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嬰」一詞源自西班牙文El Nin~o,(英文翻譯為 Christ Child),意為上帝之子,是100多年前南美洲秘魯和厄瓜多的漁民用來稱呼發生於聖誕節前後,祕魯附近海域海溫異常偏暖的現象。科學研究顯示El Nin~o不僅和祕魯附近海溫的變化有關,也和熱帶東太平洋和西太平洋之間的海面氣壓的分布有關, 就以El Nin~o S o u t h e rOns c i l l ant i(簡稱ENSO)來表示熱帶太平洋大氣和海洋之間的變化,也就是一般所謂的聖嬰現象。
ENSO 是赤道太平洋附近大氣和海洋最顯著的現象,通常最容易發生在冬季。當赤道太平洋附近(北緯5°至南緯5°、西經170-120°,簡稱Nin~o3.4)3個月滑動平均的海溫指標連續5個月比平均值高0.5℃時,就認定為ENSO 暖事件(就是一般通稱的聖嬰事件,El Nin~o );當3個月滑動平均的海溫指標連續5個月比平均值低0.5℃時,就認定為ENSO 冷事件(就是一般通稱的反聖嬰事件,La Nin~a ),聖嬰和反聖嬰事件發生時大氣和海洋的狀況說明於圖1。
聖嬰事件事件示意圖 反聖嬰事件事件示意圖
圖1:左圖當聖嬰事件發生時,暖海水(圖中紅與橙色部分)向東偏移、赤道地區的信風(東風)減弱出現西風的距平,隨著暖海溫的東移,熱帶地區主要降雨的位置也會跟著往東移。右圖當反聖嬰事件發生時,偏暖海水(圖中紅與橙色部分)位於西太平洋附近、赤道地區的東風偏強,熱帶地區主要降雨的位置也會跟著往西移。圖片來源www.pmel.noaa.gov
ENSO 現象雖主要發生在赤道太平洋附近,但卻對全球各地的氣候都會造成影響,因此,深受各國氣象單位的重視,其中對各地較顯著之影響列於圖2。台灣雖不在ENSO事件的主要影響區域,一般而言當強的聖嬰事件(即Nin~o3.4指標超過1.5℃)發生時的冬天,台灣易出現暖冬、隔年易出現春雨偏多的情形,而颱風生成的位置則有距離台灣較遠的現象。當強的反聖嬰事件(即Nin~o3.4指標超過-1.5℃)發生時的冬天,台灣易出現冷冬、隔年易出現冷夏,颱風生成的位置會距台灣較近。不過,研究顯示每個ENSO事件的差異性相當大。
圖2:左上圖為聖嬰事件發生時夏季於印尼群島易出現乾旱、換日線附近出現多雨,中南美洲易出現高溫少雨。左下圖為聖嬰事件發生時冬季的日本、台灣、中南半島及加拿大西岸易出現高溫,美國東南部易出現濕冷的天氣。右上圖為反聖嬰事件發生時夏季於台灣及中南半島易出現偏冷的天氣、印度及蘇門達臘群島易出現濕冷的天氣、澳洲東南部出現偏暖的天氣。右下圖為反聖嬰事件發生時冬季於日本、大韓民國及加拿大西岸易出現偏冷的天氣、印尼及菲律賓易出現多雨的天氣。圖片來源www.pmel.noaa.gov。
氣象局分析台灣的春雨,得知其除了受聖嬰影響外,也和印度洋的海溫變化有關。另外,近幾年聖嬰現象的位置也較過去典型聖嬰現象發生時偏西,是所謂的非典型聖嬰。因此在預測台灣的氣候時,除了參考ENSO的預報資訊,還會參考氣候電腦模擬和統計分析的結果。
詳細聖嬰事件的分析和預報可以參考中央氣象局於每月月中發布的氣候監測報告,台灣的氣候預報可以參中央氣象局於每月月底發布的季長期天氣展望。
資料來源: 中央氣象局