2018/12/28 20:40
一位職場不那麼如意的人 告訴我 他打算做出好成績之後 就離職 為的是證明自己能力給老闆看 但終究還是想換工作 這是一種思考角度 針對你的目標人 你當下的真實情緒 可是 換一種角度思考...
瀏覽:483迴響:1推薦:50 - 2018/12/27 10:38
我們 隨時隨地被各種群倫關係檢驗我們的特質與性格 尤其 親密關係 更緊密更直接 在較長的家庭時間裡 反省的心 像一把刀 該刺向自己 省思自己 但常常反過來 刀鋒總向著別人 否則 怎有「本性...
瀏覽:422迴響:0推薦:35 - 2018/12/19 21:22
都說本性難改 一位剛上任的C E O 在把脈公司所有優劣點與競爭力及所有的數據後 往往會提出新的治理方案 並且雷厲風行 目的在「質變」公司之前的「體質」 人也一樣 體內體外均有雜症 本性真是難移...
瀏覽:672迴響:0推薦: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